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鳥

多多鳥

多多鳥(Dodo,Mauritius Dodo)或作嘟嘟鳥、渡渡鳥,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多多鳥體大於吐綬雞,重達23公斤左右(約50磅)。體羽藍灰色、頭大。嘴長23公分(9寸),淡黑色,具淡紅色鞘形成鉤尖。因為翅膀小,所以不能飛。腳強壯,黃色,腳後端高處有一束彎曲的羽毛。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科學分類

(圖)多多鳥多多鳥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鳩鴿科 Columbidae

屬: 多多鳥(渡渡鳥)屬 Raphus Brisson ,1760

種: 渡渡鳥 R. cucullatus

概述

(圖)多多鳥多多鳥

多多鳥屬於鳩鴿目, 有時畫為孤鴿目、孤鴿科鳥類,學名為Raphus cucullatus。原產模里西斯,1681年全部絕滅。不能飛行。該科包含3個種,另外兩種是留尼旺島的留尼旺孤鴿(1746年絕滅)和羅德里格斯島的羅德里格斯孤鴿, 約1790年滅絕)。

多多鳥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僅產於非洲的島國模里西斯.肥大的體型總是使它步履蹣跚,再加上一張大大的嘴巴,使它的樣子顯得有些醜陋.幸好島上沒有它們的天敵,因此,它們安逸地在樹林中建窩孵卵,繁殖後代。它也是是一種很大的鳥,以至於可能你都不信它是鳥類。因為它不會飛。它是鳩鴿科家族中的一種。歐洲的水手在1507年模里西斯島上發現了這種鳥。

當水手們談論到這種不會飛的奇怪的鳥,你可以想像人們很難相信他們的故事。在模里西斯島上面定居的歐洲人和他們養的豬很快發現這種鳥吃起來很香。所以就有很多的多多鳥被吃掉了。截至1681年,再也沒有在那個島上發現活著的多多鳥了。為數不多的多多鳥在17世紀被帶到了英國,但200多年來,沒有人看見活的多多鳥。

名字由來

(圖)多多鳥多多鳥

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稱很可能由小鸊鷉的荷蘭語名稱“dodaars”演變而來,因為這兩種鳥尾部的羽毛形狀與笨拙的走路姿勢非常相似,故很有可能因為相互混淆而取了相同的名字,再逐漸演變而來。但持反對意見者認為,在荷蘭這種鳥的取名並不是“多多”,而是因為它的肉很難吃,取名為“骯髒之鳥”,而且早在17世紀初,英語中就有了“多多鳥”這個名稱的記載,而荷蘭人最早到達模里西斯卻是在那以後的1638年。根據微軟電子百科全書和錢伯斯語源詞典的紀錄,“dodo”一詞來自葡萄牙語的“doudo”或“doido”,為愚笨之意,當初可能來自多多鳥蠢肥的體型和不懼人類的習性,這個詞現在寫作“dodo”,最早很可能源於古英語。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自然學作家大衛·達曼在他的《多多鳥之歌》一書中曾做出的解釋,多多鳥的叫法是直接取自多多鳥叫聲的擬聲詞。多多鳥的名字來源於葡萄牙語裡“傻瓜”這個詞。這樣稱呼它是因為這種鳥表現得對人類“毫無懼色”且根本不會飛翔,這也使得它們很容易被那些殖民者所捕食。 在文學作品《小紅帽》里,一則政治諷刺故事裡提到了多多鳥。

形態特徵

(圖)多多鳥多多鳥

形體標本

2005年10月,一個荷蘭生物學家小組在模里西斯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多多鳥遺址,並發現了大量不同年齡的多多鳥的骨骼,2005年12月,這些骨骼開始在荷蘭萊頓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向公眾展示。在這之前,多多鳥的遺骨標本幾乎已經絕跡。愛爾蘭都柏林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曾經有一個多多鳥的標本,這個標本最完整的兩部分只剩下腳骨和頭骨部分,其中頭骨還包含有多多鳥身上唯一一塊已知的軟骨組織。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中,曾經陳列有多多鳥最後一個完整的填充標本,可惜在1755年由於腐爛而被館長下令焚毀了。僥倖保存下來的一塊頭骨和一塊腳骨,現在仍陳列在該館中。

