大興安嶺岩畫

歷史學家翦伯贊在他的《內蒙訪古》一書中,曾談到過呼倫貝爾和大興安嶺的歷史地位。他說,呼倫貝爾草原一直是遊牧民族的搖籃,我國歷史上的幾個主要遊牧民族-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

簡介

歷史學家翦伯贊在他的《內蒙訪古》一書中,曾談到過呼倫貝爾和大興安嶺的歷史地位。他說,呼倫貝爾草原一直是遊牧民族的搖籃,我國歷史上的幾個主要遊牧民族-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至於大興安嶺,他認為,如果說呼倫貝爾草原在中國歷史上曾是一個鬧市,那么大興安嶺則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幽靜的後院。在這個後院裡,重重疊疊的山嶺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天然的障壁,使居住在那裡的人們長期與世隔絕。
大興安嶺地區,自遠古以來,一直有著人類祖先的活動,從黑龍江塔河十八站附近發掘出來的石器里,就有石片刮削器、石核切割器和雕刻器等,都是舊石器晚期的遺物。這是我國已知的舊石器文化中最北的一個遺址,說明從舊石器晚期以來,大興安嶺叢林就已是人類祖先勞動、生息、繁衍的地方。
1974年9月和1975年9月,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趙振才同志,在額爾古納左旗的敖魯古雅民族鄉鄂溫克獵人的指引下,先後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獵場見到兩處岩畫∶一處在額穆爾河上游克波河的交嘮呵道的山崖上,另一處在牛耳河流域阿娘尼河上源的崖壁上。畫著鹿、馴鹿、狗等動物和人物,還有集體狩獵的場面。兩處岩畫都用紅褐色線條勾勒輪廓。這是迄今為止在大興安嶺發現的僅有的兩處岩畫點,它們對研究這一地區的歷史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相關條目

地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