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

腮腺混合瘤又稱多形性腺瘤,是一種含有腮腺組織、黏液和軟骨樣組織的腮腺腫瘤,故稱“混合瘤”。腮腺混合瘤為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來源於腮腺上皮。腫瘤內除上皮成分外,還常有黏液、軟骨樣組織等。混合瘤好發於腮腺,其次為齶腺及頜下腺。腮腺混合瘤多見於青壯年人。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病程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多形性腺瘤 ,疾病別名淚腺混合瘤。

疾病分類

腫瘤科口腔科

疾病概述

臨床表現

腮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
1.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以30~50歲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2.最好發於腮腺,其次為齶部小誕腺及頜下腺,其他部位如唇、舌、齶黏膜等口腔黏膜誕腺較少見。舌下腺多形性腺瘤罕見。3.腫瘤生長緩慢。4.惡變時可出現迅速增大,疼痛,腫塊固定,或伴有面癱,表麵皮膚破潰等症狀。

體檢

1.腫瘤呈圓形,或卵圓形實質腫塊,表面光滑,或是結節狀,質中或偏硬,邊界清楚,無粘連可推動。2.腮腺多形性腺癌大多位於耳屏前,耳垂周圍的腮腺淺葉內,位於深葉者僅占10%。3.位於下頜骨後凹或升支內側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可呈啞鈴狀,活動度差,並可向軟齶、咽側壁隆起。

治療

1.誕腺多形性腺瘤不應做術前切取活組織檢查,應在術中做冰凍切片明確病理診斷。2.術中需注意不要切破包膜,更不要做分塊切除,以免腫瘤細胞種植引起術後復發。3.腮腺多形性腺瘤手術。4.頜下腺多形性腺瘤行包括頜下腺的頜下三角清掃術。5.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應在腫瘤外線0.5cm處連同表面黏膜一併切除。6.復發性多形性腺瘤應將切口瘢痕、周圍皮下組織,以及含有腫瘤結節的肌肉、殘留腺體全部切除。

疾病描述

組織學上,淚腺混合包含雙層腺管上皮,同時含有異常的基質成分,如脂肪、纖維、軟骨組織等,因此稱為“混合瘤”,腫瘤有完整包膜。多見於中年人、男性,一般單側受累。

症狀體徵

1、發病緩慢,表現為眼眶外上方相對固定包塊。眼球受壓向內下方移位,由於腫瘤生長緩慢,病人可無符視或疼痛。
2、觸診時,局部可捫及實質性包塊,無壓痛。
3、CT掃描可清楚顯示腫瘤的大小以及淚乳窩骨質侵蝕。
4、在高齡患者,壓考慮惡性混合瘤,其生長較快,並有明確的骨質破壞,應注意鑑別診斷。

疾病病因

無特殊。

病理生理

無特殊。
診斷檢查根據臨床表現可做出診斷。
治療方案手術切除。應儘可能連同包膜萬著切除,包膜殘留或破裂可能導致腫瘤復發。
疾病預防無特殊。
注意事項1.術前一般不宜作活檢。腫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時瘤細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組織,若切除不徹底則將復發。
2.手術時不宜採用剜除腫瘤的方法而應將腫瘤連同其周圍的腮腺組織一併切除。
3.術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經。如有惡性變,應按惡性腫瘤的治療原則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