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性共濟失調

1.額葉性共濟失調 2.頂葉性共濟失調 3.顳葉性共濟失調

大腦性共濟失調有別於小腦性共濟失調,大腦額、顳、枕葉與小腦半球之間有額橋束和顳枕橋束相聯繫,故當大腦損害時也可出現共濟失調,但大腦性共濟失調通常不如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明顯,較少伴發眼球震顫。大腦性共濟失調分為以下三種:
1.額葉性共濟失調 出現於額葉或額橋小腦束病變時,表現如同小腦性共濟失調,如體位性平衡障礙、步態不穩、向後或向一側傾倒;除有對側肢體共濟失調外,常伴有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病理反射陽性,以及精神症狀、強握反射和強直性跖反射等額葉損害表現。
2.頂葉性共濟失調 表現對側患肢不同程度的共濟失調,閉眼時症狀明顯,深感覺障礙多不重或呈一過性;兩側旁中央小葉後部受損可出現雙下肢感覺性共濟失調及大小便障礙。
3.顳葉性共濟失調 較輕,可表現一過性平衡障礙,不易早期發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