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溫室氣體濃度

大氣溫室氣體濃度

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是指經過大氣、生物圈和海洋複雜的相互作用後滯留在大氣中溫室氣體的量。2011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當年所有長期溫室氣體的總輻射強迫相當於百萬分之473的二氧化碳當量,比1990年的水平增加了30%。

含量

溫室氣體溫室氣體

世界氣象組織2012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所有長期溫室氣體的濃度值相當於473ppm(1ppm相當於百萬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濃度。作為大氣中人類活動排放的最主要溫室氣體,2011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390.9,是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40%。

歷史

自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以來,人類活動已向大氣中排放了相當於2750億噸碳的二氧化碳,主要通過燃燒化石燃料的方式,其中有一半仍存留在大氣中,其餘被海洋和陸地生物圈吸收。

公報參考了美國氣象機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年度溫室氣體指數,1990年至2011年間,二氧化碳在導致全球變暖的“輻射強迫”中所占比重上漲了30%,占85%。
2011年,其他溫室氣體,如甲烷、氧化亞氮等的大氣濃度也創下新高。其中甲烷濃度為工業革命前水平的259%;氧化亞氮濃度為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20%。

影響

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影響生態環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影響生態環境

千億噸二氧化碳停留在大氣中,並且還會持續好幾個世紀,導致地球進一步變暖,這將影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海洋由於吸收了溫室氣體正在變得更加偏酸性,這將對海洋生物鏈造成潛在的不良影響。

人類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改變了氣候、風、降雨模式,使海洋酸化,使植物和動物的棲息地氣溫升高,使森林火災頻繁發生,融化了冰原和冰川,升高了海平面。而人類排出二氧化碳的速度增長如此之快,動植物來不及通過進化來適應新的環境。在未來的100年內,人類將至少把全球平均氣溫提高到比工業革命前再高3℃。

降低方法

人們想到了許多清除二氧化碳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種植植物,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然後儲存起來。

有人通過控制排放源發電廠來清除二氧化碳。在世界各地的試點項目,工人們在電廠的煙囪里安裝了清洗設備,這樣當化石燃料燃燒時,排放的廢氣中的溫室氣體會被清除。

另一種儲存方法是利用這些收集來的氣體,替代原油儲備,幫助鑽探企業抽取地勢險要地區的原油,這種方法被稱作“先進採油法”。

哥倫比亞大學蘭菲斯特可持續能源中心主任克勞斯·萊克納提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案。他設計了一種人造樹,可以用“葉子”被動地吸入二氧化碳,而且吸入二氧化碳的效率是使用光合作用的天然葉子的1000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