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明哥·桑托斯

多明哥·桑托斯

西班牙最著名的當代科幻小說家.

多明哥·桑托斯是西班牙最著名的當代科幻小說家,原名彼得羅·多明哥·穆迪諾,是個記者。1962年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加西利爾,歷史上的機器人》,內容主要描寫機器人如何從月球的殖民者手中拯救地球,被譯成許多種文字,使桑托斯一舉成名。

概述

自從西班牙內戰後,在佛朗哥的法西斯統治下,科幻小說是被禁止的,直到60年代才在西班牙出現由英美科幻小說譯成西班牙文的作品,1968年西班牙才有一家科幻小說雜誌。但到70年代,科幻小說就日趨繁榮了。

《繞呀繞》由《歐洲最佳科幻小說選》中的英譯文轉譯,這是篇絕妙的諷刺作品,作者假借科學幻想,對資本主義城市的畸形發展——交通擁擠、人口過密、黑市交易官僚行政與司法機構——作了辛辣的嘲諷,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世道真是腐朽透頂了。”

作品

《繞呀繞》:《繞呀繞》由《歐洲最佳科幻小說選》中的英譯文轉譯,這是篇絕妙的諷刺作品,作者假借科學幻想,對資本主義城市的畸形發展——交通擁擠、人口過密、黑市交易、官僚行政與司法機構——作了辛辣的嘲諷,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世道真是腐朽透頂了。”

《加西利爾,歷史上的機器人》(1962),描寫機器人從月球殖民者手中拯救了地球。《繞》是從英文本《歐洲最佳科幻小說選》中選譯的,作者通過幻想,對現代社會的城市病--——交通擁擠、人口稠密、黑市泛濫、官僚無能--——作了尖刻的嘲諷,可謂是一篇絕妙的科幻諷刺作品。

《繞啊繞》摘錄

說實在的,我是咎由自取,這我很清楚。要知道,他們事先勸告我來著。他們告誡我,別乾傻事,應該把小汽車留在離宇都一百多公里的地方,然後乘地下鐵路進城去。可是我時間不寬裕;再說,我也只打算在那兒呆上一兩天光景,處理一些業務;我就不信哪個城市會擁擠到那步田地!

我開著車從城北的公路進城。這真是一條神奇的通衢大道——50公里長的馬路,直插市中心而過,兩邊是高聳入雲的巨大建築物。一排呂條行車線上,擠滿了各種交通工具,使你想到大批載重車輛在一條奔騰的河道里賽馬般地競相奪取空間。可是我還是嘲笑我的朋友們,嘲笑他們那無謂的擔憂,無疑地,事情甚至會比我想像的還要好辦。

可是,當車子行駛到一處把車輛分散引向全城各處的三層苜蓿式交叉路口時,突然間——就像你開錯了火柴盒,火柴一齊涌流出來似的——,車輛開始分散朝著各自的道路駛去。我要去的是東城區,於是我把車開上右手第二層叉道。可就在這當口,麻煩開始了。

其實,我要走上往東去的岔路,本該拐向左手第一層叉道。等我弄明白這一點時,已經太晚了。我只好等來到第二個苜蓿式交叉路口時再試一試。當然——純粹從理論上說——公路盡頭的五個苜蓿式交叉路口應該是一個連一個銜接起來的,你可以從一個路口到達另一個路口。可實際上,我卻沒能做到這一點。不是別的車擋住了我的去路,就是一個警察逼著我走上我不想走的路;要不然,就是我看錯了路標,那離拐彎處只有50米遠設定的路標。暈暈糊糊地繞了兩小時以後,我決定,一有機會就離開那三層、五層的苜蓿式交叉路口,心想,只要進了城,我就能比較順當地找到去目的地的路徑。老實說,一個人不挨最後一棒子,是不肯斷然喪失希望的。

由於我要處理公事的辦事處是在宇都的東區,我已預先在那一帶一家旅館訂了一個房間。因此,我開車進城後,第一件事就是在一家書店門前停下來,買一份該市的地圖。營業員拿出厚厚的一本有343幅分區圖的地圖冊。

“你們有沒有一種能一眼看到全城的地圖?”

