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甲午

夢回甲午

電影《大變局之夢回甲午》,根據軍旅作家宗潭的文學作品《甲午之戀》改編,是一部高清數字主旋律電影作品,也是近兩年唯一獲有關部門審批的關於“甲午戰爭”重大歷史題材電影。電影是為紀念甲午戰爭結束120周年及世界反法西斯勝利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而精心拍攝的一部主旋律勵志片,於2015年9月1日起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資深策劃人於永震擔任電影總製片,資深導演劉全瑋執導,作家宗潭親自擔任總編劇,趙育瑩,馮兵,韓一菲,吳雲飛等青年演員領銜主演。電影歌曲《我的夢》由著名歌唱家祖海演唱,《飛花》由蒙古族歌手莎日娜演唱,著名音樂人張偉、李紹彰作曲。電影由國家廣電總局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審批立項,由解放軍總後政治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中共威海市委宣傳部、天盛潤鐸影視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國鷹公司最新研製的無人機全程參與在威海、天津、北京等地拍攝。電影將於甲午戰爭結束120周年之際在全國上映。2015年2月1日,電影在京舉辦電影放映會及媒體發布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作家網,人民政協報等新聞媒體給予報導,專訪主創人員和演職人員。

基本信息

電影劇情

夢回甲午夢回甲午
美術學院的研究生江海心(趙育瑩飾)陪同奶奶愛新覺羅·德毓(楊春輝飾)到北京西郊的潭柘寺寫生,在高大的帝王樹下,奶奶為江海心講述了她的爺爺愛新覺羅·溥遠(馮兵飾)與奶奶雲娜(韓一菲飾)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
在公元1890年的冬天,年輕貌美的蒙古格格雲娜在去潭柘寺的路上,被一群無所事事的貝勒們調戲,剛剛隨同採買槍炮艦船的大臣從歐洲遊歷回國的溥遠路見不平,憤而拔槍。在高大的帝王樹下,溥遠與雲娜在一見鍾情之後不顧隨從侍女阻攔私定終身,一把短槍與一枚龍佩,成為他們情定一生的定情物。他們駭世驚俗的舉動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老王爺要把溥遠綁送到宗人府發落,雲娜苦苦懇求,最後,寄予溥遠厚望的老祖母發現了那枚龍佩,發現雲娜竟然是自己親如姊妹的表姐的後人,於是,在後海邊百花深處胡同的王爺府,親自為溥遠和雲娜主持了隆重的婚典。
公元1894年年初,紫禁城內外紛紛忙碌於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全然不顧日漸逼近的日本軍國主義威脅。四處呼籲的溥遠被流放到劉公島的海軍公衙。甲午之年,風雲突變,日本聯合艦隊突襲大清艦隊,大清帝國面對危局步步書寫一個個敗筆。日軍登入大連海灘,守軍四處逃竄,日軍攻破“遠東第一要塞”旅順,野蠻地舉起屠刀,屠殺數萬無辜百姓,屍橫街道,冤魂游離。在這個危機關頭,慈禧太后還在紫禁城慶祝大壽,紫禁城的戲台上水袖飛舞,千里外國土淪喪。溥遠目睹與自己並肩作戰的北洋海軍官兵們或死或傷,悲憤交加。劉公島失陷後,日軍把北洋海軍艦船拆除了大清龍旗,換上了日軍旗幟。丁汝昌自殺,“鎮遠”艦護理管帶楊用霖在悲憤絕望之中對準自己頭部開出了北洋海軍的最後一槍,飲彈自盡,劉公島沉浸在巨大的悲慟之中。
甲午一役,北洋海軍煙消雲散。甲午戰爭結束後,年邁的李鴻章在無奈之中飄洋過海,與伊藤博文展開了艱辛無比的談判。回到京城的溥遠,面對朝廷上下對北洋海軍的指責,在憤怒之中扔了大清授予的“巴圖魯”綬帶,呵斥軍機處的大臣和戶部官吏們,只顧窩裡鬥,是內斗內行,外斗外行,才真正是導致甲午慘敗的罪魁禍首。在遭受排擠之後,溥遠在鬱悶之中以酒消愁,雲娜勸他出去躲躲風頭。
再次回到威海衛的溥遠,為遭受孩子們恥笑和圍攻的男孩小海解圍,在得知小海的父親就是軍艦上壯烈犧牲的的輪機手後,再也難以掩飾自己的憤怒和悲慟。溥遠為小海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把自己隨身佩戴的龍佩送給小海,並告訴他:他的父親是個真正的英雄,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守住門前的這片深藍色的大海。
溥遠下落不明,再也沒有回到京城。年輕的雲娜終生沒有再嫁,孤兒寡母,在亂世中艱難度日。
在聽了奶奶講述的故事後,江海心決心沿著當年甲午戰爭的路走一遍,尋訪溥遠的足跡,畫出120年前溥遠的家國之夢和120後的甲午殤思。在寫生的路上,江海心遇到了年輕英俊的海軍特戰隊長,意外發現了那枚傳說中的龍佩,找到小海的後人,揭開了溥遠失蹤的秘密,也在寫生的路上收穫了一份純美的愛情。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江海心 趙育瑩 ----
葉楠 吳雲飛 ----
雲娜 韓一菲 ----
愛新覺羅·溥元 馮兵 ----
周建軍 王瀚邦 ----
宗譚 於永霖 ----
葉凡 喬鳴麟 ----
溥元父親 徐中偉 ----
溥元母親 楊世偉 ----
愛新覺羅·德毓/奶奶 楊春輝 ----
大臣 姜世鷺 ----
大臣 李朝信 ----
大臣 崔華松 ----
小孩(古裝) 秦沫涵 ----
小孩(古裝) 楊鐸 ----
小孩(古裝) 史夢涵 ----

