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學

大成,是人人都需要、都能夠、都應當追求的。 大成學,是超越美國成功學的超級成功學。 將大成學用於教育,是一項巨大的教育工程。

大成學目前主要包括了奠基作品《大成成功學》ⅠⅡ、策劃教育大成的《本領恐慌》ⅠⅡ、策劃全人類大成的奇書《第二次宣言》;
書籍介紹:
《大成成功學》以“大成”(大成功)立意,站在成功學、成功智慧的制高點上,是一部集學術性、思想性與實用性、可讀性為一體的最新成功寶典。通過對古今中外大量大成人士、大成案例的深入分析,又吸取了長達5000年以上的中華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成功學說的精髓和美國成功學的精髓,綜合了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人才學、思維學、創造學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研究出獲得大成最本質、最深邃的三大核心奧秘,採用科學泰斗錢學森先生倡導的系統綜合集成的科學方法,分別進行了全面、深入而系統的闡述。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高度的全面性、深刻性、系統性,把成功學從經驗形態上升到了科學形態,使成功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因而遠遠超越一般成功學書籍。
人人需要成功,人人需要大成功――大成。
成功的規律――這是任何人不能不了解和不能不掌握的;
大成的規律――這也是任何人不能不了解和不能不掌握的。
大成學就是研究大成規律及其套用的科學。
(一)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眼中,“大成”都是一個偉大、完美、閃光的字眼。
翻開大辭典,古人賦予“大成”的含義是:“指事業大有成就”,“指學問大有成就”,“指道德智慧最圓融美滿的成就”。今天,科學泰斗錢學森先生提出了“大成智慧學”與“大成智慧學教育”,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我們的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是社會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一句話,是大成時代。在這大成時代,特別需要大成智慧、大成科學,特別需要大成教育、大成文化,特別需要大成精神、大成意識。
大成精神就是取法乎上的精神,就是力爭上遊的精神,就是不斷進取的精神,就是持續發展的精神。大成意識就是一流意識,就是傑出意識,就是圓滿意識,就是完美意識。我們應當大力弘揚大成精神,大力培養大成意識。
個人應當追求大成。企業應當追求大成。國家應當追求大成。
對個人來說,大成比一般成功能給社會帶來更大的貢獻,給個人帶來更大的幸福,實現自身更大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
對企業來說,企業領導和企業員工是否具有大成精神、大成目標,直接決定著企業的行為方式和運作模式,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對國家來說,國民是否具有大成精神,國民成就欲望的高下,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決定著整個國家的命運。這已為科學研究所充分證明。
適者生存。要適應21世紀,適應這個大成時代,必須有與大成時代相應的大成精神、大成智慧,必須有與大成時代相應的大成科學、大成文化。
(二)
大成,絕非少數精英的專利,也絕非某些職業才有可能。
古代,尚且“人皆可以為堯舜”;當代,更是“人皆可為大成者”。
過去,尚且“行行出狀元”;今天,更是“行行出大成者”。
並非只有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企業家、政治家才是大成者。凡是在工作中做出了大的成績,對社會有大的貢獻的人,都是大成者。
並非只有智商高、學歷高、社會地位高或工作崗位好的人,才能成為大成者。不管什麼人,不管幹什麼工作,只要有追求一流、追求傑出的意識,有取法乎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都能從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成為大成者。
