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殉五丈原

夢殉五丈原,位於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勝跡累累,遠近聞名。

簡介

五丈原位於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南靠秦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五丈原位於八百里秦川西端,寶雞岐山縣 五丈原鎮境內。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勝跡累累,遠近聞名。也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歷史位置

位於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南靠秦嶺,北臨渭水,東西皆深溝
西寶公路或西寶高速公路蔡家坡站向南5公里可達。

五丈來由

五丈緣何名為“五丈”,其說法有三:一說此原前闊後狹,最狹處僅五丈;二說秦二世西巡至此時,原頭曾颳起五丈塵柱大風;三說原高五十餘丈,原稱五十丈原,口口相傳,簡成了五丈原。五丈原主要勝跡是諸葛廟武侯祠),廟內有匾額、題詞、碑記、碑刻、壁畫、塑像等。廟外有遺蹟如“豁落城”、“諸葛鍋”、“棋盤山”、“諸葛泉”、“諸葛田”、“盤盤道”、“魏延城”、“古葫蘆峪遺址”石碑等。

歷史事件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裡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民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裡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丈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裡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蹟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公元229年四月,吳王孫權正式即位稱帝。蜀漢大臣大多數認為孫權稱帝是僭號,要求跟東吳斷絕盟好關係。諸葛亮卻認為,蜀漢眼前主要對手是魏國。他堅持和東吳保持聯盟,繼續準備北伐。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魏國派了一個大將司馬懿和張郃等一起率領人馬趕往祁山。諸葛亮把一部分將士留在祁山,自己率領主力攔擊司馬懿。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戰略。他認為諸葛亮孤軍深入,帶的軍糧不多,所以在險要的地方築好營壘,叫將士只守不戰。
魏軍將領以為司馬懿害怕諸葛亮,一再請戰,說:“您怕蜀軍像害怕老虎一樣,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司馬懿硬著頭皮,帶兵趕上去跟諸葛亮大戰一場,結果被蜀軍殺得一敗塗地。但是蜀軍由於後方的運糧官員失職,糧草供應不上,只好主動撤兵。大將張郃帶兵緊緊追趕,趕到木門一帶山谷地帶,被諸葛亮預先布置好的伏兵用亂箭射殺了。
諸葛亮幾次出兵,往往因為糧食供應不上退兵。他接受這個教訓,設計了兩種運輸工具,叫做“木牛”、“流馬”(兩種經過改革的小車),用它們把糧食運到斜谷口(在今陝西眉縣西南)囤積起來。
公元234年,諸葛亮作好充分準備,發動十萬大軍進行最後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東吳,約孫權同時發起攻勢,南北策應,使魏國兩面受敵。
諸葛亮大軍出了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為了作長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構築營壘,準備作戰;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當地老百姓夾雜在一起耕種。蜀軍紀律嚴明,百姓和兵士相處得很好。
魏明帝派司馬懿率領魏軍渡過渭水,也築起營壘防守,和蜀軍對峙著。
孫權接到諸葛亮的信,馬上三路出兵進攻魏國。魏明帝也厲害,他一面親自率領大軍到南面抵擋東吳的進攻;一面通知司馬懿在五丈原堅持,只守不戰。
諸葛亮等待東吳方面的訊息,但是結果使他很失望:孫權的進攻失敗了。他想跟魏軍決戰,但是司馬懿始終穩守營壘,諸葛亮幾次三番向他挑戰沒有用。雙方在那裡相持了一百多天。
要使魏軍出來打,只有想法子激怒司馬懿。諸葛亮利用當時輕視婦女的風俗,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婦女的服飾。意思就是司馬懿這樣膽小怕戰,還是回去做個“閨房小姐”吧。
魏軍將士看到主將受到嘲弄,氣惱得嚷著要跟蜀軍拼。司馬懿知道這是諸葛亮的激將法,並不發火。他安慰將士說:“好,我向皇上上個奏章,請求準許我們跟蜀軍決戰一場。”
過了幾天,魏明帝派了一個大臣趕到魏營,傳達命令,不許出戰。
蜀軍將士聽到訊息,感到失望。只有諸葛亮懂得司馬懿的用意,說:“司馬懿上奏章請求打仗,這是做給將士們看的。要不然,大將率領軍隊在外,哪有千里迢迢去請戰的道理。”
諸葛亮料到司馬懿的心理,司馬懿也在探聽諸葛亮的情況。有一次,諸葛亮派使者到魏營去挑戰,司馬懿挺有禮貌地接待使者,跟使者聊天,說:“你們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近來身體可好?胃口怎么樣?”
使者覺得司馬懿問的都是些客套話,也就老實回答說:“丞相的確很忙,軍營里大小事情都要親自抓。他起得早,睡得很晚。只是近來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使者走了以後,司馬懿就跟左右將士說:“你們看,諸葛孔明吃得少,事務又那么繁重,能支撐得長久嗎?”
不出司馬懿所料,諸葛亮由於過度辛勞,終於在軍營里病倒了。
後主劉禪得到諸葛亮生病的訊息,趕快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來慰問。李福跟諸葛亮談了一些軍國大事,就走了。
過了幾天,李福返了回來。他看到諸葛亮病勢轉重,哭了起來。諸葛亮睜開眼睛,對李福說:“我懂得您回來想問些什麼。您所要問的人,我看就是蔣琬吧。”
李福說:“丞相說的是。皇上正要我問丞相萬一身子不好,由誰來繼任您的工作。那么請問蔣琬之後,誰可以繼任呢?”
諸葛亮說:“可以由費禕(音yī)接替。”
李福還想再問下去,諸葛亮閉上眼睛不回答了。沒幾天,這個年紀才五十四歲的丞相終於在軍營里去世。
按照諸葛亮生前的囑咐,蜀軍將領沒有把他去世的訊息透露出去。他們把屍體裹著放在車裡,布置各路人馬有秩序地撤退。
魏營的探子聽到諸葛亮病死的風聲,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帶領魏軍追趕上去,剛過
五丈原,忽然蜀軍的旗幟轉了方向,一陣戰鼓響,兵士們轉身掩殺過來。
司馬懿大吃一驚,趕快撥轉馬頭,下命令撤退。
蜀軍將領等魏軍離得遠了,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馬安全撤出五丈原。
這件事傳到老百姓耳朵里,百姓編個歌謠嘲笑司馬懿,說:“死諸葛嚇走了活仲達(仲達是司馬懿的字)!”
司馬懿聽了也不生氣,說:“我只能料到活的諸葛,怎么能料到死的呢!”後來,他又親自跑到蜀軍原來紮營的地方,觀察了諸葛亮布置的陣勢,讚嘆說:“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