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由化學工業出版社於2010年9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手冊》分為八篇,共28章。主要內容包括:大氣污染的基礎知識及大氣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規;氣體和粉塵的性質;能源、燃燒和燃燒污染物的控制;各種除塵器及其選擇方法;氣態污染物(硫氧化物、固定源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以及機動車排放)治理技術;淨化系統(集氣罩、管道系統、通風機和電動機)設計;主要工業(電力工業、水泥工業、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化學工業等)的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及其濃度估算模式。

目錄

第1篇總論
第1章概論
1.1大氣污染的概念
1.2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和來源
1.2.1大氣污染物
1.2.2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和發生量
1.3大氣污染問題的產生和發展
1.3.1工業已開發國家大氣污染的發展和控制歷程
1.3.2我國大氣污染控制發展歷程
1.4大氣污染的工程控制途徑
1.5中國大氣污染的現狀
1.6中國大氣污染控制戰略目標和措施
參考文獻
第2章大氣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規
2.1大氣污染防治法
2.2大氣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2.2.1空氣品質控制標準的分類
2.2.2大氣環境保護標準匯總
2.3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2.3.1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2.3.2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2.3.3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
2.4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2.4.1制定原則
2.4.2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2.4.3行業標準
2.4.4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
2.5空氣污染指數及報告
2.5.1空氣污染指數分級及其濃度限值
2.5.2空氣污染指數的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第2篇氣體和粉塵的性質
第3章氣體的性質
3.1氣體的濕度
3.1.1絕對濕度
3.1.2氣體的相對濕度
3.1.3氣體的含濕量
3.1.4濕氣體中水蒸氣的體積分數
3.2氣體的密度
3.2.1單一氣體的密度
3.2.2混合氣體的密度
3.2.3氣體密度的換算
3.2.4氣體體積流量的換算
3.3氣體的黏度
3.3.1氣體黏度與溫度和壓力的關係
3.3.2混合氣體的黏度
3.4氣體的熱容和定壓熱的計算
3.4.1氣體的熱容
3.4.2定壓熱的計算
3.4.3混合氣體的比熱容
3.5某些氣態污染物的特性
3.5.1硫化合物
3.5.2氮化合物
3.5.3碳化合物
3.5.4有害大氣污染物
參考文獻
第4章粉塵的性質
4.1粉塵的粒徑和粒徑分布
4.1.1顆粒的粒徑
4.1.2顆粒的形狀
4.1.3粉塵的粒徑分布
4.1.4粒徑分布函式
4.1.5多眾數分布
4.2粉塵的物理性質
4.2.1粉塵的密度
4.2.2粉塵的安息角與滑動角
4.2.3粉塵的含水率
4.2.4粉塵的潤濕性
4.2.5粉塵的光學特性
4.2.6粉塵的荷電性和導電性
4.2.7粉塵的黏附性
4.2.8粉塵的自燃性和爆炸性
參考文獻
第3篇能源、燃燒和燃燒污染物的控制
第5章能源和燃料
5.1能源的分類和利用概況
5.1.1能源的分類
5.1.2世界能源資源及利用概況
5.1.3中國能源資源及利用概況
5.1.4能源利用中的環境問題
