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傣歷

大傣歷

大泰歷,是中國傣族地區所用的一種陰陽曆。創立於638年。平年十二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十三個月(384天)。採用十九年七閏法。閏月固定在九月,稱後九月。所用二十四節氣與農曆相同。採用乾支紀日、紀年和十二生肖法。

一種流行於德宏等地的傣族曆法(含緬甸撣邦)。
許多人並不知道傣歷其實有大、小傣歷之分。大傣歷(比傣),是在吸收漢代中原曆法、印度曆法、佛歷並結合傣族地區實際生產、生活而形成的曆法。它始於公元前94年的西漢時期(即“滇越乘象國”時期),至今(2007年)大傣歷已經沿襲使用2102年。現在,緬甸撣邦、德宏部分村寨過“京比邁”(過新年,公曆的11月份)的活動,即是遵循這個曆法。 小傣歷(傣語:沙戛歷),實際就是現在版納地區一直遵循使用的曆法,它以潑水節為新年。大、小傣歷計算法有所區別,完全相同的是一年分三季,一季四個月。
由於西雙版納潑水節的久負盛名,大多數人都將潑水節誤認為是所有傣族支系的新年開始。但其實在也過潑水節的德宏等地,每年的傣族新年是以大傣歷為準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