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蕭公廟

新乾太洋洲蕭公廟

東靠贛江大堤。舊址尚存古蹟青石欄桿,一對石獅子,現有廟宇為1993年重建,供奉的是水神蕭英侯伯軒及其後世嗣神。
《清江縣誌》載:蕭公姓蕭名天任,明永樂年間新淦三湖人
據《重刊大洋洲蕭侯廟志》(初刊於明天啟辛酉1621年,末刊版於清光緒丁未1907年)載:蕭伯軒,北宋【也有說明永樂年】新乾三湖人,其祖允康公,父蘭芳公,原籍河南開封祥符縣人。父蘭芳公曾任吉州刺吏。蕭伯軒喜神仙術,
因往臨江訪金鳳州謝真人,愛新乾山水之勝,遂自吉州移居新乾大洋洲。晚有神職,能知前事。元大德十年(1306年)坐化而去。鄉人祀為水神。元至大二年(1309年)封為“五湖顯應真人”。至其後英佑侯蕭天任,志載有陰護鄭和下西洋之功,又神助明英宗北狩被圍,暗護其復辟之功而封“靈通廣濟顯應真人。”明成化20年(1484年),詔令新幹縣令具牲祀而祭,其影響所及上至川貴、下至湖廣各水系皆置蕭公廟,與清江晏公同為水神祭祀之靈。
古時蕭公廟“廟宇浩大,雕樑畫棟,舟楫畫舫不絕於岸,祭祀謁者不斷於路。”有眾多官紳文人遺墨寶作辭頌,是今日研究水神崇拜、民間祀神、道教文化的極好資料。
鄱陽湖漁民還篤誠敬奉英佑侯蕭公,立蕭公廟,虔誠祭祀,香火不斷。
??農曆四月初一,是蕭公的生日。每年這一天,鄱陽湖漁民給蕭公燒紙馬,以供其作戰需要;還要演戲娛神,以酬答蕭公保佑漁民航行平安的功勞。
??“蕭公”是一個較含混的概念。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公姓蕭,諱伯軒……
歿於宋鹹淳間,遂為神……鄉民率為立廟江西臨江府新淦縣之大洋洲……大元時,以其子蕭祥叔死而有靈,合祀於廟……
永樂十七年,其孫天任卒,屢著靈異,亦祀於此。”據這裡所敘,蕭氏三代,均被鄉民奉祀為神。
??而《新淦縣誌·大洋洲蕭公廟記》則云:“蕭伯軒,晚有神識,沒(歿)為水府之神。子祥叔,復生而神異,往往能擁護
舟楫於江湖風浪之間。其次子天任,亦生而靈異,人所叩無不前知。所謂英佑侯者。”這裡,蕭伯軒、蕭祥叔和蕭天任又是父子關係。但從他們的生卒年代看,當為祖孫三代。其中,蕭伯軒和蕭天任在民間的影響較大,有關他們的傳說也流傳較廣。
??民間傳說,蕭公專司保護船舶行駛安全,漁民、船工和排工去廟中祈禱,總是有求必應。後來明太祖封蕭公為“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所謂蕭公,顯然是蕭氏三代中的孫子。蕭公早年做木排生意,為人很講信義。他不僅為樟樹藥市做了大量義務宣傳,招徠了大批遠道客商,而且培養了一批清江木排老大,為臨清木排幫打好了基礎。後來他信奉道學,借贛、鄂兩省水上的浩瀚之氣,修煉成仙。
??由於蕭公是水神,所以蕭公信仰不僅存在於鄱陽湖漁民之中,舉凡船民都十分信仰蕭公,都要仰仗蕭公的保護。此外,明清漕運水軍也供奉蕭公,因為他們在江海行船,也需要蕭公保佑。
??在江西許多地方,由於同時信仰晏公、蕭公,所以將晏蕭二公同祀一廟,稱“二公廟”。