5.2固體燃料
5.2.1煤的種類及化學組成
5.2.2煤的分析
5.2.3煤的使用特性和分類
5.3液體燃料
5.3.1液體燃料的化學組成
5.3.2燃料油的分類
5.3.3油品的主要使用特性
5.4氣體燃料
5.4.1氣體燃料的組成
5.4.2主要氣體燃料
5.5可再生能源
5.5.1太陽能
5.5.2風能
5.5.3地熱能
5.5.4生物質能
5.5.5海洋能
參考文獻
第6章燃料燃燒過程及計算
6.1燃燒所需空氣量和燃燒產物生成量
6.1.1完全燃燒所需空氣量
6.1.2完全燃燒產生的煙氣量
6.1.3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煙氣量
6.2燃燒產物及過量空氣係數的檢測計算
6.2.1氣體分析方程
6.2.2過量空氣係數的確定
6.3燃燒溫度
6.3.1完全燃燒時的理論燃燒溫度
6.3.2不完全燃燒(有離解)時的理論燃燒溫度
6.3.3理論燃燒溫度的近似估算
6.3.4實際燃燒溫度
6.4燃燒產生的污染物
6.4.1顆粒物的生成機理和燃燒條件
6.4.2SOx的生成機理和燃燒條件
6.4.3NOx的生成機理和燃燒條件
6.4.4燃料燃燒的排放因子
參考文獻
第7章燃燒裝置中污染物的生成與控制方法
7.1氣體、液體燃料燃燒裝置中污染物的生成與控制方法7.1.1引言
7.1.2固定式燃燒裝置的NOx排放特性
7.1.3抑制NOx生成的方法
7.1.4CO、炭黑等的控制方法
7.2煤燃燒裝置中污染物的生成與控制方法
7.2.1粉煤燃燒裝置中NOx的生成特性
7.2.2粉煤燃燒裝置中NOx的控制方法
7.3沸騰燃燒裝置中污染物的生成與控制方法
7.3.1沸騰爐內脫硫
7.3.2沸騰爐內脫氮
7.3.3二段燃燒沸騰爐脫硫和脫氮
7.3.4脫硫劑的再生
參考文獻
第4篇除塵裝置
第8章除塵裝置的分類、性能和選擇
8.1除塵裝置的分類
8.2除塵裝置的性能
8.2.1除塵裝置技術性能的一般表示方法
8.2.2除塵效率的表示方法
8.2.3排放濃度及排放速率
8.3除塵裝置的選擇
8.3.1根據粉塵性質選擇除塵裝置
8.3.2根據運行條件選擇除塵裝置
8.4除塵裝置的費用
8.4.1設備費
8.4.2運行費
8.4.3總費用
參考文獻
第9章機械式除塵器
9.1重力沉降室
9.1.1沉降室的捕集效率
9.1.2沉降室的設計
9.2慣性除塵器
9.3鏇風除塵器
9.3.1鏇風除塵器內氣流流型簡介
9.3.2鏇風除塵器的除塵效率
9.3.3鏇風除塵器的壓力損失
9.4鏇風除塵器的結構形式和性能
9.4.1鏇風除塵器的結構形式
9.4.2常用鏇風除塵器的結構和性能
9.5組合式多管鏇風除塵器
9.5.1串聯式鏇風除塵器組合形式
9.5.2並聯式鏇風除塵器組合形式
9.6鏇風除塵器的選擇設計和套用
9.6.1鏇風除塵器的選擇設計
9.6.2鏇風除塵器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袋式除塵器
10.1袋式除塵器的主要類型
10.1.1袋式除塵器的分類
10.1.2袋式除塵器的清灰機理
10.1.3典型的袋式除塵器
10.2袋式除塵器的濾料
10.2.1袋式除塵器濾料的材質
10.2.2對袋式除塵器濾料的要求
10.2.3袋式除塵器濾料的種類
10.2.4織造濾料及其性能
10.2.5針刺氈濾料及其性能
10.2.6複合耐高溫針刺氈——氟美斯
(FMS)和特氟美針刺氈
10.2.7覆膜濾料及其性能
10.2.8消靜電濾料及其性能
10.2.9燒結不鏽鋼纖維氈
10.3袋式除塵器的設計和計算
10.3.1選用袋式除塵器應考慮的因素
10.3.2袋式除塵器的設計和選用步驟
10.3.3袋式除塵器的設計實例
10.4袋式除塵器的故障及其排除
10.5袋式除塵器的工業套用
10.5.1在鋼鐵工業的套用
10.5.2在水泥工業的套用
10.5.3在有色冶金工業的套用
10.5.4在機械工業的套用
10.5.5在炭黑工業的套用
10.5.6在電力工業的套用
10.5.7在生活垃圾焚燒爐煙塵淨化中的套用
10.5.8在築路行業的套用(瀝青混凝土拌和機的煙塵治理)10.5.9濾筒式除塵器的工業套用
10.5.10陶瓷質微孔管過濾式除塵器的工業套用
參考文獻
第11章電除塵器
11.1電除塵器的工作原理
11.1.1電除塵器的除塵過程
11.1.2電暈的發生
11.1.3電場
11.2粒子荷電及粒子捕集
11.2.1粒子荷電
11.2.2粒子的捕集
11.2.3理論分級效率方程的修正
11.3電除塵器的結構
11.3.1電暈電極
11.3.2集塵電極
11.3.3電極清灰裝置
11.3.4氣流分布裝置
11.3.5電除塵器高壓絕緣、密封及隔流
11.4電除塵器的選擇設計和計算
11.4.1電除塵器本體結構的設計和計算
