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庸

大學中庸

《大學中庸》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課外閱讀要求,我們選收了那些既有代表性,又適合學生課外閱讀的作品,以使這套“大語文叢書”對於不同年級、不同興趣、不同需求的學生,都有切合其需要和適合其閱讀的作品,從而做到豐富多樣,各取所需。同時,為使這套叢書在配合語文學習和應對語文考試上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本套叢書根據不同的類別,在提供原作原貌的基礎之上,分別增加了名師點評、經典記憶、閱讀延伸、問題與思考等內容。可以說,整體上的豐富性與具體上的實用性的較好結合,是我們這套叢書有別於同類叢書的一個鮮明特徵。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學中庸》:《大學》和《中庸》是中國古代典籍珍品,它們是《禮記》中的二篇。《大學》詳細地歸納了先秦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系統地講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中庸》論述的也是修身養性之道.然而它側重於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圖書目錄

導讀

大學

一、經文

二、釋“明明德”章

三、釋“新民”章

四、釋“止於至善”章

五、釋“本末”章

六、釋“格物致知”章

七、釋“誠意”章

八、釋“正心修身”章

九、釋“修身齊家”章

十、釋“齊家治國”章

十一、釋“治國平天下”章

中庸

第一章 綱領

第二章 知人

第三章 正心

第四章 正心

第五章 修身

第六章 審問

第七章 明道

第八章 正心

第九章 正心

第十章 明道

第十一章 正心

第十二章 知物

第十三章 篤行

第十四章 修身

第十五章 齊家

第十六章 齊家

第十七章 知天

第十八章 齊家

第十九章 齊家

第二十章 治國

第二十一章 知性

第二十二章 誠意

第二十三章 誠意

第二十四章 治國

第二十五章 誠意

第二十六章 博學

第二十七章 修身

第二十八章 明道

第二十九章 明辨

第三十章 知法

第三十一章 修身

第三十二章 誠意

第三十三章 正心

附錄:大學中庸名言集釋

文摘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特殊的問題,每個人也有自己特殊的問題,這些特殊的問題不能算是大學問,大學問是基礎性、永恆性的學問,它是我們解決各種特殊問題的總的指導原則。各種特殊問題都出現在社會之中,那么一個社會怎樣才能存在呢?一大群男男女女能相安無事地生活在一起,本身就是奇蹟,這表明他們之間有某種默契,這就是:彼此信任,彼此承認,彼此寬容。

這時,我們就達成了共識。沒有這種共識,就形成不了一個相互合作的群體,構不成一個社會。社會成員問所達成的共識,是社會存在最根本的保證,研究這些共識就是大學問。儘管任何社會任何人在特殊的情境中,都有自己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但這些現實問題的解決不能以犧牲大學問為代價。相反,有了大學問才使現實問題的解決成為可能,在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里,大學問往往被人忽視,甚至遭到短視之人的蔑視。

大學問不僅適用於特定社會中的某些人,而且適用於所有社會的所有人。《大學》中把它歸納成三條,又稱“三綱”,這就是:發揚人固有的崇高德性(明明德),使人民每天都有新面貌(新民),最終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至善)。“三綱”不是並列的,而是有序的遞進排列。先是個人修身,再推己及人,使所有人自新,最終共同達到至善的最高境界。

“三綱”只是規定了大學問的最終目標,還嫌粗略,《大學》又詳細討論達到這一偉大目標的具體過程,它有嚴格的順序,不能隨便顛倒。具體是:由格物到致知,到誠意,到正心,到修身,到齊家,到治國,到平天下。這些哲學名詞(又稱“八目”)後來成了宋明儒學和現代新儒學的重要概念,由它們所組成的哲學命題構成儒家哲學的命脈。難怪朱熹硬說《大學》是孔子的遺書,放在《四書》之首,並把它看作是德育教育的入門書,連《論語》《孟子》都落在它的後面,可見《大學》的重要性。