水神蕭公的傳說

蕭、晏二神的身世皆民間傳聞,無根可考,所司之職又同於江水之神。兩神本都是江西地方性水神,明初因朝廷推崇而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水神,職司平定風浪,保障江海行船,因此各地紛紛立廟奉祀。 關於簫、晏二神的事跡,《三教源流搜神大會》記載如下:
公姓簫,諱伯軒,龍眉蛟發,美髭髯,面如童。少年為人剛正自持,言笑不苟,善善惡惡,里鹹為之質平。歿於宋鹹淳間,遂為神,附童子,先事言禍福,中若發機。鄉民相率為立廟江西臨江府新淦縣之太洋洲,保舡救民,有禱必應,福澤十方。大元時,以其子蕭祥叔死而有靈,合祀於廟。皇明洪武初,嘗遣官諭祀於此,詔封為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大著威靈於九江八河五湖四海之上。
公姓晏,名戌仔,江西新淦臨江府人也。濃眉虬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惡如探湯。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無知乎?"其為人敬憚如此。大元初以人才應選入官,為文錦局堂長。因病歸,登舟即奄然而逝。從人斂具一如禮。未抵家,里人先見其揚騶導於曠野之間,衣冠如故,鹹重稱之。月余以死至,且駭且愕,語見之日,即其死之日也。啟棺視之,一無所有,蓋屍解雲。父老知其為神,立廟祀之。有靈顯於江河湖海,凡遇風波洶湧,商賈叩投所見,水途安妥,舟航穩載,繩纜堅牢,風恬浪靜,所謀順遂也。皇明洪武初詔封顯應平浪侯。
據說蕭、晏二神靈氣驚人。來往船家經過此處時,都要進香祈福,否則,難保平安。有一年嚴嵩衣錦還鄉,船到鐘山,自認是當朝一品赫赫宰相,不去廟中燒香。兩神一氣之下,呼風喚雨,大施法術,霎時間天昏地暝,狂飈大起,暴雨傾盆,船隻受阻。嚴嵩惱羞成怒,指使隨從搗毀神殿。從此,嚴嵩也就倒霉了,沒幾年被革職抄家,落了個孤憤而死的下場。
水神蕭天任
《大洋洲蕭侯廟志》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大洋洲蕭侯廟志》 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了大量的中國古籍。除了官方文獻外,還珍藏了很多流傳於中國民間的神怪小說。現在,這類古籍在中國已經十分少見,而記載著“男媽祖”顯靈事跡的《大洋洲蕭侯廟志》,就是這樣一部神怪小說。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這本《大洋洲蕭侯廟志》,撰於中國明朝天啟二年。專家介紹,這本典籍的珍貴之處就在於,它是明朝的最初刻本,是世所僅有,彌足珍貴。翻開《大洋洲蕭侯廟志》,男媽祖的廬山真面目躍然紙上,只見他居中而坐,目光如炬,兩側各有六位威風凜凜的侍從守衛。眼前的這位男媽祖,傳說,古時生活在中國江西一帶,名叫蕭天任。相傳此人生前可預知吉凶,屢救他人於江湖舟楫(音:集)之險;死後更是愈顯神異,時常顯靈庇佑眾生,後來被明成祖敕封為“英佑侯”, 由此得名蕭侯。
大洋洲蕭侯廟志
救鄭和蕭侯顯靈 那時,正值鄭和船隊第五次歸航。一天,天氣悶熱難當,海而死寂無瀾。可剎那間,天氣驟變,狂風大作,暴雨呼之欲來。見此場景,船上人員急忙收帆,傳令之聲此起彼伏,可不消幾分鐘,雷電轟鳴,暴雨傾盆而泄。一時間,海上怒浪翻滾,一個高如城牆的巨浪直撲鄭和的士船,整個船隊危在旦夕,可奇怪的是,巨浪卻在撲向鄭和士船的一剎那,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擋開了,只見天空中一道神光突現,一人至於當中,身邊有護衛執旗,上書“蕭”字,此人振臂一揮,暴雨競完全歇止。就在眾人驚詫之時,神光散去,先人也不知去向了。在日後的航行中,每逢船隊艱難之時,此仙人都會現身搭救,他便是水神蕭天任。後來,鄭和船隊安全回京,將此事上奏明成祖永樂皇帝。永樂皇帝大為震驚,認為這是神明顯靈,興助明朝,於是親自敕封蕭氏為“英佑侯”,並下令在蕭侯德家鄉,江西新幹縣大洋洲鎮修建蕭侯廟。從此以後,蕭侯之名享譽天下,民間演藝的神怪小說《大洋洲蕭侯廟志》也應運而生。
現深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大洋洲蕭侯廟志》是明朝刻本,距今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整本書主要講述了在江西一帶的水神蕭侯顯靈庇佑百姓的故事。
救鄭和蕭侯顯靈
避硝煙廟志流失海外 收藏者原為傅增湘,中國四川江安人,曾於清光緒二十四年中進士,為翰林院編修,後來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等職。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中原大地硝煙瀰漫,戰事頻繁,日本侵列軍在中國瘋狂掄掠。此時許多窺視中國中國文化古籍珍寶的日本不法商人,也開始蠢蠢欲動。一天,傅增湘府上來了一位陌生人,聲稱久聞傅增湘藏書樓盛名,特前來。寒暄過後,日本古董商假惺惺地說道:“先生所藏都是玉楮株欄的磅礴之作,鄙人獨愛些粗俗的民間演義,據說先生收藏有《大洋洲蕭侯廟志》,著實與先生的儒雅之氣實不符,不如賣予鄙人。傅增湘聽罷,心中暗罵:日本侵略者踐踏我中原大地,還要斷我中華文脈,就不怕遭報應嗎?想到此處傅增湘微微一笑接話到:“先生有所不知,這廟志雖難登大雅之堂,卻是我一方神靈,如果到了你那裡,恐怕神仙會住不慣,鬧將起來。”日本不法古董商自討無趣,便灰頭灰臉地告辭了。1940年,日本侵略軍下令中國私人不得收藏漢語書籍、古籍新書統統燒毀,借著局勢不安,日本不法古董商便偷偷向日本軍方告密,說傅增湘私藏古籍。此後日軍便三番五次到傅府鬧事,為了保全自己多年心血,傅增湘先是分藏古籍,後來形勢嚴峻,為了避免眾多典籍被付之一炬,傅增湘最後忍痛決定,把部分藏書賣給美國國會圖書館,這其中就有日本侵略者發誓要找到的《大洋洲蕭侯廟志》。
傅增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