“當然有!”他說,“你房間的牆壁尺寸是多少?”

他的問話叫我不由得一愣,可是當他把這種地圖最小的一號拿給我看時,我明白他的意思了。原來,那幅地圖的大小是2.5乘4公尺,可是要細看城裡的街道,還得藉助於一隻放大鏡,它的價錢是包括在地圖的價錢之內的。我只得放棄買它的打算;我的汽車雖不算是小型的,可也容納不下這么個玩意兒呀。因此我買下了那本有分區圖的地圖冊。

我走出店裡,一個身穿藍制服、頭戴一頂標有“罰款警字第13428號”符號的帽子的人,正在給我寫一張紙條。我試圖抗議,可是他指了指遠處一個警告牌,上面寫著:禁止停車。

“可是,所有這些排成雙行停著的車,又是怎么回事?”

他乾巴巴地微微一笑,回答說:“是啊,總得包涵著點,對不對?可要是排成三行,那就未免太過分了吧!”

我不再抗議,照章付了罰款:兩千信用證。我暗自思忖,這筆錢夠我在帝國希爾頓大廈一天的開銷了。而那隻豬居然腆著臉告訴我,由於我當下付了款,他已經把罰款降低了20%!

我繼續朝著我想去的方向,試探著驅車前進——這種一邊開車一邊研究地圖的事兒可真不容易。請不要想像這事很好辦。地圖上把那些單行的街道都標了出來,可是很快我就發現,我所走的是一條恰和地圖上標明的方向相反的街道。這一下可叫我丟魂失魄了,因為,至此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全都化為烏有,我不得不走回頭路。

我第一眼瞥見一個交通警察時,就停下來。他正站在一邊,臉上掛著無可奈何、聽之任之的神情,望著川流不息的交通。我向他指出地圖上的錯誤。他疲倦地笑了笑。“你大概沒看地圖冊上的說明吧?”

我承認我沒看。

“果不然!你瞧:這個標示著單行街道的黑箭頭,是指一般所謂的‘單行線’。可是那些紅箭頭,就是指‘輪換單行線’,也就是說,‘上午一個方向,下午另一個方向’。明白嗎?”

“可為什麼要這樣呢?”我問,我一點也看不出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他臉上透著一絲慣常玩弄技術的隱約的微笑,注意地觀察著一輛剛剛撞進另一輛汽車肚子裡的車,結果兩輛車全都撞得稀爛。然後他掏出一個筆記本,記下:“減少了二輛”,並且登記下兩輛車的執照號碼。他收起筆記本,然後對我說:

“這道理很簡單,先生!你想,如果不這樣做,我們怎么能控制這種不成體統的車流,還有那不斷侵入我們城裡的來來往往的汽車?”

我放棄了就這個回答同他辯論。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話有一定的道理……單行街道這種變換方向,為的是每天上午讓汽車流進來,下午再同樣讓它們流出去。可是我不由得納悶,假如一個粗心大意的開車人駛進了這種單行街道,他以為還是早晨,實際上已經到了下午,車行方向已經換了,那該會發生什麼情況?我向警察提出這個問題。他眼睛忽閃了一下,告訴我說,不成問題,這樣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好啦,我繼續進行我那磨磨蹭蹭的旅行。根據地圖,我合計我離那家旅館大約還有20公里的路程。等我終於到達那兒時,我驚訝地發現,我實際上已經走了140公里。我下了車,拖著沉甸甸的步子走到接待櫃檯前,要了我房門的鑰匙。

“我把車停在哪?”我問。

接待員驚恐地直瞪瞪望著我。“你是一路開著小汽車來的嗎?”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肯定是幹了一樁錯事。可是已經來不及挽回了。我只得點點頭。

接待員直直地伸出兩手,仿佛要擋開一個鬼似的。

“隨便你把它停在哪兒,隨便你把它停在哪兒!”他大聲吼叫。“可就是別牽連我們。你的車你自己管。我們只出租房間給人住。城裡空地這么少,你想我們會替那些倒霉的、該死的機器準備地方嗎?”