序言

語文課程的教授與學習,離不開各類文學作品的閱讀與鑑賞。這套“大語文叢書”,便是配合中國小語文課程的教與學,專門編選和出版的大型課外閱讀作品的系列讀本。

“語文”一詞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語言和文字',也指'語言和文學的簡稱’。《新華詞典》另有“語言和文章”的解說。從人們的實際運用來看,把“語文”理解為“語言與文學”的看法更為普遍,因為早期的“文學”與“文章”的界限模糊,“語言與文章”的說法也完全成立。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語文”,它應該屬於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或者說是它的初期階段;它既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必要工具,又是人類記錄和積累文化知識的重要方式。

“語文”的概念雖然是近代以來才有的,但“語文”的淵源與歷史卻可追溯到人類產生口頭語言和出現文字表達之時。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變,“語文”——“語言與文學(文章)”,已經形成了豐厚的文化積累與輝煌的文明傳承。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便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篇、名家名作。它們在精到而優美的語言文字之中,凝結了人們在不同時期的人生感悟、時代情緒與審美精神,並作為文明的載體和文化的傳統,滋養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這些經過歷史的積澱與檢驗而成為寶貴文化財富的語文經典,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

教育部在2001年與2003年,先後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即“語文新課標”)。這一“語文新課標”提出的總目標要求是“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在此基礎上,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這樣一個高屋建瓴的指導性的意見,對於切實保證中國小語文教學的質量,全面提高中國小語文學習的水平,無疑是及時的和重要的。

編輯推薦

本書是“國文珍品文庫叢書”之一,向讀者介紹了儒家經典——《大學· 中庸》。本書結構包括原文及注釋。注釋詳實,通俗易懂,讓讀者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學的淵源。本書將提高讀者自身的文化修養,激發您對古典文學的探尋興趣。這是一本優秀的課外教育讀物,不妨一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此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中庸》所闡述的倫理觀點已成為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元、明、清三代統治者認識到這兩篇文章對統治階級的無窮益處,於是大力提倡,定為科舉必讀書,這兩篇文章更是風靡一時。它們雖然流行了,但卻被庸俗化了,因而對於它們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我們也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但是,被污染的只是下遊河水,而源頭的清流可愛則是不容置疑的。在《大學》、《中庸》中,蘊含了先聖哲人對生命價值的體驗和反思,也展示了他們表達思想的卓越才能。

目錄

一、大學

二、中庸

媒體推薦

書評

中國早期思想家的著作影響了中國文化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從教育到藝術,從政治和戰爭到日常禮節。廣受歡迎的漫畫家蔡志忠先生一直致力於用他獨特而富有吸引力的畫風將這些古代經典著作的智慧帶入生活。這一中國傳統思想系列漫畫映射出歷史上偉大思想家們的光輝:包括:

孔子說、孟子說、菜根譚、六朝怪談、老子說I、老子說II、孫子說、禪說、論語、韓非子、莊子說I、莊子說II、列子說、聊齋志異、史記、大學·中庸、世說新語、六祖壇經。

蔡志忠先生最早是因為他獲獎的多部動畫電影和每日連載漫畫引起大眾的關注的。在長期的自學之後,蔡志忠等待將創作方向轉移到經典著作上。作品廣受評論家的好評並快速成為暢銷書。蔡先生的書已被美國知名出版社如,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和Knopf出版。

此套系列叢書的英文譯者是美國學者BRIAN BRUYA先生,擁有夏威夷大學比較哲學博士學位,是中國早期哲學研究領域的專家。由於他的再度創作,使該書的英文譯文準確、地道,具有權威性。

蔡志忠漫畫圖書已經在44個國家出版,銷售達到4000萬冊。看經典漫畫,學英文。

作者簡介

蔡志忠,台灣著名漫畫家。1999年12月8日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蔡志忠從十五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1976年成立龍卡通公司,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曾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至今己有《莊子說》、《老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44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4000萬冊!他連續兩年獲台灣10名暢銷書作家之首。蔡志忠用簡潔生動的線條描繪了一部部頗具影響的漫畫書,在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廣受歡迎。他的作品莊子說、老子說、禪說、史記、西遊記、聊齋系列等開啟了中國古籍經典漫畫的先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