形體特徵

多多鳥不過在古往今來的藝術家和畫家的演繹下,多多鳥的卻有著一

(圖)多多鳥多多鳥

個完整的形象。全身羽毛藍灰色,喙23厘米左右,略帶黑色,前端有彎鉤,帶有紅點,翅膀短小,雙腿粗壯,呈黃色,在臀部有一簇捲起的羽毛。多多鳥體型龐大,體重可達23公斤。在早期的圖片中,多多鳥一直是一種肥胖,愚蠢的形象。直到2002年2月,國家地理學會的新聞報導,蘇格蘭皇家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安德魯·基奇納在他的一篇關於多多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那些古老的圖片都是被俘獲的多多鳥過度長胖後的形象,模里西斯的氣候乾濕交替,多多鳥必須在食物豐富的潮濕季節儲存大量脂肪,以抵抗乾燥季節的食物不足。因此,一旦被俘獲,有了人類提供的充足食物,多多鳥將非常容易變得肥胖。也因此,多多鳥的體型十分龐大,是那個島上體型最大的動物

滅絕

(圖)多多鳥多多鳥

多多鳥從不怕人,又不會飛行,所以非常容易遭到獵捕。葡萄牙人在1505年第一次登入模里西斯島,便隨意地捕殺這些鳥,爾後荷蘭人取代葡萄牙人,成為這裡的第一個殖民者,首批定居者的到達宣告多多鳥的厄運將至,他們不僅毫無理由地濫殺,而且砍伐森林,建造城市,一步步破壞多多鳥的生存環境

而且,隨著人類的踏足,一些島上原本沒有的動物也被帶上了小島,如,綿羊、狗、豬、老鼠和猴子,這些動物占據了多多鳥的領地,多多鳥的處境愈發得艱難。在多多鳥被人類發現後二百年的時間內,終於徹底地消失了,關於多多鳥滅絕的準確時間,一般認為是1681年,但也存在許多其他爭論。

澳大利亞皇家植物園的大衛·羅伯茨博士認為,“多多鳥的滅絕時間應該是1662年水手Volkert Evertsz最後一次親眼見到多多鳥。”羅伯茨指出,在1662年以前,有歷史記載的上一次見到多多鳥的時間為1638年,在24年之前,所以到17世紀60年代,多多鳥的數量很可能已經少之又少。但是,多多鳥專家朱利安·休謨根據一份當時的狩獵記錄進行統計學分析,多多鳥滅亡的時間應該為1693年,更準確一點講,至少有95%的可能性是滅亡於1688年至1715年間。最後一隻已知的多多鳥,是在多多鳥這個物種被人類發現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被人類殺死的。

(圖)多多鳥多多鳥

滅絕新說

絕大多數理論把導致多多鳥滅絕的罪名加在早期的人類定居者身上。16世紀,第一批定居者在模里西斯發現了體態豐滿卻不會飛翔的多多鳥,隨即對這種笨拙的不會飛的大鳥展開了殘酷的獵殺活動,最終導致這些鳥類動物滅絕。 但如今,這個觀點看起來並不完全正確,自然災害似乎是導致多多鳥滅絕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根據最新找到的證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埋藏豐富化石的地層顯示,自然災害使多多鳥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

1)死於颶風或洪水
墓穴發現者克里斯蒂安·弗·庫恩表示,雖然這一最新發現並沒有對人類獵殺理論進行反駁,但科學家相信多多鳥的大規模死亡可能是由颶風或洪水引起的,而這些自然災害發生的時間要早於人類遷徙到該島的時間。庫恩說,這些動物屍體至少有500年的歷史。“可能是一場颶風或接二連三的颶風、也可能是洪水或海平面突然猛漲,致使這些動物最終死在島上。”庫恩表示。

2)不能排除人類因素
多多鳥是模里西斯特有的孤鴿科鳥類,體重可達20公斤,不會飛行。在多多鳥滅絕後,科學家就一直認為多多鳥的絕跡不能排除人類因素。如今,雖然有證據表明大部分多多鳥死於天災,但仍然無法否認人類在多多鳥滅絕過程中起過負面作用。