11.4.2電除塵器振打機構的設計和排灰裝置
11.4.3電除塵器的設計實例
11.5電除塵器高壓供電裝置
11.5.1高壓供電裝置的種類
11.5.2高壓供電裝置的控制方式
11.5.3電源容量的選擇
11.5.4電除塵器低壓電源控制裝置
11.5.5脈衝電源
11.5.6恆流源
11.5.7高頻開關電源
11.6電除塵器的維護、管理及經濟分析
11.6.1電除塵器的維護
11.6.2電除塵器的管理
11.6.3電除塵器的經濟分析
11.7新型電除塵器
11.7.1帶輔助電極電除塵器
11.7.2組合式除塵技術
參考文獻
第12章濕式除塵器
12.1概述
12.1.1濕式除塵器的分類
12.1.2濕式除塵器的性能和淨化效率
12.1.3濕式除塵器的選擇
12.2重力噴霧洗滌器
12.3濕式鏇風除塵器
12.3.1鏇風水膜除塵器
12.3.2臥式鏇風式水膜除塵器
12.3.3中心噴霧鏇風除塵器
12.4自激噴霧除塵器
12.4.1衝擊水浴除塵器
12.4.2衝激式除塵機組
12.5文丘里除塵器
12.5.1文丘里除塵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12.5.2文丘里管的凝聚效率
12.5.3文丘里管的壓力損失
參考文獻
第5篇氣態污染物治理技術
第13章氣態污染物治理設備
13.1吸收設備
13.1.1吸收設備的類型和特點
13.1.2吸收設備的設計和計算
13.1.3吸收法的典型工程套用
13.2吸附設備
13.2.1吸附設備的類型和特點
13.2.2吸附設備的設計和計算
13.2.3吸附設備典型工程套用
13.3催化轉化設備
13.3.1催化轉化設備的類型和特點
13.3.2催化轉化設備的設計和計算
13.3.3催化轉化設備典型工程套用
13.4其他設備
13.4.1燃燒設備
13.4.2冷凝設備
參考文獻
第14章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
14.1控制硫氧化物排放的方法
14.1.1大氣中SO2的來源及危害
14.1.2SO2的性質
14.1.3SO2污染控制的主要方法
14.1.4國內外煙氣脫硫技術的套用情況
14.2燃燒前脫硫
14.2.1煤中硫的形態
14.2.2物理脫硫
14.2.3化學脫硫
14.2.4生物脫硫
14.2.5煤炭轉化
14.3燃燒中脫硫
14.3.1型煤燃燒固硫
14.3.2流化床燃燒脫硫
14.3.3爐內噴鈣脫硫
14.4煙氣脫硫
14.4.1石灰石/石灰濕法煙氣脫硫
14.4.2雙鹼法
14.4.3氨法
14.4.4鈉鹼法
14.4.5金屬氧化物吸收法
14.4.6海水脫硫
14.4.7活性炭吸附法
14.4.8噴霧乾燥法脫硫
14.4.9乾法脫硫
14.4.10高能電子活化氧化法
14.5煙氣脫硫技術的綜合評價
14.5.1煙氣脫硫工藝的技術性能分析
14.5.2煙氣脫硫技術綜合評價結果
14.5.3煙氣脫硫工藝選擇的主要原則
參考文獻
第15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
15.1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技術
15.1.1SCR脫硝原理
15.1.2SCR脫硝工藝流程
15.1.3SCR脫硝性能影響因素
15.2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系統概述
15.2.1供氨與注氨系統
15.2.2催化反應器及附屬組件
15.2.3SCR控制系統
15.3催化劑設計與管理
15.3.1催化劑結構形式
15.3.2催化劑體積計算
15.3.3催化劑的鈍化與中毒
15.3.4催化劑的壽命管理
15.3.5失效催化劑的處理
15.4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技術
15.4.1SNCR工藝原理
15.4.2SNCR脫硝工藝流程
15.4.3影響SNCR脫硝效率的因素
15.4.4SCR與SNCR工藝比較
15.5其他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術
15.5.1吸收法
15.5.2非熱電漿法
15.5.3吸附法
15.5.4催化分解法
15.5.5微生物法
參考文獻
第16章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控制
16.1概述
16.1.1揮發性有機物的概念
16.1.2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
16.1.3揮發性有機物的危害