職員表

出品人 蘇博、吳雲飛
製作人 於永震、吳海元
監製 王亮、楊奕黎、丁超、朱志勇、王亮
原著 宗潭
導演 劉全瑋
編劇 孫欽軍、馮宇熙、鄭曉翀、鄧芸
攝影 楊虎騰
配樂 小壯、洪川
剪輯 劉晨超
道具 張瑋
配音導演 商虹
美術設計 楊建
造型設計 張震
服裝設計 王慧
視覺特效 謝國順
燈光 毛雷
錄音 李俊傑
劇務 徐海波、楊海軍、張振華、張瑞、馬衛傑
場記 焦研

音樂原聲

歌名 作詞 作曲 演唱 備註
我的夢 孫欽軍 李紹彰 祖海 主題歌
海天號角 胡宏偉 高朋 郭子敬 主題歌
飛花 孫欽軍 張偉 莎日娜 插曲
為了夢想 江紀國 洪川,小壯 王程程 插曲

創作背景

大變局之夢回甲午大變局之夢回甲午
劉公島,不只是一座島,承載著戰火硝煙,承載著血色記憶,也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望。軍旅作家宗潭曾經數十次來到劉公島,每當他漫步於劉公島上,看海岸礁石下浪花翻騰,朝陽躍出海面,都會為甲午戰爭的創傷而深感悲痛,為甲午戰爭之後的歷史糾結而深思。他始終認為,與其沉浸在紀念甲午戰爭失敗的陰影之中,不如深刻總結甲午大變局的原因教訓,以歷史警示現實,讓新入列的軍艦從這片海域啟航,讓強軍夢在軍號聲中凝聚所有當代軍人的意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發圖強。
於是,軍旅作家宗潭自從20年前去過劉公島之後,就決心為甲午戰爭寫一部作品,把人們記憶之中這座悲慟無比的島,也刻畫為一座勵志的希望之島。2013年秋天,宗潭潛心數月創作了長篇歷史大散文《甲午大變局——甲午戰爭120年祭》(2014年7月摘發於《神劍》雜誌第四期),在潛心研究資料時又意外在北京百花深處胡同的老四合院裡發現了一枚富有傳奇色彩的龍佩,並以其為線索創作了中篇小說《甲午之戀》。小說跨越了120年的時空,讓人們在歷史大變局中看到了悲,也在人性深處的善中看到了美。在深刻反思甲午戰爭的同時,更深層思考為實現中國夢和強軍夢的軍隊戰略轉型問題。
劇組主創人員經過長達近一年的精心準備,2014年秋天,電影《大變局之夢回甲午》在威海成功開機拍攝,電影將於甲午戰爭結束120周年之際在全國上映。

