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關帝廟

大境關帝廟

大鏡關帝廟位於黃浦區位於大境路259號,是上海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也是上海著名的道觀。原本是上海城牆西門北稱箭台,明朝萬曆年間建廟以供關帝,後幾經重修。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為上海道教協會所在地。

基本信息

道觀現狀

大境關帝廟大境關帝廟
大鏡關帝廟位於黃浦區位於大境路259號,是上海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原本是上海城牆西門北稱箭台,明朝萬曆年間建廟以供關帝,後幾經重修。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為上海道教協會所在地。

道觀歷史

大境關帝廟大境關帝廟
上海縣在明代嘉靖年間為抵抗倭寇築起了城牆。
明嘉靖三十二年,上海鄉民為了抗禦倭寇侵擾,
建築縣城。北城設定萬軍、制勝、振武、大境4座箭台,後廢台改建4廟,大境關帝廟即其中之一。以大境閣為主體,內主祀三國關羽,兩側附設財神殿、月老殿。
明崇禎七年,以及清雍正、乾隆年間均加整修。
清嘉慶二十年,改建三層高閣。
道光十六年(1836年),東首增豎牌坊,蘇松太道總督陳鑾題額“大千勝境”。
道光二十五年,增建熙春台。
鹹豐三年,毀於戰火,道長諸錦濤募款重建。
鹹豐十年,英法軍駐兵該廟,肆意毀壞。
同治四年,洋藥捐局局董郭學玩修建。
光緒十八年,道長蔣慶榮得到同仁輔元堂支助,重修。
宣統元年三月,自治公所再修,改牌坊額為“大境”。
民國元年,上海拆城,為保留該廟,該段城基未拆。上海警察廳南市分局進駐該廟。民國5年,重修。民國36年,住持道士李錫庚主持大修。
該廟朱欄高閣,高踞城樓。清王韜《瀛壖雜誌》描述:城下“槿籬茅屋,古樹叢篁”,“小澗平橋,紆迴始達。曠土數畝,間植桃柳,暮春花開,朱碧相映,時當祓禊,士女如雲”。並有詩稱:“飛樓壓城坳,雉堞屹環堵。下臨竹千竿,風來勢飛舞。”以“勝境煙霞”,被譽為滬濱八景之一。廟由景興,香火旺盛。
民國元年9月,道教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來滬,世界宗教會即假該廟舉行歡迎會。張元旭也在此廟召開道友大會。
民國23年7月,道教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又在此廟召開正一派道友大會。
20世紀40年代,該廟香火漸趨冷落,以出租房屋維持生活。解放後,滬南區道士以該廟為茶會處,每天上午道士聚會,成為經懺業務統一接洽處。60年代,該廟改作工廠車間。
因為城牆上建有大境閣關帝廟,又因這裡的關帝廟懸有清道光16年兩江總督陳鑾題寫“大千勝境”匾額,故稱大境閣。至清代此處又加築了熙春台,現已闢為紀念地。
1990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撥款200萬元,南市區人民政府又集資700餘萬元,合計投資900餘萬元對大境關帝廟和古城牆進行大修。
1995年10月,該廟與城牆修復一新,並作為旅遊景點開放。
1959年5月26日,大境關帝廟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