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外側痛

大腿外側痛

大腿外側痛有兩種情況,一是股外側皮神經炎,二是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股外側皮神經炎又稱感覺異常性股痛,股外側皮神經系由第2~3腰神經發出,通過腰大肌外側緣,斜過髂肌,沿骨盆經腹股溝韌帶之深面,在髂前上棘以下10厘米處穿出闊筋膜至股部皮膚。在該神經行程中,如果由於受壓、外傷等某種原因影響到股外側皮神經時,即可能發生股外側皮神經炎。多見於較肥胖的中青年男性。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症(lateralcutaneousnerveofthighentrapmentsyndrome)是指該神經在途經之處因某種致壓因素卡壓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

基本信息

原因

股外側皮神經炎:股外側皮神經系由第2~3腰神經發出,通過腰大肌外側緣,斜過髂肌,沿骨盆經腹股溝韌帶之深面,在髂前上棘以下10cm處穿出闊筋膜至股部皮膚。在該神經行程中,如果由於受壓、外傷或感染等某種原因影響到股外側皮神經時,即可能發生本病。如脊椎畸形、肥大性脊椎炎、脊椎裂、腰椎骶化、椎間盤突出、腰肌炎、盆腔炎、神經梅毒、闌尾炎、妊娠、負重勞動、盆腔腫瘤、酒精中毒、腹股溝疝及帶狀皰疹後遺症等,都可誘發本病,寒冷及潮濕也是本病常見之誘因。

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

1.股外側皮神經在出骨盆入股部有成角,加之解剖變異,當肢體活動、體位不當時,神經受到持續性牽拉、摩擦、擠壓等,造成局部組織水腫、瘢痕形成、肌肉筋膜鞘管增厚,引起神經卡壓。

2.骨盆骨折、腫瘤、異物、石膏壓迫股外側皮神經,引起卡壓。

3.手術切取髂骨時刺激神經,或局部瘢痕粘連壓迫神經。

4.因外傷或血友病患者發生的髂腰肌筋膜內血腫可引起本徵。

檢查

股外側皮神經炎:本病多見於20~50歲較肥胖的男性,也見於孕婦及勞動者。其主要症狀為股前外側(尤其是股外側下2/3)出現皮膚感覺障礙。該處出現麻木、蟻走感、刺痛、燒灼感、發涼、出汗減少及深重感等症狀,但以麻木最為多見,並常為最初出現的症狀。在體力勞動後,站立或行路過久時,症狀可加劇,在休息後症狀可緩解。客觀檢查時可有程度不等的淺感覺減退或缺失,主要是痛、溫、觸覺減退或消失,而壓覺存在。該部皮色正常,皮膚可呈輕度菲薄,稍乾燥,毳毛減少,但無肌萎縮及運動障礙。本病通常是單側性,少數雙側發病。患處組胺試驗及毛果芸香鹼出汗試驗皆正常。

慢性病程,症狀時輕時重,常數月至多年不愈。

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徵:患者主訴股前外側麻木,有針刺或灼樣疼痛,行走時症狀加重,臥床休息時症狀可緩解。髂前上棘內下方有壓痛,該處Tinels征陽性,股前外側感覺減退或過敏。後伸髖關節牽拉股外側皮神經時,症狀加重。

為了明確診斷,了解致壓原因,應進一步用X線檢查腰椎、骨盆及髖部有無骨性病變,或採用其他診斷技術除外腫瘤、結核、炎症或血友病等。

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局部壓痛、Tinels征陽性,髖後伸時症狀加重,即能成立診斷。

鑑別診斷

大腿外側痛的鑑別診斷:

1、大腿刺痛:大腿根部發生針刺一樣的痛,持續的時間短,無固定的發作時間。這種情況常見的原因有兩種,腰椎間盤突出及大腿局部有炎症。

2、股三角區壓痛:髂―股靜脈血栓性靜脈炎起病急,可先出現高熱和全身不適,數小時內一側髂腹部及股部出現腫脹疼痛,皮色發白,甚則紫紺,皮溫升高,腫脹可自下腹、臀部下至整個患肢,大腿內側股三角區有明顯壓痛。

3、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症狀:可以沿著下腰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前或後外側至足跟。疼痛性質以放射性刺痛為主。下肢放射痛可以先於腰痛發生,亦可能在腰痛症狀出現後出現,這兩種情況因人而異。

緩解方法

(1)物理療法:包括按摩、電療、音頻電療、熱療、磁療及紫外線照射後離子透入等。

(2)維生素B12、B1以及地巴唑。

(3)股外側皮神經注射療法:於髂前上棘下約10cm之縫匠肌處,用12號針頭垂直刺入約3~4cm後,徐徐注入維生素B1100mg或與維生素B12100g之混合液,每日1次,5~10次為一療程。尚可配合風市、血海、伏兔穴位注射。也可採用普魯卡因局部封閉。

(4)如有頑固而嚴重的疼痛,可考慮用酒精封閉、神經切斷術或松解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