“好吧,”我說,有點惱火。“你不用發愁。我這就去把它停在一個什麼地方,再回來。”

我轉身要走,接待員卻噓著嗓子把我叫回來。

“先生,”他說,“左手那家自助食堂賣快餐,我建議你去買一份牛腰肉快餐——味道挺不錯哩。”

我仿佛聽出他的話里有某種幸災樂禍的嘲弄人的腔調,沒睬他。後來,我才懊悔不該不聽他那明智的經驗之談。

我走到我的汽車——我把它停在那兒,五輛成一行——跟前,一個穿藍制服的人,頭上戴著和先前那個人一樣的標有“罰款警字第27342號”的帽子,遞給我一張紙條,指出我新犯的一次停車過錯。我無可奈何地嘆了一口氣,付了罰款。他審視著一小塊螢光屏——後來我才知道,他通過這和總部取得聯絡——屏上亮出了我上一次付過罰款的違犯交通規則過錯的記錄。

“這是你今天第二次犯規了。”他乾巴巴地說。

“我知道。”我說。

“記住!你今天再犯一次規,他們就要沒收你的汽車。”

“該收就收吧,”我像個從容就義的殉道者一樣咕噥著。“我上哪兒去領回來?”

他顯出非常吃驚的模樣。

“領回來?先生!他們不會還給你了。”他收起螢光屏,威風凜凜地走開了。

我回到車裡。我已經懊悔,不該不聽朋友們的勸告,可現在嘆息已經無濟於事了,我沒有多少糾正錯誤的機會。我必須找到一個停車的地方,然後回旅館去。在駕駛盤前接連坐了許多鐘點,已經累得我精疲力竭了,我什麼都不想,只想洗個淋浴,上床睡覺。

於是,我又開始兜圈子。

一個小時以後,我還在兜圈子。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以後,還在兜圈子!而圈子一個比一個來得大。我離旅館越來越遠,直到我完全弄不清自己在哪兒。

我看見人行道上走著一個人,向他打了個招呼。他來到我跟前。

“什麼事,老兄?”他問。

我沙啞著嗓子問:“你聽我說。我是個新來這裡的外地人,我現在急著要找一個地方停車,都快急瘋了。你知道附近有這樣的地方嗎?”

他臉上頓時變得容光煥發,就像聖經里約書亞望見上帝許給的樂土時那樣。

“別問我,”他樂呵呵地回答,“哈!我再也沒有車了。”

說完,他揚長而去。

瞅見一個穿藍制服可又不像是個警察的人。我招呼他,問他同樣的話。他用一種屈尊俯就的神態端詳著我,說:“告訴你,朋友!整個宇都——明白嗎?全城——沒有一處免費停車場。”

“可是總得有個什麼地方呀!”我抽咽地說,“也許有一輛停著的車開走,騰出一個位置?”

“你是新來的吧?我理解你為什麼提這樣的問題。不過說真的,要是一個人那么有福氣,給他的車找到了一個停放的地方,你想,他會放棄那塊空地,讓另一輛車來篡位嗎?”

我不能不表示同意,他說得很有道理。

“可是,難道就沒有一個地點,一個私人停車場,可以讓我停車嗎?”

“你瞧,朋友,”他愜意地靠在我的車窗旁,說,“這個城市的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一。”他朝著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群揮了揮手。“這么多的人住在這兒,你當真以為他們都能給自己的車找到停車處嗎?”

說罷,他走開了。我給撂在那兒,涼了半截。

那一整夜,我在我那家旅館附近不住地繞圈子,轉來轉去,始終沒找到一塊空地。天亮時,我像個敗兵,疲憊不堪,在離旅館不遠的地方把車停了下來。

我肯定找不到一個正正噹噹停車的地方。不過,此刻我惟一需要的只是修整修整儀容,洗個淋浴,刮刮鬍子。我覺得我有這樣做的權利。我猜想,不過幾分鐘的事,不會有人過問的。我下了車,鎖上車門,轉身向旅館大門走去。走不到四步遠,就見一個穿藍制服的人,從他藏身的一堆汽車中間鑽了出來,手裡拿著小螢光屏,朝我走過來。我趕緊鑽進車裡。

