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瀨村

大瀨村,地處閩侯縣白沙鎮西部,距離白沙鎮區大約5公路,轄有上門嶺、大瀨兩個自然村。 特色的裝飾紋樣,後人稱它為“唐草”。 意味著村中的人“做一天,吃兩天”,後又因“懶”字不好聽,且該村又在閩江邊,遂改起名為“大瀨村”。

福建省閩侯縣閩侯縣白沙鎮大瀨村

大瀨村,地處閩侯縣白沙鎮西部,距離白沙鎮區大約5公路,轄有上門嶺、大瀨兩個自然村。東至馬坑村,西鄰大目埕,南臨閩江北靠白
沙國有林場。大瀨村轄區面積2774畝,其中山地面積2346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全村人口750人,190戶,由20多姓雜居,其中姓張最多
。村中建有大瀨國小、大瀨老人活動中心以及泰山府、齊天府等,
大瀨村盛產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莖,由於它滋長延伸、蔓蔓不斷,因此人們寄予它由茂盛、長久的吉祥寓意。蔓草現象很美,隨
時代發展富有眾多變化,逐漸取代了早期的忍冬紋而廣泛運用於裝飾上。蔓草紋在隋朝時期特別出名最為流行,現象更加豐美,成為一種富有
特色的裝飾紋樣,後人稱它為“唐草”。
據記載:“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因唐憲宗李純賑災,而閩江河道險阻,陸庶才下令修福延驛道,建四驛十三鋪,白沙建大瀨驛,大
瀨鋪作為水路驛站。”相傳在早年,因水陸交通便捷,大瀨村的村民真可謂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從村後的山上採集燒磚瓦所需的
蔓草,拿到村前的閩江邊,賣給來往的商船,一天買草所賺的銀兩就購買家中的兩日開支,真正占據了天時地利。故人稱該村為“大懶村”,
意味著村中的人“做一天,吃兩天”,後又因“懶”字不好聽,且該村又在閩江邊,遂改起名為“大瀨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