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位於大三巴牌坊後。於一九九五年修建成博物館,以供遊客在內欣賞歷史畫像,和細觀已消失的天主之母教堂之餘,還可以參觀一座墓堂,在墓中曾埋下一些日本及越南的殉教者。此外,遊客還可以參觀一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蒐集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道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和禮儀飾物。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展品中有圖畫、雕刻、及禮儀裝飾品等這些有代表性的展品,都是從澳門所有教堂、修院的收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在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的內側,有一個罕有的十七世紀的木製聖彌額爾大天神;一座十七世紀木製的,面容純潔無邪的無原罪聖母像;象牙制的小雕塑,澳門的庇護使者--聖約翰洗者,以及澳門第一座教堂的守所神--聖安多尼。此外還有一些大型雕像及油畫。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的隔壁
墓室--小堂,建於當時天主之母學院主教堂的地點,存放有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遺骨。

自然環境

地形

2014年的澳門由澳門半島與兩個由大橋相連的離島凼仔(又名潭仔)、路環組成,總面積僅23.5平方公里。澳門。地勢較低、以平原丘陵為主。2014年前是廣東省中山市(古稱香山縣)南端的一個小島,屹立海中,與2014年的離岸島嶼無異,其後由於西江的泥沙沖積,在澳門與大陸之間由於海水對流關係沖積成一道沙堤(蓮花莖,今關閘馬路),才與大陸相連線,成為一個半島。
在澳門半島有蓮花山、東望洋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媽閣山,在凼仔島有觀音岸、大凼山(雞頸山)、小凼山,在路環島有九澳山、疊石塘山。山岩性質以花崗岩與火山岩為主。
在澳門半島,平地面積較大,約占80%以上;凼仔島和路環島,丘陵面積較多,凼仔占45%,路環則近80%。澳門海岸線長達937.5公里,形成了南灣、東灣、淺灣、北灣、下灣(以上位於澳門半島)、大凼仔灣(凼仔)、九澳灣、竹灣、黑沙灣、荔枝灣(以上位於路環)等多處可供船隻灣泊的地方。2014年除九澳灣、竹灣、黑沙灣外,其他港灣不是早已開闢成港口碼頭,就是因為淤泥堆積或填海造成消失殆盡,只剩下一個歷史名詞而已。

地貌

地勢較低、以平原丘陵為主。

氣候特徵

澳門屬亞熱帶氣候,同時亦帶有溫帶氣候的特性,年平均氣溫約20℃,全年溫差變化在16℃-25℃。2007年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3.2度。春、夏季潮濕多雨,秋、冬季的相對濕度較低且雨量較少。颱風季節為五月至十月,以七月至九月最為頻密。在2007年共錄得115個下雨天,總雨量為1466毫米,比過去30年(1971-2000)的年均總雨量少667毫米;全年錄得一個熱帶低氣壓、一個熱帶風暴及一個強烈熱帶風暴。

歷史

耶穌會會士於1565年開始在澳門定居,隨即以宣揚基督精神為宗旨,有利於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與共存,在推動教育事業以及傳教工作上有密切的關係。自1602年起,學院設有一座新聖堂,因為之前幾座教堂均毀於火災。聖堂是一座具有三個殿堂的宏偉大教堂,其外貌就如後來考古學者在該處進行一系列重修及興建博物館工程之圖畫所記載的一樣。在建築上,聖堂由中國和日本的工匠參與興建,為教堂豎立一個各種文化的典範特徵,為耶穌會所頌揚。數世紀以來,聖堂內豐富的內容使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762年,耶穌會士被逐,並交由市政廳處理。後來在這裡設定軍營,歷時數十載。1835年,在兵營廚房突然起火,波及其餘的附屬建築物,摧毀了教堂,並差點摧毀了整座名勝建築。1990年至1995年,在昔日聖堂的地點進行修工程,並興建成博物館。

館內

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澳門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記------“大三巴”,經過1990年至1995年建成博物館後,以新面目迎接遊客。,遊客在內欣賞圖畫和細觀已消失的天主之母教堂之餘,還可以參觀一座墓堂,在墓中一些日本及越南的殉教者得以安息。此外,遊客還可以參觀一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蒐集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和禮儀飾物。
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五年間,政府對昔日聖保祿大教堂的地點進行了維修,並在相信是聖保祿學院創辦人范禮安神父的墓地上興建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展品
收藏的展品中有宗教畫、雕刻以及禮儀裝飾品等,這些展品是從澳門所有的教堂和修院的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裡收藏的宗教畫作,如:《聖味基聖像》、《日本長崎的殉道聖人》和四幅詮釋聖方濟各一生的作品等。《聖味基聖像》是日本畫家的作品,似乎寄意一位勇猛的戰士把日本信徒從禁教的苦難中拯救出來。聖味基的造型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令人聯想起鎮守佛寺大門的怒目金剛。

旅遊信息

最佳旅遊季節

秋冬季,10月~來年2月

準備條件

夏季只需穿棉質輕便衣服或T恤;冬季天氣較冷,應備羊毛衣物及外套;春秋兩季晚間稍涼,宜穿毛線衫或夾克。

旅遊產品

葡撻、豬排包、牛肉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