“你不能在這兒停車,先生。”他恭恭敬敬地說。

“我在等一個朋友,”我撒謊說,“只消一分鐘就行了。”

“只要你不離開駕駛盤,就沒問題,你可以呆著,”他說,“可是別打算糊弄我——我會盯著你的。”他昂首闊步地走開了,可是我看見,他回到了原來藏著的地方,繼續偵察。

我用十根指頭拚命搔著頭髮。我得想個什麼法子——好歹我得進旅館去。忽然間,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招。我把一枚五個信用證的硬幣塞進一個過路人手裡,求他去旅館裡給我叫一個打鈴的孩子來。那孩子來了,我拿著一張五十信用證的票子給他看。

“我跟你說,孩子,我得進那裡面去換衣服,梳洗梳洗。你能替我在駕駛盤前面坐一會,等我回來嗎?”

“我辦不到,先生。”他說,怪眼饞地盯著那張鈔票。

“為什麼?”

“同業公會不允許外人插手,先生。”

“哪個同業公會?”

“當然是駕駛盤員同業公會。”

我眨巴著眼睛。我奶奶常說,新鮮事情你老是學不完,這話果然不假!

“駕駛盤員?你給我解釋解釋!”我懇求他。

他作了解釋。這種同業公會擁有20萬會員,專操這種新行業。凡是會外的人要來插手,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那么,”我說,“你能給我找一個駕駛盤員來嗎?”

“可以,你給50個信用證,先生。”

“給10個行嗎?”

他輕蔑地冷笑了一聲。

“那好吧,要是非如此不可……”我說,把錢給了他。

5分鐘以後,一個駕駛盤員來到我跟前。他很年輕,看來精力充沛。他沒等我張口,就給我看他的同業公會會員證,上面有他的姓名和照片。下面用螢光顯示出這樣的文字:請勿接受任何未首先出示此證的駕駛盤員。如有意見向本公會反映,請記下證件持有者的姓名及會員號碼。

“很好,小伙子,”我說,“上來坐著吧,我不會去很久的。”

“你去多久都沒關係,先生,”他回答說,“反正每小時二百信用證。”

我輕輕地吹了一聲口哨,沒說什麼。我進了旅館,儘快地淋浴,換衣服,刮鬍子。我戀戀不捨地掃了一眼那張鋪著潔白的床單的床,可是一個鐘頭轉眼就過去了。我下來時,又碰到接待員那嘲弄人的眼光,我沒理他。

我向那駕駛盤員付了錢,他走了,於是我開動車子。那穿制服的傢伙還在他躲藏的地方探頭探腦地窺視,我開車經過他跟前時,他沖我做了個猥褻的姿勢。我心平氣和地向他笑笑,到目前為止,我還是第一次感到稱心如意,沾沾自喜。

可是事情並不就此一帆風順。

首先,我剛擰開點火開關,就出現了一樁叫人害怕的事:汽油已經不多了。出發時,我原把汽油灌得滿滿的,可是開了一夜車,又不停地兜圈子,當然把汽油耗盡了。

回想起來,我滿城轉圈子時,沒看到一處加油站。可現在,加油站對我來說已是生死攸關!

我拿出那本地圖冊——導遊!我不禁大為惶恐,因為我從圖上看到,整個宇都只有5個加油站。

我狂熱地搜尋著最近的加油站。它在13公里以外的地方,可是通往那裡的街道路線卻和我的方向背道而馳;我永遠也到不了那兒。

我又瞅見一個穿藍制服的人。我一把揪住他,就像快淹死時抓住拋給我的一隻救生圈。

“我非找到一個加油站不可!”我嚎叫。“附近什么地方能找到?”

那漢子儘管穿制服,卻是個好人。他瞧了我的行車執照一眼,知道我是新從外地來的,有點可憐我。他友善地倚著我的車窗站著,說:“可不是,汽油是個大問題。新加油站不能設立——那是被禁止的,因為他們想靠這個辦法來防止大批汽車湧進城裡。整個宇都總共只有五個加油站……而且差不多總是沒有汽油。”

我感到我的臉色在發白。“可是——城裡這些汽車怎樣弄到它們需要的汽油呢?”

