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分

【夜分】半夜。 【襄】上。 【疾】快。

基本信息

釋義

詞目:夜分
拼音:yè fēn
詞義:是指正午和和半夜.
基本解釋
[midnight] 夜半
詳細解釋
夜半。
韓非子·十過》:“昔者 衛靈公 將之 晉 ,至 濮水 之上,稅車而放馬,設舍以宿,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帝﹞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 李賢 註:“分猶半也。” 三國 魏曹植 《上責躬詩表》:“晝分而食,夜分而寢。” 宋 曾鞏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晝而訪問至於日昃,夕而省覽至於夜分。”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守》:“太守獨坐齋中,夜分有叩門環聲。”

概述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i)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yǎn )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 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撰《水經注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毫無。闕,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這裡指太陽。
【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白帝】在現在重慶奉節東。
【奔】這裡指飛奔的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迴旋的清波。
【絕巘】極高的山峰。
【飛漱】急流沖盪。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剛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引】接連不斷。屬,動詞,連線。引,延長。
【巴東】現在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撰《水經注》

贈何七判官昌浩

贈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時忽惆悵。 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嘯吒。 思欲解世紛。
心隨長風去。 吹散萬里雲。
羞作濟南生。 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 沙漠收奇勳。
老死阡陌間。 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 英才冠三軍。
終與同出處。 豈將沮溺群。
夜分是指午夜,就是半夜,匡坐指正坐,就是端正姿勢坐。因為心中惆悵,正坐之至半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