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匈牙利

1920年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匈牙利的官方政治目標是回復舊有的領土。 不過,有些匈牙利人只支持拿回匈牙利族占多數的領土。 支持和反對大匈牙利的人[誰?

大匈牙利(匈牙利語:Nagy-Magyarország)是對1920年特里亞農條約之前匈牙利領土的非正式稱呼。1920年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匈牙利的官方政治目標是回復舊有的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匈牙利放棄了這項目標。今天匈牙利境內只有少數人還有這樣的主張。在特里亞農條約下,匈牙利失去了72%的領土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中近300萬是匈牙利族。[1][2]在外交領域上,匈牙利對修改條約的追求使得它在1920年代政治上孤立。1930年代,這項政策進入了納粹德國。[3]
支持大匈牙利政策[誰?]的論點有:周邊國家有匈牙利族占多數的領土、有千年歷史的匈牙利王國傳統、或是為了潘諾尼亞平原地緣和經濟的整合。不過,有些匈牙利人只支持拿回匈牙利族占多數的領土。
在軸心國的支持下,匈牙利在1938年和1940年的維也納仲裁裁決獲得前匈牙利王國中有匈牙利族的領土,並以武力在1939年得取CarpathianRuthenia、1941年得取多民族的巴奇卡、Baranja、梅吉穆列、及普雷克穆爾基。二次世界大戰後,匈牙利的邊境又回到了特里亞農條約所定義的,除了三個額外的匈牙利的村莊被歸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支持和反對大匈牙利的人[誰?]都會使用歷史修正主義。今天,還是有一些匈牙利人[誰?]緬懷以前的匈牙利王國,但是明表恢復舊有領土仍屬政治少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