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善化寺

大同善化寺

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隅。始建於唐,現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

善化寺俗稱南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隅。始建於唐。玄宗時稱開元寺。善化寺是創建於唐代開元年間的一所佛教寺院,亦名開元寺,俗稱南寺,位於大同市中心。遼保大二年(1122)遭受戰爭破壞,金天會至皇統年間重建,明正統十年(1445)又加整修,改名善化寺。現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

善化寺是一組比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群,氣勢宏偉,粗獷豪放。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門,中為三聖殿,後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為文殊閣遺址,右為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

介紹

善化寺本是創建於唐代開元年間的一所佛教寺院。遼保大二年遭受戰爭破壞,金天會至皇統年間重建,明正統十年又加整修,雖然變形很多,依然保留著唐代風範:矮,卻寬闊結實;由紅棕兩色構成,沒有花團錦簇;屋頂和緩平穩,不誇張;有偉大之斗拱,深遠之檐出。

寺廟很小,三間殿而已,沒有遊人,殿門都沒有打開,在門口買了票,就有一個工作人員拿著鑰匙,開一個殿,參觀一個。殿的形狀非常難忘,殿里的雕塑看了又看,和以前見過的廟,不太一樣。

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門,中為三聖殿,後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為文殊閣遺址,右為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全國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

大雄寶殿內佛壇正中有泥塑金身如來五尊,端座於蓮台,弟子、菩薩恭謙敬謹。兩側是二十四諸天,乃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它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醜,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其中那個鬼母子的塑像,極富母性的光輝。生活氣息濃郁,很有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想中國的歷史,一向重視平面,重書畫,輕雕塑。所以,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在唐宋之後,還是有很好的發展,可以,要看完美的雕塑呢,真是要來到山西了。

三聖殿建於金天會六年,內塑立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佛,右為普賢菩薩,左為文殊菩薩。三聖殿的房檐和支柱之間,很多木頭支架,一根根有規則疊在一起,穿插交錯,整齊,複雜,中國結一般。年代久遠,油漆剝落,這些支架以木頭本色,在紅牆灰瓦之間,突兀醒目。大,粗壯,有力,看過去,好像幾隻大手,將房頂拉攏下來;或者,象木頭鉚釘,將房頂和下面的大殿,牢固鎖在一起。原來,這就是形似怒放花朵,承載檐部重量的斜拱。

梁思成所說,“斗拱與屋頂爭搶著視線”,原來,真正意義上的斗拱,應該是大而觸目的,在唐代,古人席地而坐,建築低矮粗壯,碩大的斗拱支撐屋頂,完全是東方木結構所特有的形象。

到了宋朝,不再席地,家具升高,建築也加高,斗拱數量增多但體積減小。元朝以後,斗拱不再有支撐作用,完全退化成裝飾,描金畫彩,成為我們今天經常看到的樣子。

唐朝風格的樸素有力,讓人印象深刻,比如佛光寺,看過去,就粗曠,大氣,很有大唐之風。相比之下,後世建築精緻華麗,感覺卻日益柔弱。

就好比唐詩爽朗大方,到了宋詞開始委婉,元曲貼近市井,明清小說就完全是對世俗的關注了。而當今呢,想想,是否會加以時日,完成一個經典的建築就知道了。有時,看著那些費時費錢而建成的全無美感的巨大佛像,就不由得想,如果,唐人看到這樣的佛像,會有怎樣的感慨呢?

大殿里,依然是不可拍照的,於是,就把拍片的激情宣洩在閣南那色彩絢麗,富麗堂皇。琉璃燒制的五龍壁上。這五龍壁,雖然沒有九龍壁那么氣勢恢弘,卻也是栩栩如生,妙趣橫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