“是這樣的:有一個繁榮興旺的黑市。據他們統計,大約有8萬家非法加油站在供應汽油。我看你倒是個好漢!這樣吧,你給我100信用證,我可以告訴你最近的5個這類加油站的地址。”

我急不可耐地給了他錢。他拿著地圖,照他答應過的指出了5個地點,甚至告訴我怎么走。完事之後,他才把錢塞進兜里。

“非法加油站這么多呀!”我對他說。“難道法務部門不禁止這種黑市買賣嗎?”

“哈哈!給所有這些加油站供應汽油的恰恰是法務部門!”

“可這是為什麼?它能從這兒撈到什麼好處?”

“自然有好處囉,它可以從這裡徵收一種特別的高額稅!”他信任地把臉湊近我的臉,說:“你知道嗎?他們利用這種稅款來修築新的疏散交通的超級公路。”

後來,我才體會到——而且是以一種可怕的方式體會到的——他說的這種疏散交通的超級公路是怎么回事。

我來到了我要去的地點;當然,那裡是不會有停車場地的。於是,我不得不再雇一個駕駛盤員替我坐在駕駛盤前。他馬上先告訴我,收費是每小時四百信用證。

“漲價啦?”我問。

“沒有,先生,”他回答。“不過這個區劃定為商業區,所以要收額外費。”

我離開汽車,走進事務所。我必須先作一次例行公事的接頭,你知道,就是那種愚蠢透頂、完全沒必要的接頭,可是少了這道手續,你就不能解決某種法定的辦事程式——官僚主義的副產品。照例,我受到的接待是:“請明天再來。”更糟的是,那人用心地聽我說完,然後向我申述了100條充足的理由,解釋他為什麼不能馬上處理我的問題;接著,他遞給我一張條子,介紹我到另一個事務所去,並且告訴我,要解決我的問題,我務必在當天晚上呂點鐘趕到那兒。他親熱地拍拍我的肩膀,向我保證說,要是我做到這一點,我就會發現我的一切問題全都解決了。

但願如此!

於是我回到車裡。在那駕駛盤員離開以前,我給他看了上面說的那張條子,問他:“這個地址在哪?”

他吹了一聲口哨,一聲長長的、叫人聽了灰心喪氣的口哨。

“哎呀呀!”他說,“那是市中心呀!”他說話的神態叫我直打哆嗦。

“你必須什麼時候趕到那兒,先生?”他問。

“呂點鐘。”

他看了看錶。

“你最好馬上就動身,”他說,“可能已經有點晚了。你剛來得及趕到,而且我不敢說你是不是準能及時趕到。”

我看了看我的表,現在是上午10點30分。

“那么遠嗎?”我問。

“不,先生,從這兒到那兒只有30公里。先生,可我告訴過你——那兒是市中心。”

既然我對宇都一無所知,我決定還是老老實實聽從他的勸告。要說有什麼人知道需要走多久,那肯定是他。我向他道謝。他把手伸給我,可是當我感激不盡地緊捏他的手時,他臉上卻露出厭惡的神色。

離市中心越近,我那本導遊手冊中的分區地圖也越複雜。不過,有一條寬闊的林蔭大道,從城的這一端穿過市中心直通那一端。就是它!——我想。我立刻朝那兒開去。要從一條旁街走上那林蔭大道可真不容易,可是終究讓我辦到了。只是,剛一拐進去,我就發現自己給夾在一支浩浩蕩蕩的汽車大軍里,那些車像一大群狂怒的美洲野牛似的,迎面直衝過來。

我急速靠邊,嚇得渾身毛髮直豎。末了,它們安然無恙地從我身邊掠過,差點沒擦到我的身上。我如釋重負地嘆了一口氣。我再一次狂熱地查閱地圖。我剛才明明看見有一個雙箭頭,那是指示著雙行街道的。

不錯,圖上是有一個雙箭頭,可它是印成黃色的。

一個穿藍制服的人朝我走來,眼睛裡射出一股凶光。

“你沒看見你在阻塞交通嗎?”他像狗一樣狂吠。

“我在研究地圖,”我抱歉地解釋說,“這個黃箭頭是什麼意思?”