16.1.4揮發與溶解蒸氣壓
16.2冷凝法淨化含VOCs廢氣
16.2.1冷凝原理
16.2.2工藝流程
16.2.3冷凝計算
16.2.4直接冷凝法淨化回收含癸二腈廢氣
16.2.5吸收?冷凝法回收氯乙烷
16.3吸收法淨化含VOCs廢氣
16.3.1吸收過程
16.3.2吸收設備和吸收劑
16.3.3工藝流程
16.3.4空調生產有機廢氣治理工藝
16.4吸附法淨化含VOCs廢氣
16.4.1吸附劑
16.4.2多組分吸附
16.4.3活性炭的吸附熱
16.4.4吸附劑再生
16.4.5吸附工藝
16.4.6固定床活性炭吸附淨化煉油廠表曝池惡臭污染16.5燃燒法淨化含VOCs廢氣
16.5.1直接燃燒法
16.5.2熱力燃燒法
16.5.3催化燃燒法
16.5.4蓄熱式燃燒法
16.5.5蓄熱式催化氧化法
16.5.6不同燃燒法的比較
16.5.7燃燒熱
16.5.8燃燒動力學
16.5.9催化燃燒淨化石化污水處理廠廢氣
16.6生物法淨化含VOCs廢氣
16.6.1生物法的選擇
16.6.2生物過(滴)濾降解
16.6.3生物法淨化VOCx實例
16.7其他方法淨化含VOCs廢氣
16.7.1非平衡電漿淨化技術
16.7.2膜吸收淨化技術
16.7.3微波催化氧化淨化技術
16.8淨化VOCs方法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17章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
17.1車用燃料改進和燃料替代技術
17.1.1改進車用汽油
17.1.2改進車用柴油
17.1.3替代燃料技術
17.2機動車排放污染形成和機內控制技術
17.2.1發動機工作原理
17.2.2汽油機污染物形成機理
17.2.3汽油機排放污染物機內控制技術
17.2.4柴油機污染物形成機理
17.2.5柴油機排放污染機內控制技術
17.2.6電動汽車技術
17.3機動車排放污染機外淨化技術
17.3.1汽油機排氣淨化技術
17.3.2柴油機排氣淨化技術
17.3.3非排氣污染控制技術
17.4機動車排放控制管理對策
17.4.1實施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
17.4.2完善機動車排放控制管理體系
17.4.3科學規劃交通設施
17.4.4其他非技術性對策
參考文獻
第6篇淨化系統設計
第18章集氣罩
18.1集氣罩的形式和性能
18.1.1集氣罩的基本形式
18.1.2集氣罩的主要性能
18.2密閉罩的設計和計算
18.2.1設計原則
18.2.2排氣量的計算
18.3外部集氣罩的設計和計算
18.3.1設計原則
18.3.2排氣量的計算
18.4熱過程接受罩的設計和計算
18.4.1熱射流參數法
18.4.2流量比法
18.5吹吸罩的設計和計算
18.5.1臨界斷面法
18.5.2流量比法
18.6槽邊集氣罩的設計和計算
18.6.1設計原則
18.6.2條縫式槽邊集氣罩的設計和計算
18.6.3平口式槽邊集氣罩的設計和計算
18.7排氣櫃的設計和計算
18.7.1排氣櫃的形式和設計原則
18.7.2排氣櫃的排氣量計算
18.7.3排氣櫃的布置和排氣系統
參考文獻
第19章管道系統設計
19.1概述
19.1.1管道設計的基本內容
19.1.2管道材料和規格
19.2管道的壓力損失
19.2.1沿程壓力損失的計算
19.2.2局部壓力損失的計算
19.3管道的設計和計算
19.3.1管道布置
19.3.2除塵管道的設計和計算
19.3.3高溫煙氣管道的設計和計算
19.3.4其他管道的設計和計算
19.4管道的熱伸長及其補償
19.4.1管道的熱伸長量計算
19.4.2管道自然補償計算
19.4.3伸縮器的選擇和計算
19.5管道支架布置及推力計算
19.5.1支架形式和布置
19.5.2各種固定支架的推力計算
19.5.3管道重力負荷及跨距計算
19.5.4管道扭力計算
19.6防腐蝕
19.6.1概述
19.6.2防腐蝕措施
19.7管道與設備保溫
19.7.1設定保溫的原則
19.7.2保溫材料的主要技術性能
19.7.3保溫的熱力計算
19.7.4保溫結構與施工
參考文獻
第20章通風機和電動機
20.1通風機
20.1.1通風機的分類與命名
20.1.2通風機的特性曲線
20.1.3通風機在通風系統中的運行
20.1.4通風機的聯合運行
20.1.5通風機的選型及注意事項
20.2電動機
20.2.1異步電動機型號的表示方法
20.2.2異步電動機的分類
20.2.3Y系列小型鼠籠轉子異步電動機
20.2.4異步電動機的選擇
20.3其他附屬設備的選型
20.3.1液力偶合器的選型
20.3.2三角膠帶傳動計算