進化地位

(圖)多多鳥多多鳥

多多鳥在鳥類族譜中的位置終於被確定下來了。一項新的研究將遺傳學和地質學證據結合起來,揭示了這種著名鳥類的進化史,並追隨著其祖先的足跡,從東南亞開始穿過印度洋,抵達非洲沿岸的島嶼人們在這裡發現了它們,並將其獵殺殆盡。

儘管鳥類學者懷疑多多鳥—一種生活在模里西斯島上、肥胖而不會飛翔的鳥類是某種生長過度的鴿子,但卻一直難以確定它在進化樹上的位置,更不必說了解這種鳥類的地理起源了。研究人員還採集了另一種體大且不會飛翔的已滅絕鳥類礬鶇的DNA樣本-這種鳥類來自模里西斯附近西印度洋上的羅德里格斯島,另外還有35種現存家鴿和野鴿的DNA樣本。他們分析了DNA序列,繪製出一棵顯示進化關係的進化樹。

結果證明多多鳥和礬鶇具有最近的親緣關係,二者都恰好位於家鴿及野鴿族譜的中間位置。這兩個物種顯然在大約2500萬年前就彼此分離了這比模里西斯島和羅德里格斯島的形成時間要早得多。(地質學家估計這兩座島的年齡分別為700萬年和150萬年。)因此研究人員斷定:兩種鳥類必然是在遷移到這些島嶼上之前,於另一塊大陸上彼此分離的。地質學證據表明,這片如今包括模里西斯和羅德里格斯的列島最初是在2500萬年前升出海平面的。由於這兩種已滅絕鳥類與東南亞地區的鴿類親緣關係最為接近,所以作者認為這些鳥類的祖先可能是從那裡進化並遷移到新形成的列島,而後遷移到上述島嶼上的-它們在這裡從太平盛世迅速走向了最後的終結。

警示

(圖)模里西斯國徽上有渡渡鳥的形象模里西斯國徽上有多多鳥的形象

在靠近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印度洋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火山島國——模里西斯。16世紀,歐洲殖民者踏上該多多鳥和卡伐利亞樹島之前,島上幾乎到處是茂密的熱帶森林。如今,這些原始森林已所剩無幾,其中島上特有的樹種卡伐利亞樹也行將滅絕。這是一種高大的熱帶喬木,樹高可達100英尺,樹圍14英尺,屬於山攬科卡伐利亞屬。該樹木質堅硬細密,曾經是島上大量出口的優質木材資源。幾百年前,它們的蹤跡遍布全島。而今,卻已寥寥無幾,且都是百年老樹。

1982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學教授斯坦雷·坦布爾,在島上對卡伐利亞樹作了幾個月的深入研究。他驚奇地發現,儘管此樹年年開花結果,卻沒有一顆種子發芽,而且這種現象已持續了幾百年。他翻閱了歷史記載,發現人們早就注意到這一奇怪現象了。20世紀30年代,一些當地的植物學家擔心卡伐利亞樹會滅絕,曾經採集了這種植物的種子,用各種方法進行種子處理,試圖促使它們發芽。可是,一切努力都失敗了。

坦布爾教授的假設被證實了:卡伐利亞樹果核的發芽依賴於多多鳥的腸胃;多多鳥滅絕了,卡伐利亞樹也因無法繁殖後代而走向滅絕。它們就這樣相依為命,結成“生死之交”。模里西斯已採用科學方法磨薄卡伐利亞樹的果核,並成功地培育出大量樹苗。從1600年到1966年,地球上已經消失了164種鳥。自然界環環相扣,一個環節的缺失,會導致怎樣的連鎖性災難的發生?對此,人類相當無知。了解到多多鳥與卡爾瓦利亞樹命運相連,只是一個偶然。我們不知道,因為人類的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劇已經上演,多少悲劇正在上演。

形象的使用

雖然多多鳥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可是在模里西斯島上卻到處可以 “遇見”它,因為在國徽、錢幣、紀念品、藝術品、法國著名啤酒商Brasseries de Bourbon的產品標識有多多鳥的形象; 芬蘭環保協會的標誌上有多多鳥的形象。日本遊戲及動畫神奇寶貝中,全國圖鑑第84號借用了多多鳥的名字,不過其形象與鴕鳥較相近。都能看到它的形象。這些都在提醒人們,要熱愛和保護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不要讓它們再重演多多鳥的悲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