中國小教師,是很普通的職業,全國各地有千千萬萬的“教書匠”。同樣幹這個工作,很多人一輩子“混”過去了,可是在二三流學校當國中教師的魏書生,在短時間內就成了大成者。他儘管只有國中學歷,又一點沒受過師範教育,但憑著極強的事業心、進取心,大膽創新,就走出了一條新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喻為是“中國教育界的希望之星”、“中國教師隊伍中的聖人”。
教書能夠大成,養豬也能夠大成。從沒學過養殖專業的大學生裴立靜,放棄了多家合資企業的優厚待遇,回到家鄉當起了“女豬倌”。經過一兩年的奮鬥,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出欄1.2萬頭,一年的純利潤在百萬元以上,同時成了造福家鄉的“救星”――幫助家鄉父老都致了富。
無論是誰,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只要具有大成精神、大成意識,具有大成意志、大成智慧,就能獲得大成。
(三)
大成,是人人都需要、都能夠、都應當追求的。要獲得大成,關鍵在於遵循大成規律。大成學,是專門探討大成規律的科學。
科學是有系統的知識。缺乏系統性,就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美國成功學及現有成功學書籍的最大缺陷就在於缺乏全面性、完整性、系統性,如同瞎子摸象,片面性、局限性極大。
美國成功學鼻祖戴爾・卡耐基,其課程主要為“演講”與“交際”。而這只是大成學的“潛能工程”所闡述的18項潛能之一的“合能”下屬的子系統“交際能”和“溝通能”的一部分,還不足整個潛能工程的1/18。美國成功學的主要創立者拿破崙・希爾,提出了著名的17條成功因素:“1.積極的心態;2.明確的目標;3.多走些路;4.正確的思考方法;5.高度的自制力;6.培養領導才能;7.建立自信心;8.迷人的個性;9.個人的首創精神;10.熱情;11.專心致志;12.協作精神;13.正確看待失敗;14.永葆進取心;15.預算時間和金錢;16.保持身心健康;17.養成良好的習慣。”17條成功因素(亦稱定律)的論述,是希爾成功學的主要內容,問世後,“充斥美國市場的‘成功學’、‘致富學’圖書,無不是以希爾博士的十七條定律為發軔,進行演繹創新的”。但它同樣有著重大的缺陷:缺乏系統性、層次性,17條因素之間缺乏應有的內在聯繫,排列沒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又未進行歸類,沒有科學形態,並且在內容上也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號稱“世界頂尖的潛能學權威新一代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也只提出思維潛能、情緒反應潛能與決斷潛能三者(見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安東尼・羅賓潛能成功學》),根本沒有系統、整體地揭示人的全部潛能及潛能開發利用的大方略、大技術。
大成學,是超越美國成功學的超級成功學。它以“大成”立意,站在成功學的制高點上,採用了錢學森先生所倡導的系統綜合集成的科學方法,並貫徹了儒家“治其大”的大智慧、大方略,揭示出獲得大成最本質最深邃的核心關鍵,提出了潛能系統工程理論,把人的全部潛能分為兩大部類、十八項。同時,從各個角度、各個側面對大成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大成學的最大特點在於高度的全面性、深刻性、系統性,把成功學從經驗形態上升到了科學形態,使成功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
大成學對美國成功學的超越,還在於文化底蘊上的大超越。大成學不僅汲取了以美國文化為基礎的美國成功學的精髓,而且汲取了長達5000年以上的中華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成功學說的精髓,將兩者加以整合、綜合、融合。中華文化有著重智謀、重戰略、重整體的特點,因此文化底蘊上的大超越使大成學實現了對美國成功學的大超越――
美國成功學是力勝成功學,大成學是智勝成功學與力勝成功學一體化的超級成功學;
美國成功學是戰術成功學,大成學是戰略成功學與戰術成功學一體化的超級成功學;
美國成功學是微觀成功學,大成學是巨觀、中觀、微觀一體化的超級成功學!