20.4通風機房布置
參考文獻
第21章淨化系統參數的測定
21.1測定位置的選擇和測點的確定
21.1.1測定位置的選擇
21.1.2測點的確定
21.2管道中氣體溫度和濕度的測定
21.2.1管道中氣體溫度的測定
21.2.2管道中氣體濕度的測定
21.3管道中氣流壓力、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21.3.1管道中氣流壓力的測定
21.3.2管道中氣體流速和流量的計算
21.4管道中氣體含塵濃度的測定
21.4.1過濾稱重法
21.4.2光電透射法
21.5管道中氣態污染物的測定
21.5.1管道中氣態污染物的採樣
21.5.2氣態污染物的測定方法
21.6淨化裝置性能的測試
21.6.1處理氣體量的測試
21.6.2壓力損失的測試
21.6.3淨化效率的測試
21.6.4淨化裝置性能的測試次數
21.6.5污染物濃度和淨化效率的測定誤差
參考文獻
第7篇主要工業大氣污染源的控制技術
第22章電力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2.1概述
22.1.1廢氣的來源和分類
22.1.2火電廠煙氣的特點
22.1.3火電廠煙氣控制方法
22.2火電廠逸散塵污染控制
22.2.1火電廠逸散塵污染源及排放因子
22.2.2火力發電廠逸散塵的特性
22.2.3火電廠逸散塵的控制方法
22.3火電廠煙塵污染控制
22.3.1火電廠煙塵的排放因子
22.3.2火電廠煙塵的控制技術
22.4火電廠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22.4.1火電廠二氧化硫的排放因子
22.4.2火電廠二氧化硫的控制技術
22.5火力發電廠氮氧化物的控制技術
22.5.1低氮氧化物燃燒技術
22.5.2煙氣脫硝技術
參考文獻
第23章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3.1水泥生產工藝簡介
23.1.1水泥生產方法
23.1.2水泥生產用原料和燃料
23.1.3水泥生產工藝流程簡介
23.2水泥廠主要大氣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23.2.1粉塵污染源
23.2.2廢氣污染源
23.3水泥廠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23.3.1大氣污染防治基本要求
23.3.2粉塵防治措施
23.3.3廢氣的防治措施
23.4水泥廠防塵設計
23.4.1除塵設計一般規定
23.4.2除塵設備選型
23.4.3常用設備除塵排風量計算簡介
23.4.4抽風點設計的一般要求
23.4.5管網設計
23.4.6除塵系統保溫、加熱器要求
參考文獻
第24章鋼鐵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4.1概述
24.1.1生產工藝
24.1.2大氣污染源及污染物
24.1.3鋼鐵工業廢氣特點
24.1.4控制技術概況
24.1.5廢氣治理技術發展趨勢
24.2燒結廠廢氣治理
24.2.1概述
24.2.2原料準備系統除塵
24.2.3混合料系統除塵
24.2.4燒結機煙氣治理
24.2.5燒結機尾、整粒系統煙氣除塵
24.2.6球團豎爐煙氣治理
24.3焦化廠廢氣治理
24.3.1概述
24.3.2焦爐裝煤煙氣治理
24.3.3焦爐推焦煙塵治理
24.3.4熄焦煙塵的控制
24.3.5焦爐爐體煙氣治理
24.3.6篩、貯焦煙氣治理
24.3.7煤氣淨化及化學產品生產過程污染物的控制24.3.8焦爐煤氣脫硫
24.4煉鐵廠廢氣治理
24.4.1概述
24.4.2爐前礦槽除塵
24.4.3高爐出鐵廠除塵
24.4.4高爐煤氣袋式除塵技術
24.5煉鋼廠廢氣治理
24.5.1概述
24.5.2吹氧轉爐煙氣淨化
24.5.3煉鋼電爐煙氣除塵
24.5.4混鐵爐煙氣除塵技術
24.6鐵合金廠廢氣治理
24.6.1概述
24.6.2礦熱電爐廢氣治理
24.6.3鉬鐵車間廢氣治理
24.6.4釩鐵車間迴轉窯廢氣治理
參考文獻
第25章有色冶金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5.1概述
25.2鋁廠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25.2.1氧化鋁廠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25.2.2電解鋁廠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25.3銅冶煉廠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25.3.1概述
