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作

大發作,是全身發作性癲癇。較多見於年長兒。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肌肉出現強烈的強直收縮。呼吸肌強直收縮迫使肺內空氣外流而發生“尖叫”,呼吸運動被扼制,故有發紺。有時發生舌咬傷和尿失禁。強直期持續數秒至數十秒,轉入陣攣期,肢體肌肉節律性抽動,呼吸恢復時口中有白沫狀唾液。發作持續1~5分鐘。發作後深睡,醒後可有頭痛。不能限制發作。如在肢體抽搐時,不能將肢體用力按壓或屈曲,這樣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

簡介

大發作(grand mal),是全身發作性癲癇。較多見於年長兒。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肌肉出現強烈的強直收縮。呼吸肌強直收縮迫使肺內空氣外流而發生“尖叫”,呼吸運動被扼制,故有發紺。有時發生舌咬傷和尿失禁。強直期持續數秒至數十秒,轉入陣攣期,肢體肌肉節律性抽動,呼吸恢復時口中有白沫狀唾液。發作持續1~5分鐘。發作後深睡,醒後可有頭痛。發作時腦電圖在強直期為每秒10次或10次以上的快活動,波幅漸高;陣攣期為高幅棘慢波。間期可有多棘慢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癲癇大發作的護理;

出現先兆,首先要保護好舌頭,搶在發作之前,將纏有紗布的壓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間,以免咬傷舌頭,若發作之前未能放入,待病人強直期張口進再放入,陣攣期不要強行放入,以免傷害病人。發作期使病人平臥,鬆開衣領,頭轉向一側,以利於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大發作時呼吸道分泌物較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抽搐時口中不要塞任何東西,不要灌藥,防止窒息。有些人看到癲癇病人抽搐時常常採用掐人中的辦法,希望以此來終止病人的發作,病人抽搐是大腦過度放電,一旦發作,不能控制,只能等放電終止,抽搐才能停止,所以遇到病人抽搐發作,不要去掐病人的人中,這樣對病人毫無益處。有人在病人陣攣期強制性按壓病人四肢,試圖制止抽搐而減少病人的痛苦,但過分用力可造成骨折和肌肉拉傷,反而會增加病人的痛苦。

癲癇大發作的症狀

大發作先兆期:在意識喪失前感到頭暈、恐懼、胸悶、心慌、感覺異常、精神異常、噁心、胃部不適等。可單項或多項出現,先兆一般時間短促,發生率較低,約占15%。
大發作強直期:患者突然意識喪失,跌倒在地,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頭後仰,雙上肢屈曲強直,雙下肢伸性強直,口部先張後閉合,此時可能咬傷唇、舌和頰部。由於膈肌、肋間肌強直收縮,使肺空氣壓出,同時喉部痙攣、咽喉狹窄致發生尖銳的叫聲稱為癇叫,此期瞳孔散大,血壓上升。起初皮膚結膜發紅,繼之由於呼吸肌強直收縮,呼吸暫停,口唇及全身皮膚青紫,此期歷時10—20秒,進入陣攣期。
大發作陣攣期:此期全身肌肉發生節律性收縮,往往先從面部開始,因咀嚼肌抽動,可咬傷舌唇,在肢端逐漸呈現細微的震顫,幅度逐漸增大並延及全身,呈現間歇的屈曲痙攣,其頻率逐漸減退,持續l~3分鐘,最後在一次強烈痙攣後突然停止,在發作期常伴有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唾液和汗液分泌增多、呼吸聲粗大,唾液呈泡沫從口流出,有時混有血絲,並口吐血沫,瞳孔散大,小便失禁,甚至大便失禁等。此時瞳孔反射和各種深淺反射均消失。
大發作恢復期:此期患者呈昏睡狀態,經過10多分鐘清醒或繼續睡眠數小時不等。心率、血壓、反射、瞳孔趨向正常,昏迷逐漸減輕而清醒,有的在清醒前表現精神錯亂、興奮躁動,甚至亂跑。清醒後除先兆症狀外,對發作情況完全不能記憶。自覺有頭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表現。

處理癲癇大發作的步驟

(1)保護患者避免受到外傷,移開周圍對患者可能造成傷害的東西。
(2)用軟墊子保護頭部。
(3)當發作結束後,輕輕地將患者放置於良好的恢復姿勢以改善呼吸。
(4)避免干擾,使患者保持心情平靜。
(5)家屬或旁觀者應和患者呆在一起,直到患者完全恢復。

癲癇大發作應該注意什麼

(1)不能限制發作。如在肢體抽搐時,不能將肢體用力按壓或屈曲,這樣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
(2)不能在患者口中或牙齒之間放任何東西,如放置木筷、勺子等,尤其是要注意的是有些家屬擔心患者發作時咬舌,著急之下將自己的手指竟然放在患者的牙齒之間,這種做法是絕對禁用的,它將給家屬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不移動患者,除非患者處於危險之中。
(4)不能在患者完全恢復之前給吃或喝任何東西。
(5)不能採用任何措施企圖弄醒患者。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