研究大成學,是一項巨大的學術工程;
傳播大成學,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
將大成學用於教育,是一項巨大的教育工程。
(四)
“大成學叢書”,其宗旨在於揭示大成規律,弘揚大成精神,傳播大成文化,幫助千千萬萬的人成為大成者,獲得大成功。
“大成學叢書”,其總的精髓在於太極思維,即和合思維。由和合而圓滿,由和合而完美,由和合而大成。和合才能共榮共富,和合才能大贏大勝。故叢書的標誌為“和合大成圖”,如下所示:
這個標誌的核心為主客和合圖,由主客和合而達到一切和合,由一切和合而達到圓滿大成。因此,簡化的和合大成圖為主客和合圖。同時,為了表示方便,把和合大成圖加以高度簡化,如下所示:
Z、K為“主”、“客”拼音的第一個字母,Z代表“主”,K代表“客”。
主客和合圖,類似於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太極圖。中華傳統文化象徵的太極圖,既是最簡明最科學的宇宙模式圖,又是最簡明最完美的陰陽和合圖。主客和合圖以“主客和合”代替“陰陽和合”。主客和合,即主觀與客觀和合,主體與客體和合,主方與客方和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各種巨大成就,歸根到底靠的是實事求是,而實事求是就是主觀與客觀和合。一切競爭、鬥爭的至高境界是“雙贏”,而雙贏就是主方與客方和合。主客和合是“廣大高明而不離乎日用”的太極智慧,是貫穿“大成學叢書”總的紅線。
這套叢書計畫分為十六本,將陸續推出。均採用科藝和合的方式,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具體、深入而系統地揭示獲得大成的各項規律和奧秘、方法和技術。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現,會喚起許多有識之士共同弘揚大成精神,傳播大成文化,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新世紀的成功科學、大成科學,幫助千千萬萬的人們邁向成功、邁向大成!幫助企業、國家和人類邁向大成!
《本領恐慌》是一本策劃學教育大成、學習大成的力作。提出了大成教育,大成學習等嶄新理念。
1939年,毛澤東指出:“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
本領恐慌不僅與經濟恐慌、政治恐慌相提並論,而且比經濟恐慌、政治恐慌更加可怕。不克服本領恐慌,經濟恐慌、政治恐慌等一切恐慌都會接踵而至。一旦克服了本領恐慌,一切恐慌都無需恐慌。因此,從根本上說,本領恐慌是唯一的恐慌。
在20世紀毛澤東那個時代,本領恐慌是唯一嚴重的恐慌,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21世紀,本領恐慌更加嚴重。在今天,每一個人都存在著本領恐慌,每一個人都應有本領恐慌感。沒有一定的本領,連“泥飯碗”也找不到,“天之驕子”也未能倖免;本領跟不上時代,有了飯碗也會打爛,也得“下崗”、“下課”。要避免慘遭淘汰,必須不斷提高本領。連海爾總裁也要天天學習,也感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本領恐慌,實際上是一種本領危機。這個危機是一切危機的根源,解決了這個危機,一切危機都不復存在。
任何人都面臨本領恐慌、本領危機,任何企業、任何國家也是如此。一個企業要在對手如林的競爭中取勝,不遭“下馬”,不被“吃掉”,關鍵在於企業團隊本領高。一個國家的強大取決於國家的綜合實力,國家的綜合實力又取決於每個國民的本領強弱。“人力資本”理論創立者、諾貝爾獎獲得者西奧多・舒爾茨說:“當代高收國家的財富是什麼構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只有民族群體高能,國家方能富強。毛澤東很早就認識到本領的重要,他在評論“五四”前夕各項社會改革的流弊時說道:“今天下紛紛,就一面言,本為變革應有事情;就他面言,”則是“諸人本身本領之不足”使然。這就是說,社會一切改革成敗的最大根本也在於人的本領。
人所面臨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因為自身本領不夠強大所致。人與人的差異,從本質上說,就是本領上的差異。
一方面,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知識信息的爆炸增長,使本領危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加嚴重;一方面,市場經濟的平等競爭、優勝劣汰,使本領越來越能決定事業的成敗、興衰,決定人生的前途、命運。個人將越來越靠本領支撐自己,證明自己。誰有本領,誰才有生存權、發展權、享受權,才能擁有他所嚮往的一切。因此,在今天,本領的地位比任何時代都高,本領恐慌也比任何時代更加可怕。
面對世紀之交的嚴峻挑戰,如果仍然對本領的認識遲鈍、麻木,甚至絲毫沒有意識到本領恐慌,那將是最最可怕的恐慌。
真正的學習革命
面對本領恐慌,怎么辦?