“第三頁的說明里有解釋。”他說。

我翻到第三頁。不錯,那裡有個說明,解釋說:“表示變換車行方向。黃箭頭表示每半小時變換一次方向;中間加藍線:每一小時變換一次方向;加紅線:每20分鐘變換一次方向。”

我合上導遊手冊和地圖,感到自己像是墜入了某種海市蜃樓的幻境。

“現在正是朝這兒來的半小時,”他解釋說,“你得等半小時才輪到往那兒去。”

“可是怎么個等法?”我問,因為我知道我不能呆在那兒等。

“不停地轉圈呀,”他說,“你看別人不都是這么乾的嗎?”

於是我轉起圈來。我發現,整條林蔭大道兩側,都是些特殊的街道,它們像是專為這個目的而設的。而且,這些街道上似乎總有一些開車的人幹著和我同樣的轉圈的勾當。不久,我發現我的車同一輛車並排朝著同一方向轉圈;我和那開車的人攀談起來,原來我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於是我們結成了同舟共濟的患難之交。我問他:“他們為什麼不建造懸空交叉路口來避免交通擁擠?”

“他們建造來著。可你知道出了什麼事嗎?”他難過地低聲咕噥著說,“就在懸空交叉路開放的那天,人人都急著要衝過去,結果17輛車給擠到邊上掉下來了。死了43個人,那都是車裡的人,還有下面被砸死的人。所以他們只好關閉了那個交叉路,把它拆了,從此把它丟在腦後。”

“那么地下交叉路呢?”

“一樣!他們也試過的。可是頭一批車排山倒海地湧進來,一下子就把隧道堵死了。到現在他們還沒能把那些廢物都清除出去。”

“那他們幹嗎不乾脆禁止在市中心通行帶輪子的交通工具?”

“你是個傻瓜嗎?”他縮了縮身子。“你不關心國家的財政嗎?那是靠汽車製造業和有關的工業來維持的呀!你想讓整個國家垮台嗎?”

就在這一瞬間,鈴聲響了,可以變換方向了。我們急忙猛衝上去,超越了另一些沒能及時衝刺的車,回到了大道上。我們再一次行駛在那條寬闊的林蔭道上,它的名稱是永恆大道,而它也實在是永恆無盡的。我們還沒趕到市中心,半小時已經過去,沒等那些往相反方向開來的車鋪天蓋地壓過來之前,我們又不得不竄到環形路(有的街就叫這個名稱)上去。這樣,我們繼續轉著圈子。

“我從來沒一口氣開到過,”我的朋友帶著失敗情緒告訴我。“我總得等待兩次或三次變換方向。”

“可是為什麼要來這套變換方向的把戲呢?那樣是不是好些——”我想說。

他做了一個奇怪的手勢打斷了我的話。“記住,人們不單是要去,也要回。而這裡根本找不出地方修兩條林蔭大道。”

這時候,我想起(我的腸胃提醒了我)從昨天起,我還沒吃過什麼。我問我的新夥伴:

“附近有什麼可以吃東西的地方嗎?”

“當然有,”他說,“所有的環形路上都有這種店。我也想吃點什麼。走吧,我領你去。”

我跟在他後面。我們開進一條短短的隧道,燈光照得亮堂堂的,叫人愉快。隧道中央,有一個面向隧道的櫃檯。我們開進去時,可以看到櫃檯上面印著選單——惟一的一份選單:濃縮湯,濃縮雞肉,濃縮桃,一瓶無氣礦泉水;共二百信用證。我嫌它太貴了點,可是我已經飢腸轆轆,難忍難熬了。我掏出二百信用證放在櫃檯上,一個穿著輕飄飄的衣衫的姑娘遞給我一隻半透明塑膠做的四聯瓶,上面裝有四隻吸食嘴,各自連著互相隔開的容器,裡面盛滿了半透明的流質。有些瓶子上貼著標籤,標明了內容,從第一個到末一個:湯,禽,桃,水。我不由得露出厭惡的表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