幕後花絮

《夢回甲午》走進國防科研一線共話中國強軍夢
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8周年之際,《大變局之夢回甲午》主創團隊與國防科研人員共度“八一”節,共話中國夢強軍夢。
《大變局之夢回甲午》主創團隊為國防科研人員放映了電影預告片和歌唱家祖海為電影演唱的主題歌《我的夢》MV,總編劇宗潭介紹了電影創作初衷和主要劇情,主演趙育瑩介紹了拍攝體會,製片人於永震介紹了具體放映安排等情況。主創團隊向國防科研人員致以節日問候,並對他們長年奮鬥在國防科研一線的奉獻精神致以崇高敬意。
《夢回甲午》看“蒙古格格”韓一菲傾情出演
韓一菲在影片中飾演一位遠赴大清出嫁貝勒溥遠的蒙古格格雲娜,一見鍾情的雲娜與溥遠經歷了愛情的波折終成眷屬,但好景不長,甲午戰爭的殘酷讓這段感情再次陷入危機。

紀實

在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紀念日前夕,將於9月1日登入全國各大院線的《夢回甲午》發布了“國威版”預告片。預告片透露了更多故事情節,將《夢回甲午》這部影片更全面的展示在了觀眾眼前。
目前各大網路平台已經都能搜到這部“國威版”預告片,和此前的先導預告片聚焦於“先開第一槍”的發聲不同,最新發布的這款預告片則有甲午海戰的鏡頭,展示了這是一個跨越時空的故事,同時預告片也長時間曝光了大段在遼寧號航母上實拍的戲,只見戰機轟鳴,巨艦揚波,堪稱好萊塢級戰爭史詩大片的畫面呈現在觀眾眼前,著實震撼人心!
此前該片總製片人於永震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已經透露了《夢回甲午》實實在在在遼寧艦上拍攝了11個月,忠實記錄下遼寧艦完成各項測試的全過程。隨著這款“國威版”預告片的發布,於永震進一步透露了《夢回甲午》的製作內幕:“由於遼寧艦是高度機密,雖然拍攝的時候在海軍、在中航工業集團的大力協助下,我們收集了足夠多的素材,但其中相當部分是不能向外界披露的,這也使得我們每一款海報和預告片的發布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手續,得到解密許可後才能對外發布。

幕後製作

夢回甲午劇照夢回甲午劇照
《夢回甲午》講述了120年前,貴族青年溥遠(馮兵飾演)揮別愛妻,遠赴劉公島,希望以自己所學保家衛國。無奈甲午海戰失敗,作為北洋水師的一份子,他飽受質疑和指責,終因無力和失望而不知所蹤。深愛溥遠的雲娜(韓一菲飾演)對此毫不知情,一直盼望丈夫歸來,望眼欲穿……。120年後,青年女畫家江海心(趙育瑩飾演)因機緣得知先人溥遠和雲娜往事,深為他們的愛情感動。由此,她決定去探尋溥遠蹤跡。劉公島上,她偶然遇見了耿直的年輕海軍軍官葉楠(吳雲飛飾演)。面對歷史、面對責任兩人有不同的理解,由此二人在接觸中產生了較多誤會。責任與理解,忘記與銘記這些選擇在該影片中一一體現。
120年前的甲午之年,是我國近代歷史的拐點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新時代背景下,甲午戰爭已經過去120多年,今年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我國將舉行盛大的閱兵活動以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昭示和平。近期,作為文化傳播一份子的中國影視界也有多部獻禮作品。經過溝通,電影《大變局之夢回甲午》的製作團隊也決定以此影片獻禮這一時刻,為了忘卻的紀念,為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振奮前行。

製作發行

前期宣傳

《夢回甲午》發布概念版海報
備受關注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禮軍事題材大片《夢回甲午》正式發布了兩款概念版海報,預示著電影在電影院和觀眾見面進入倒數計時階段。

製作公司

出品公司 製作公司
天盛潤鐸影視製作(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朱氏兄弟數碼特技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部
遼寧天悅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中共威海市委宣傳部
中航工業集團公司

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 北京金億乾坤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宣傳公司 北京棋玉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大陸
2015年09月01日

影片評價

影片講述以甲午戰爭為故事背景下發生的穿越百年愛情故事,以及中國百年的巨變。從甲午戰敗,到百年後中國再次站到海軍強國的歷史性舞台上。此片導演採用了清代和現代的兩個不同時期的拍攝手法,還原了甲午時期清政府的腐敗,朝廷的迂腐,和主人公在片中主張“西學東漸”成強烈的反差。在片中不僅能夠看到100年前的中國和100年後巨變的中國。最重要的是100年後,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第一次登入影院,不只是美國電影可以環太平洋,中國電影一樣可以環太平洋。(騰訊網評)
《大變局之夢回甲午》改編自小說《甲午之戀》,講甲午的故事,卻沒有將筆墨著重在當年戰事的驚心與慘烈。展現更多的是今天的海軍不再沉浸於甲午悲傷,積極反思,勇敢前進的滔天巨變。揭示了電影主創團隊想要表達的初衷,“紀念甲午,走入當年的甲午,恰恰就是為了走出甲午”。在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片中不少場景背後暗含的心態變化才是最振奮人心的。很多還在質疑當前國力的民眾,當看到一架架翱翔天際的新型戰機,當看到中國海軍高效先進的作戰實力,想必也會重拾信心,漸漸從弱國心態轉變為強國心態。(搜狐網評)