唯一的出路在於學習。
但,絕不是傳統學習。傳統學習不僅不能克服本領恐慌,而且正是產生本領恐慌的根源。正如榮獲世界企業學會最高榮譽――開拓者獎的名著《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所說:“學校的教育成為片斷知識的傳授,和枯燥的學術性演練,最後竟發展到愈來愈和個人成長與真正的學習脫節,成效也愈來愈差。”深受學校教育主導的傳統學習,其實質是一種書本知識學習,根本不能適應實際本領提高的需要,與克服本領恐慌差距甚遠。
只有對傳統學習進行超越,變知識學習為本領學習,實現學習中心的根本轉變,才能夠克服本領恐慌,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革命!
為什麼一流智商的人要給二流智商的人打工?為什麼很多學識淵博的人,到頭來一事無成,平平庸庸?為什麼很多沒有受過學校正規教育的人卻擁有高強的本領?
現實中的很多“為什麼”,是傳統學習無法解釋,無力回答的。
本書聚焦“本領恐慌”,超越傳統學習,提出了與傳統學習迥異的學習理念、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模式,揭示了真正的學習革命的主要內涵,同時揭示了學習這項本領投資,該往哪兒投、該如何去投的一整套奧秘。
只有實現真正的學習革命,使人們對本領的投資目的最最佳化,投資方向最最佳化,投資策略最最佳化,最終取得最最佳化的效益,才能從根本上克服本領恐慌。
整體主義+簡化主義
黑格爾說:“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無限的力量。”
方法論的威力比一般方法的威力更為巨大,更是“最高的、無限的力量”。克服本領恐慌的方法論是什麼呢?就是――“整 體主義+簡化主義”。
整體主義,即一切均應根據系統科學,進行系統思考,把握系統整體。對此,人們不難理解。簡化主義,就不大容易理解了。《易經》提出了“三易”――“變易”、“簡易”和“不易”,“簡易”是中心。“簡易”,不是隨隨便便的“簡易”,而是能夠以“不易”應“變易”之“簡易”,即以不變應萬變之“簡”。這樣的“簡”,是以簡御繁的“簡”,把握整體的“簡”;這樣的簡,就能綱舉目張、舉重若輕,以一御萬,一通全通。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核心辯證法”與“整體主義+簡化主義”的奧秘相通。“核心辯證法”就是善於抓住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核心,善於抓住關鍵或根本,統籌全局,把握全局。
著名的“80%:20%法則”,指的就是20%的少數起著80%的重要作用,而80%的多數隻起20%的次要作用,這又叫“重要的少數與次要的多數”法則。“重要的少數”,不是任意選擇的少數,而是對整體而言發揮最大作用的“少數”。這正是在整體主義基礎上的簡化主義。
“整體主義+簡化主義”的必然要求,就是要重在“治大”,重在“治”對系統整體而言作用大、效價大、能量大的核心或關鍵。古人說得好,“智在於治大。”“治大”是儒家的大智慧。孟子說:“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另一位大儒陸象山說“我治其大,不治其小,一正則百正。”“近有議吾者云:除了先立乎其大者一句,全無伎倆。吾聞之曰:誠然。”有很多人議論陸象山張口閉口都講“治其大”,只懂得孟子的“先立乎其大者”這一句,再沒什麼其他本事了。他聽後卻說:“誠然”,的確如此。為什麼對“治大”如此推崇備至,因為治大能夠“一正百正”。
從毛澤東“下全幅功夫,向大本大源探討”,到諸葛亮全得益於“獨觀大略”,再到愛因斯坦的最大本領就是“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無不說明重在“治大”,重在治“大本大略”,是最高明最重要的方法論。
