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疾呼

大聲疾呼

疾:急,快。急切地大聲呼喊,引起人們注意。形容當時很激動(害怕)從而發出的聲音。出自: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行且不息,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示例:我們可以~,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眾不易看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引起人們注意。

基本信息

大聲疾呼

注音

(dàshēngjíhū)

釋義

疾:急,快。急切地大聲呼喊,引起人們注意。形容當時很激動(害怕)從而發出的聲音。 〖出處〗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行且不息,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
“蹈水火者之求免於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後呼而望之也;將有介於其側者,雖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引起人們注意

示例

我們可以~,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眾不易看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歷史故事

唐朝時期,著名文學家韓愈25歲中進士,到了28歲還沒有官職。他便寫信給宰相趙憬,希望能得到任用。等了19天還沒有音信,就又寫《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他在信中大聲疾呼朝廷應像救水火之災那樣來援救和任用那些有才學而面臨困境的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