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協定標籤交換

名詞解釋

多協定標籤交換多協定標籤交換
多協定標籤交換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協定標籤交換(MPLS)是一種用於快速數據包交換和路由的體系,它為網路數據流量提供了目標、路由、轉發和交換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種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機制。MPLS 獨立於第二和第三層協定,諸如 ATM 和 IP。它提供了一種方式,將 IP 地址映射為簡單的具有固定長度的標籤,用於不同的包轉發和包交換技術。它是現有路由和交換協定的接口,如 IP、ATM、幀中繼、資源預留協定(RSVP)、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RF)等等。
在 MPLS 中,數據傳輸發生在標籤交換路徑(LSP)上。LSP 是每一個沿著從源端到終端的路徑上的結點的標籤序列。現今使用著一些標籤分發協定,如標籤分發協定(LDP)、RSVP 或者建於路由協定之上的一些協定,如邊界網關協定(BGP)及 OSPF。因為固定長度標籤被插入每一個包或信元的開始處,並且可被硬體用來在兩個連結間快速交換包,所以使數據的快速交換成為可能。
MPLS 主要設計來解決網路問題,如網路速度、可擴展性、服務質量(QoS)管理以及流量工程,同時也為下一代 IP 中樞網路解決寬頻管理及服務請求等問題。
在這部分,我們主要關注通用 MPLS 框架。有關 LDP、CR-LDP 和 RSVP-TE 的具體內容可以參考個別檔案。
協定結構
MPLS 標籤結構:
20 23 24 32 bit
Label Exp S TTL
Label ― Label 值傳送標籤實際值。當接收到一個標籤數據包時,可以查出棧頂部的標籤值,並且系統知道:A、數據包將被轉發的下一跳;B、在轉發之前標籤棧上可能執行的操作,如返回到標籤進棧頂入口同時將一個標籤壓出棧;或返回到標籤進棧頂入口然後將一個或多個標籤推進棧。
Exp ― 試用。預留以備試用。
S ― 棧底。標籤棧中最後進入的標籤位置,該值為0,提供所有其它標籤入棧。
TTL ― 生存期欄位(Time to Live),用來對生存期值進行編碼。
MPLS 結構協定組包括:
MPLS:相關信令協定,如 OSPF、BGP、ATM PNNI等。
LDP:標籤分發協定(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CR-LDP:基於路由受限標籤分發協定(Constraint-Based LDP)
RSVP-TE:基於流量工程擴展的資源預留協定(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 Traffic Engineering)
下面圖形描述了 MPLS 協定棧結構:(如附圖)

相關詞條:網路協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