重“治大”、重治“大本大略”,是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書中處處體現著“治大”的精神,凝結著“治大”的智慧。全書共分四篇,除導論性的第一篇外,第二篇《成才大奧秘》、第三篇《成事大本領》、第四篇《成學大方略》都是從不同角度“治大”。成才的一般奧秘多得三天三夜談不完,《成才大奧秘》所揭示的不是一般奧秘,而是對成才起重大作用、決定作用的大奧秘;本領千千萬萬,效價差異極大,《成事大本領》所闡述的每一項本領都不是小本領,而是最重要的大本領;學習的方法、技術浩如煙海,《成學大方略》所揭示的不是通常所講的小法小術,而是戰略性的大方略、總方略。
人們通常醉心於雕蟲小術,迷戀於戰術層次的東西,而沒有孟子、陸象山、諸葛亮、毛澤東、愛因斯坦等人的大智慧,不重視把握大略,不善於把握大略。本書恰恰是重在對“大本大略”的探討,是運用“整體主義+簡化主義”的方法論來克服本領恐慌的一部大書。
成才・成事・成學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篇《學習化生存》,重估了人的價值、能人的價值、本領的價值、學習的價值,揭示了與時代同步而必須進行的學習中心的根本轉變,並論證了在新時代個人、家庭、企業、國家的根本生存方式。
第二篇《成才大奧秘》,對學習進行了系統思考,超越了《學習的革命》單一層面的變革,論述了“為何學”、“學什麼”、“怎么學”三大層面的變革和最佳化,並以毛澤東為個案進行了具體而深入的剖析。同時,論述了全方位修煉(五類修煉)和多維大和合(八對和合),提出了軟本領與硬本領、自本領與合本領、將本領與兵本領等富有原創性的成才理念。
第三篇《成事大本領》,是全書的重點,占全書一半的篇幅。闡明了千千萬萬的本領中最重要的十大本領,提供了一份人人普遍需要的本領選單。在十大本領(能力)中,又進一步對六大本領(能力)進行了詳細論述,揭示了獲取每項本領的主要途徑和核心關鍵。
第四篇《成學大方略》,重在從戰略高度來把握“怎么學”,詳細地講述了獲取本領的各種基本方略,從總體上指導人們怎樣進行本領投資。
全書既富有系統性、原創性,又富有實用性、可讀性。所揭示的奧秘既有強有力的學理支撐,又有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大成人士的大量實踐的充分印證。
第一篇、第二篇的學理性較強,不僅回答了應該怎樣做,而且回答了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只能這樣做。對學習、教育有興趣的讀者,可細細閱讀這兩篇。
第三篇、第四篇的實用性較強,不僅講了最應獲得的本領“是什麼”,而且講了要獲得這些本領該“怎么辦”。最想了解應培養哪些本領和如何培養的讀者,可重點閱讀這兩篇。
讀者朋友對全書的各個部分,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通讀、選讀等不同閱讀方式。只要認真閱讀全書,在成才、成事、成學上都可獲得啟示,獲得幫助。
停止當學生
這部學術性、原創性很強的著作,往往會被人看成是出自兩鬢蒼蒼的老學者之手,可它卻是由我這個小女孩寫就的。在許多人看來,這與我的年齡、學歷都極不相稱,甚至令人難以置信。
高中一年級時,我的成績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70多分。可是,我卻選擇了退學。周圍人對此都極不理解。老師再三地勸說、挽留,身邊的人也有很多提出善意的批評,有的專家在聽了我的報告和答問之後,建議我上北大或人大,說上了大學之後再研究也不遲。也有的人對我退學生出種種非議,甚至說簡直是“發了瘋”!……這些都沒有動搖我的決心。因為,退學的抉擇不是心血來潮,它是鄭重的決定。一是出於對應試教育、應試學習之弊端的深惡痛絕,一是希望對學習方式、創新方式進行新的嘗試和探索。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在回答“你認為培養一個傑出的科學人才的關鍵是什麼”這個問題時說:“我認為關鍵在於讓年輕人停止當學生,而是使他們開始成為物理學研究者。”
停止當學生,直接開始研究,一步到位,這也許是最簡便、最有效的辦法。我正是採用這種方式,一步到位地進行研究。這是與傳統的繼承性學習相對立的創造性學習模式。有關這種研究式的創造性學習,書中還有詳盡的介紹。