電影評價

為震懾鄰國而來
看完《大變局之夢回甲午》之後,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詞是“腐敗必亡,弱軍必敗,怯戰必潰!”,從古至今,這一句都有著非凡的意義,相對應於本片的故事,雖然從甲午海戰,跨境到當今時代,百年的風風雨雨,從腐朽的清末,到朝氣蓬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值得以這十二個字為戒、為綱,沒落或者振興,皆在人為。
雖然年代不同,道理卻是一樣的深刻,《大變局之夢回甲午》的公映時間,恰好是在反法西斯鬥爭勝利70年之際,因而又具備了更深層的現實意義,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全國觀眾再次通過大銀幕回顧曾經的甲午風雲,那些頑強的抵抗,悲壯的赴死,還有屈辱的條約,腐敗的無能,無不在召喚著今天的戰爭之血,和平之魂,在這背後,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時刻警醒,也是共享大國崛起的萬世基業的喜悅。
影片的故事有著很好的基礎,改編自軍旅作家宗潭的文學作品《甲午之戀》,內容跨越120年時間,通過兩個愛情故事既折射出晚清大變局中的甲午之殤和家國劇變之痛,也描繪了當代人在風雲激盪的世界潮流中不忘國恥、奮發圖強的強軍夢和中國夢。這樣的兩個時代的故事結構,有對比,有勾連,年代感與詩史感感十足。
一方面,影片能讓觀眾在穿越時間和空間的同時,感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撫今憶昔,是最直觀的感受。另一方面,由先人和後人串起故事,又能令觀眾感覺到一脈相承的中華英豪,是怎樣在亂世中得到延續和發揚,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性仍在,鬥志仍在,後人們仍然在繼承著前輩未竟的事業,奮鬥在祖國的海洋和藍天,這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精神不朽。
當然,作為一部影片,要投入到市場,就一定在堅持藝術精神的同時,具備更多的賣座要素,《大變局之夢回甲午》無疑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也做了諸多的努力。本片小處動情,大處震撼,無論是百年前的甲午海戰,還是百年後的航母出海,都是一個時代最強大的海軍力量的縮影,唯有在影院,才能感受到那種無與倫比的視聽震撼。從劉公島到紫禁城,從北京城到渤海灣,百年歷史一線牽,難得有這樣提振士氣,激勵人生的軍事題材和歷史題材的佳作出現,確實值得重點關注。
看得見的海上強國夢
中國近代編年史上,甲午戰爭是一個令人嘆息的分水嶺,甲午戰爭之前,中國雖也內憂外患,但遠東國際環境緩和,國內的洋務運動也收效明顯,彼時的英國宣稱“亞洲在三大強國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北洋水師更是清朝政府建立的最強最現代的海軍隊伍,可這樣一支隊伍再和倭寇日本交戰時,全軍覆沒。甲午戰爭的失敗,喪失的不單單是巨額賠款和不平等條約,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的強國之心被消弭貽盡。
《大變局之夢回甲午》改編自小說《甲午之戀》,講甲午的故事,卻沒有將筆墨著重在當年戰事的驚心與慘烈。展現更多的是今天的海軍不再沉浸於甲午悲傷,積極反思,勇敢前進的滔天巨變。揭示了電影主創團隊想要表達的初衷,“紀念甲午,走入當年的甲午,恰恰就是為了走出甲午”。在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片中不少場景背後暗含的心態變化才是最振奮人心的。很多還在質疑當前國力的民眾,當看到一架架翱翔天際的新型戰機,當看到中國海軍高效先進的作戰實力,想必也會重拾信心,漸漸從弱國心態轉變為強國心態。
影片中有不少中國秘密軍備出鏡,9月1日全國公映可謂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前的驚喜預演。最最叫人熱血沸騰的是觀眾將在電影中首次窺得遼寧號航空母艦的真容,這可是連閱兵式都沒有的大彩蛋。“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航母,作為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誌,他國雖然多番查探,遼寧艦依然充滿神秘,並不顯露真容。而《大變局之夢回甲午》不僅出現了遼寧艦的身影,據說劇組在遼寧艦上拍攝的時間長達11個月。