25.3.2主要生產工藝
25.3.3大氣污染物排放
25.3.4污染防治技術
25.3.5銅冶煉工藝煙氣的淨化
25.3.6煙氣治理實例
25.4鉛、鋅冶煉廠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25.4.1概述
25.4.2主要生產工藝
25.4.3大氣污染物排放
25.4.4污染防治技術
25.4.5煙氣治理實例
25.5冶煉煙氣制酸
25.5.1接觸法制酸工藝
25.5.2二氧化硫煙氣的淨化
25.5.3二氧化硫的轉化
25.5.4二氧化硫的乾燥
25.5.5三氧化硫的吸收
25.5.6低濃度煙氣兩轉兩吸制酸工藝實例
參考文獻
第26章化學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6.1概述
26.1.1化學工業分類及其產品
26.1.2化工廢氣種類及特點
26.2硫酸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6.2.1概況
26.2.2工業實例——硫酸生產中廢物的處理及綜合利用26.3硝酸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6.3.1概況
26.3.2治理原理、技術、工藝流程
26.3.3工業實例
26.3.4最新技術
26.4氯鹼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6.4.1概況
26.4.2治理原理、技術、工藝流程
26.5無機化肥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6.5.1概況
26.5.2化肥工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26.6石油化學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6.6.1概述
26.6.2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
26.6.3硫化氫廢氣
26.6.4二氧化硫廢氣
26.6.5惡臭氣體
26.6.6煙塵和粉塵
26.7有機原料及合成材料工業大氣污染控制
26.7.1乙烯裝置廢氣排放及治理
26.7.2低壓法制低密度聚乙烯裝置的污染控制
26.7.3環氧乙烷、乙二醇生產污染控制
26.7.4苯酚、丙酮裝置的污染控制
26.7.5甲醇裝置污染控制
26.7.6己內醯胺裝置的污染控制
26.8塗料生產過程大氣污染控制
26.8.1塗料生產工藝簡介
26.8.2塗料生產中VOCs的污染與防治
參考文獻
第8篇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第27章大氣污染氣象學
27.1大氣邊界層的溫度場
27.1.1氣溫的垂直分布
27.1.2乾絕熱直減率
27.1.3大氣的靜力穩定度及其判據
27.1.4位溫及位溫梯度
27.1.5逆溫
27.1.6氣溫層結與煙流形狀
27.2大氣邊界層的風場
27.2.1風場的概念
27.2.2大氣邊界層的理想風場
27.2.3大氣邊界層中風隨高度的變化
27.2.4平均風速的風速廓線模式
27.2.5風的日變化和年變化
27.2.6地方性風場
參考文獻
第28章大氣污染物擴散濃度估算模式
28.1點源大氣污染物擴散的高斯模式
28.1.1高斯模式的坐標系及假設
28.1.2無界連續點源擴散的高斯模式
28.1.3高架連續點源擴散的高斯模式
28.2有效源高的估算模式
28.2.1有效源高的估算
28.2.2煙流抬升高度的計算公式
28.2.3地面絕對最大濃度
28.3環評導則中推薦的大氣污染物濃度估算模式
28.3.1大氣污染物濃度估算一般方法
28.3.2封閉型擴散模式
28.3.3熏煙型(漫煙型)擴散模式
28.3.4小風和靜風時的點源擴散模式
28.3.5顆粒物的傾斜煙雲模式
28.4非點源大氣污染物環境濃度估算模式
28.4.1線源擴散模式
28.4.2面源擴散模式
28.4.3體源擴散模式
28.5煙囪高度的設計
28.5.1煙囪高度的計算
28.5.2煙囪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28.6廠址選擇
28.6.1背景濃度
28.6.2對風的考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