面對“本領恐慌”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課題,也許不是我能夠把握好的。但是,我憑著“初生之犢”的勇氣,以一個準學者的姿態對它進行了研究。
當人們驚訝於我寫出這樣一本書時,事實上也可以說是書中所揭示的學習奧秘在某種程度上的驗證。
這本《本領恐慌》是否能夠幫助人們克服本領恐慌,還是請讀者朋友自己來評判吧。
《第二次宣言》是一部充滿了前瞻性、先鋒性、開創性和挑戰性的未來學巨著。通篇文字閃爍著真、善、美的光輝。她是人類優秀文化與科學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她所闡述的思想是引導個人實現大成、引導人類走向大同的指路明燈。她告訴人們追求財富,不能忘記珍愛生命,珍愛生命,不能忘記胸懷夢想。失去了生命的財富,頃刻化為泡影。失去了夢想的生命,猶如行屍走肉。財富很偉大,生命比財富更偉大。擁有夢想的生命,才是最偉大的。《第二次宣言》正是一部向你揭示財富、生命、夢想真諦的曠世奇書。
這是一部即將造就未來的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財富奧秘書。本書闡明了未來決定現在。在作者筆下,未來是如此引人入勝。她用生動的筆觸揭示了未來經濟、未來文化、未來人類的發展趨勢,告訴每一個人將如何把握這些未來趨勢,更好地選擇學業、職業、事業,更好地選擇生活模式和人生模式。本書站在整體戰略的高度分析論證了以生命經濟、千歲產業為核心的未來經濟和產業發展方向,以及新生產力理論和新發展觀,為人們開啟了一個通向未來財富的大門。
這是一部使人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善待生命的生命教科書。一切惟人,人惟生命。最寶貴的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寶貴的文化是生命文化,最寶貴的科技是生命科技。作者在書中熱情謳歌了生命的價值,提出了生命的三重絕對性:絕對根本性,絕對一次性,絕對寶貴性。更以振聾發聵之音向世人宣告我們只要依靠世界高科技和人類大聯合,人類就完全可以突破衰老和死亡的千年魔咒而“直上天堂”。這些都深深啟迪了許多讀者對自身生命價值的認識,改變了他們對於生命、長生的陳舊觀念。
這更是一部即將對人類和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曠世奇書。本書緊緊圍繞“人類向何處去”這一千古謎題,通過旁徵博引的廣泛論證,得出人類將向“仙”類進化這一驚世駭俗的結論。全書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當今世界最新科技成果高度融合,呼籲人類在共同“成仙”這一偉大夢想的引領下,抓住千年未有之機遇實現“有意識的集體進化”和文明的飛躍,從而為人類遠離戰爭、根除恐怖、為萬世開太平、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人類大同找到一條新路。
書中信息量極大,內涵深邃,大氣磅礴,汪洋恣肆。內容涉及中外科技史、中外歷史、人類學、生命科學、美學、文學、未來學、經濟學、政治學、現代高新技術等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人文科學,讓你享受一場“智慧與知識的盛宴”。同時,富於哲理的深刻分析,巨觀與微觀的巧妙結合,新銳的觀點和絕妙的奇想,必將開闊你的視野,擴大你的胸襟,震撼你的心靈,激發你的想像,對你的思維產生極大的衝擊和啟迪。
《第二次宣言》內容精要:
被遺漏的長生科技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門科學,卻沒有一門專門研究長生的科學;全世界有林林總總許許多多的科學院,卻沒有一個長生科學院;全世界有多少個研製核子彈的機構,卻沒有一個研究長生的機構;全球的軍費開支高達萬億美元,卻沒有半文錢對長生技術的投入!為什麼我們還不如孫悟空,還不能像他那樣在一切本領中全力追求長生本領,在一切科技中全力發展長生科技!