如果世界各國也是一個微信群組,我國通過這部電影真真正正的演示了什麼叫做有逼格的刷朋友圈,你想知道的時候,我嚴防死守不透露一點信息。不經意間拋出一部電影,裡面有“遼寧艦”的外觀,有飛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影像,將觀眾的胃口高高吊起,而航空母艦真正的實力和作戰能力又讓人摸不透,只能提心弔膽的防備著。這個朋友圈真是刷的高端大氣又有震懾力。
電影核心激動人心,而外在表現形式也擺脫了以往旋律片的刻板。《大變局之夢回甲午》採用了雙線敘事,兩條線是相隔百年的穿越模式,非常新穎並符合年輕一族的欣賞口味。百年前是愛新覺羅·溥遠與雲娜之間的悽美愛情故事,因為甲午戰爭,一對歷經磨難的佳偶依然天人永隔。百年後是一個浪漫的文藝青年遇上正經的年輕海軍的故事,衝突不斷,卻是名副其實的歡喜冤家,兩個愛情截然不同的基調也印證了真正的國強背景下,每個人才享有自由快樂的無限空間。
好萊塢災難片中,美國每每擔當救世主的角色,一片末日廢墟中,美國戰士通過特效營造出的先進武器拯救地球於水火之中,這樣的電影看著爽快,但也僅僅是一瞬間的荷爾蒙激涌,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大變局之夢回甲午》,真實的裝備與場景比特效更震撼,海軍們英姿颯爽的氣場透過大銀幕衝擊著你的感官,這個時刻,不是簡單的一個爽字形容,噴薄而出的熱血豪情和滿溢的民族自豪感久久迴蕩不能自已。
想做書呆子_|2015-10-1219:45。
中國航母遼寧艦首現大銀幕
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北洋水師》,好像是在讀國小或國中時,那部電視劇令我印象深刻,因為曾經看過多次,那應該是我第一次知道發生在清末的那場甲午海戰。我小時候是軍事發燒友,曾在家中多次用很多玩具和模型模擬甲午海戰,並多次讓北洋水師戰勝日本水師,並直搗黃龍,將軍艦開到了日本海域。國中和高中時,我還很愛看《艦船知識》、《航空知識》、《世界軍事》等配有彩圖的軍事類雜誌,每次看到彩圖中出現國外的航空母艦,我都激動不已,並在內心中期待中國有朝一日也能擁有航空母艦。
中日甲午海戰120年後的2015年,同樣是甲午年,現在的中國不但已經擁有航空母艦“遼寧號”,而且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強國。剛剛過去的周末,我有幸受邀參加了電影《大變局之夢回甲午》的首映禮,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讓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以及殲15艦載機第一次出現在電影大銀幕上。我在影院看到中國航母和艦載機的那一刻,內心感慨萬千,想起了年少時那個熱愛航母、軍事和國家的自己。
《大變局之夢回甲午》講述了從紫禁城到劉公島的愛情故事,影片除了重溫歷史之外,也跟現代做了連線——120年前,貴族青年溥遠希望用自己所學保家衛國,遠赴劉公島,甲午海戰失敗,身在北洋水師的他飽受質疑和指責,在對現實的無力感中不知蹤跡,他的妻子云娜卻不知情況苦苦等待丈夫歸來。120年後,女畫家江海心得知這段往事,探尋前輩蹤跡,途中她偶遇年輕海軍軍官葉楠,面對歷史和責任,兩人有了不同的理解。
《大變局之夢回甲午》不但折射出晚清大變局中的家國巨變之痛,也描繪了當代人不忘國恥奮發圖強的中國夢。在電影首映禮上,主創人員的一番話很是打動人心——“120年前的甲午之年,是我國近代歷史的拐點之年,告誡人們,腐敗必然國衰,落後必然挨打,軟弱必將潰敗。”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迅速擺脫了落後於世界的局面,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和軍事強國。而最近幾年,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反腐敗也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並取得巨大的成績。落後和腐敗,都正在遠離現在的中國,沒有腐敗則沒有國衰,沒有落後則沒有挨打,一個富強和廉潔的中國正在迅速崛起,中國人民任列強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據悉,影片將於9月1日在全國上映,如果你想在電影大銀幕上領略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的風采,那就不要猶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