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區[台北市]

大安區[台北市]

台北市大安區,面積11.3614平方公里,為台北市面積第七大區,全區共53個裡、1027鄰,均為台北市數量最多,是台北市的文教、住商混合區,也是台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安區徽大安區徽

大安區位於台灣台北市的中心偏南,是台北市的文教、住商混合區,也是台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區名由來有二,一為大灣、一為大冤,本於舊地名“大安莊”,後改稱大安,有希望本區安寧的意義。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和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仁愛國小等著名學府及大台北地區明星高中職師大附中及大安高工均位於此區,本區南部的公館、師大路有許多以學生文化為主的書店;本區北部則為商業辦公及住宅混合區,其中忠孝東路為貫穿台北市東西最重要的軸線之一,沿忠孝東路三段、四段有眾多百貨公司、商場及餐廳,商業機能極為發達,另本區內的敦化南路及仁愛路則是著名的林蔭大道,群聚許多高級住宅。2010年台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大安區為波斯菊,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歷史沿革

大安名之由來本於舊地名大安莊。

乾隆年間:大安區之所在稱為大灣莊

道光年間:大灣莊改名為大安莊。

光緒元年(1875年):台北設府,轄二十二街莊,其中之大安莊(現大安、龍安、坡心)、下內埔莊與六張犁莊均在今大安區內。

1920年:台北改市制時,除上述三莊外,包括古亭、東門之一部,分即以後之錦町古亭町、昭和町、福住町亦在今大安區轄內。

1945年:國府接收台灣後,上述區域合併為區,因大安莊占地廣且位於中心,故命名為大安區。轄區10.5694平方公里,轄41里408鄰,人口約16萬。

1946年:區公所設於新生南路一段148號。

1948年03月:區公所遷至信義路三段157巷11號。

1950年:台灣實施縣市地方自治,區長改為民選。

1959年:區長改為官派。

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重劃,併入了原古亭區羅斯福路以東區域,松山區光復南路以西區域,並分割和平東路三段以北區域於新成立之信義區,新生南路一段以西區域於中正區。

1997年:區公所遷至新生南路二段86號。

地理位置

大安區位置圖大安區位置圖

經度:東經121.32度

緯度:北緯25.01度

面積11.3614平方公里,為台北市面積第七大區,全區共53個裡、1027鄰,均為台北市數量最多。

東界:以光復南路、基隆路、和平東路三段與信義區為界。

南界:以福州山、蟾蜍山與文山區為界。

西界:以新生南路、杭州南路、羅斯福路與中正區為界。

北界:以市民大道與中山區、松山區為界。

區劃:53里1,027鄰

機關網站:大安區公所

民意機關:台北市議會

次分區

次分區為台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的輔助行政劃分,本身並非實際行政區。

和平次分區範圍:錦華、古莊、龍坡、福住、龍安、龍泉、永康、光明、錦安、錦泰共十。重要地標:郵政總局、台北清真寺、天主教聖家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聖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學府次分區範圍:古風、龍門、大學、龍淵、學府共五里。

重要地標:大安森林公園、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科技展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公館院區。

瑞安次分區範圍:仁慈、德安、住安、龍雲、龍圖、龍陣、新龍、龍生共八里。重要地標: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新生次分區範圍:誠安、昌隆、義村、和安、民輝、民照共六里。重要地標: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國假日花市

敦化次分區範圍:華聲、正聲、車層、建安、建倫、光武、仁愛共七里。重要地標:SOGO商圈、東區地下街。

安和次分區範圍:法治、臨江、敦煌、通安、全安、光信、敦安、通化、義安共九里。重要地標:遠企中心辦公大樓、臨江街觀光夜市、文昌家具街、仁愛圓環、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

臥龍次分區範圍:群英、臥龍、虎嘯、芳和、黎孝、黎元、黎和、群賢共八里。重要地標:成功國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大安運動中心。

教育機構

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大學

大專院校
國立台灣大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國立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月涵堂
淡江大學台北校園
天主教輔仁大學城中區推广部
中國文化大學推广部
高中職校
台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台北市立和平高級中學
延平高級中學
台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級中學
開平高級中學
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東方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喬治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國民中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中部
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
台北市立和平高級中學國中部
台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
台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
台北市立懷生國民中學
台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
台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台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
復興實驗高級中學國中部
延平高級中學國中部
立人國際中國小
國民國小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大安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金華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龍安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幸安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建安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仁愛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古亭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公館國民國小
台北市大安區銘傳國民國小
台北市立新生國民國小
復興實驗高級中學國小部
台北市私立新民國民國小
立人國際國民中國小

交通

雖有完善快速公路、主要幹道,然而大安區仍缺乏一般道路,巷弄大多狹窄彎曲,再加上住宅眾多、商辦林立,使得大安區道路於上下班時段車流量明顯較多,直至台北捷運路線開通才逐漸改善。
捷運
大安區是台灣最早擁有捷運的地區之一,台灣第一條捷運路線—文山線即在本區設立多站,通過本區的新店線、板南線、新莊線也相繼通車。未來新莊線東門站於2012年9月啟用、信義線於2012年12月通車,大安區軌道交通將趨於完備。
公路
大安區擁有多條快速公路,除屬於國道的台北聯絡線之外,亦有屬於市區道路的建國高架道路、基隆路高架橋、市民大道,藉由建國高架道路與台北聯絡線可各自抵達中山高速公路、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市區主要幹道在大安區呈棋盤式布局,都具雙向四線以上規模。東西向有市民大道、忠孝東路、仁愛路、信義路、和平東路、辛亥路,南北向有羅斯福路、金山南路、新生南路、建國南路、復興南路、敦化南路、光復南路、基隆路,其中敦化南路、仁愛路與辛亥路部份路段為台北知名林蔭大道。

旅遊

台北清真寺台北清真寺

名勝
大安森林公園
臨江街觀光夜市
東區地下街
永康街
師大夜市
古蹟
義芳居古厝:直轄市定古蹟,1873年建立。
台北清真寺:直轄市定古蹟,1958年建立。
殷海光故居:直轄市定古蹟,1945年建立。
芳蘭大厝:直轄市定古蹟,1806年建立。
台灣師範大學原台北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直轄市定古蹟,1929年建立。
台灣大學校門:直轄市定古蹟,1931年建立。
台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舊圖書館、行政大樓、文學院):直轄市定古蹟,1928年建立。
台北監獄圍牆遺蹟:直轄市定古蹟,1910年代建立。
台北工業學校紅樓(台北科技大學紅樓):直轄市定古蹟,1918年建立。
紫藤廬:直轄市定古蹟,1920年建立。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直轄市定古蹟,1879年建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