人類獲得最大幸福的理想
“有理想”,就是有著使人類獲得最大幸福的理想,有著“人類必將向仙類進化而去”的理想,有著實現全面全球化的理想。今天的全球化,只是單兵突進的全球化、已開發國家的全球化、跨國公司的全球化、富人的全球化,而我們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全球化,是一切國家一切人民的全球化,是給全人類帶來最大福祉的全球化!這就是新人類的“理想”!
向仙類進化的預見
當人類真正覺醒時,就會意識到人類向何處去――向仙類進化而去。這既是無比偉大的理想,同時又是根據“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現代科學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所做出的科學預見。因此,它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義,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現實主義,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這種完美的結合,等待著明智的人類為之奮鬥!
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21世紀,最需要的不是金錢,不是資源,甚至不是技術,而是能夠使全世界聯合起來的共同理想――人類飛躍為仙類的理想。這是中華民族給世界的最大貢獻,這個貢獻會大大勝過讓國人引以自豪的“四大發明”給世界所帶來的巨大價值。人類將向何處去
人類將向仙類進化而去,我們應當自覺地加速這種進化,這一思想也許會比當年達爾文提出人是由猿進化而來,激起更大的震動,引發更多的爭論。它的對手是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思維和觀念枷鎖,它所冒犯的是無數舊學說、舊主義、舊勢力。然而,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它必將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學業、職業、財富、快樂、壽命……我們共同的敵人
無論東方人也好,還是西方人也好;黃種人也好,白種人也好,還是黑種人也好;中國人也好,美國人也好,還是歐洲人也好;猶太人也好,阿拉伯人也好,還是日耳曼人也好……我們都是人,我們的共同的敵人、真正的敵人、最大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人類的共同利益
人類世界的分裂,是因為人類利益的分裂。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為著自己的利益、權益而鬥爭、而殺戮。因此,只有找到人類的共同利益,樹立實現人類共同利益的共同目標,並且使人類認識到大家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人類才能從分裂走向聯合,走向和合,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間的一切恐怖、災難和悲劇。人類悲劇的總根源
今天,人類的危險,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人類當前的主要矛盾,不是與自然的矛盾,而是人類內部的矛盾。我們把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耗費在了吵吵鬧鬧、勾心鬥角、自相殘殺上面,甚至於要同歸於盡,這正是世界危機、人類悲劇的總根源。萬年未有的大變局
我們正處在萬年未有的大變局――物質生產力、知識生產力、人本生產力神奇突變的時空點上。高自動化使物質生產力發生突變――趨零生產;高智慧型化使知識生產力發生突變――神腦科研;高神性化使人本生產力發生突變――天才輩出。這一切變化之巨大、之突然,空前未有!“不遷怒”與“不貳過
孔子最欣賞顏回的地方,就是“不遷怒”與“不貳過”。我們應永遠不把自己的失敗遷怒在別人身上,而是永遠責怪自己!拒絕變化,拒絕產業革命,我們付出的代價是百年恥辱、近兩個世紀的落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不貳過”,永遠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王小平簡介:
15 歲退學,17 歲就登上大學講台,迄今為止,她的足跡遍及人民大會堂、很多城市、很多企業、多種學術論壇和軍營,她所到的每個地方,都掀起了“大成教育風暴”。很多城市、很多企業、多種學術論壇和軍營,她所到的每個地方,都掀起了“大成教育風暴”。
她 18 歲發表作品,迄今為止出版了 100 多百萬字的著作,從《大成成功學》到《本領恐慌》,從《第二次宣言》到《出發》,她的書不僅在中國大陸有著從十幾歲到八十歲的龐大忠實讀書群,她的觀點、思想已經影響了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以至整個北美華人圈。
現在的小平早已不滿足於只停留在對教育的呼籲、構想、設計和策劃上,她也不希望僅僅用書籍的力量來改變教育,而是希望通過實踐,能夠以“眾人之智”做出一些實事。現在的小平早已不滿足於只停留在對教育的呼籲、構想、設計和策劃上,她也不希望僅僅用書籍的力量來改變教育,而是希望通過實踐,能夠以“眾人之智”做出一些實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