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

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是反覆吸入某些具有抗原性的有機粉塵所引起的過敏性肺泡炎,常同時累及終末細支氣管。乾咳、胸悶,繼而發熱,寒戰和出現氣急、紫紺。常伴有竇性心動過速,兩肺聽到細濕羅音。x線檢查:典型病例急性期在中、下肺野見瀰漫性肺紋理增粗,或細小、邊緣模糊的散在小結節影。病變可逆轉,脫離接觸後數周陰影吸收。慢性晚期,肺部呈廣泛分布的網織結節狀陰影,伴肺體積縮小。常有多發性小囊性透明區,呈蜂窩肺。完全避免接觸致病有機粉塵是最根本的防治措施。一旦患病,應立即脫離接觸環境,臥床休息,呼吸困難和紫紺顯著者應給予氧療。急性期患者採用對症治療和短期大劑量激素治療,另外應避免再度接觸已知的致病抗原。慢性期激素亦可試用,但療效多不理想。

基本信息

疾病描述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肺泡科普圖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是吸入外界有機粉塵所引起的過敏性肺泡炎,為免疫介導的肺部疾病。本組疾病不斷增加,如農民肺(吸入發霉的甘草)、蘑菇肺、甘蔗渣肺、養鴿(鳥)肺、制槭樹皮肺、空調機肺(如嗜熱放線菌)、皮毛工人肺、咖啡工人肺及化學工人肺等。

症狀體徵

臨床上表現為接觸抗原後立即出現發熱、呼吸困難、乾咳、不適等症狀;亦可因反覆或持續接觸抗原使起病緩漸,呼吸困難呈進行性加重,體重減輕,重者出現發紺等。X線胸片在急性期呈中、下非野瀰漫性、細小、邊緣模糊的結節狀陰影,如脫離病原體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以吸收。慢性期呈肺部比滿性間質纖維化,伴多發性小囊狀透明區的“蜂窩肺”。

疾病病因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病因
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病因甚多常見的有,含放線菌和真菌孢子動植物蛋白質細菌及其產物昆蟲抗原和某些化學物質等有機塵埃有些塵埃的抗原性質。至今尚未明確般認為農民肺的病因主要是普通高溫放線菌。中國學者相繼報導了另株與農民肺有關的高溫放線菌,熱吸水鏈黴菌在許多抗原中以嗜熱放線菌最為常見和重要特別是微小多孢子菌其次是普通高溫放線菌該菌具有真菌的形態但屬於細菌,在潮濕溫熱霉爛的有機物中孳生堆肥泥土食物和污染的水中含大量該菌農民吸入發霉的乾草穀物和蔗末等常易發病,種植蘑菇的肥料和生產環境的空氣中存在較多嗜熱放線菌,並以普通高溫放線菌為主種植者吸入可導致蘑菇工肺禽類飼養者肺(如飼鴿工肺飼鸚鵡工肺等),是由於鳥血清鳥糞排泄物鳥羽粉霜和鳥卵等所引起,有人認為鴿羽毛上的粉霜是種約μm大小的角蛋白微粒抗原其致病作用較鴿血清及排泄物更為重要,另有報導的絹紡織工人吸入車間空氣中的桑蠶絲粉塵(可能為絲膠蛋白)而引起過敏性肺泡炎濕化器空調器肺的病因是,白色嗜熱放線菌化學工業中套用頗廣的甲苯異氰化物鄰苯酸酐等吸入後其半抗原作用也可能引起過敏性肺泡炎關於菸草種植者茶葉種植者病等其抗原性質尚未完全清楚。 

有人認為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為免疫複合物疾病Ⅲ型變態反應是其重要機制,也涉及Ⅳ型變態反應補體系統激活有其重要意義而激活的肺泡巨噬細胞可能是發病機制的中心環節。

(一)補體介導的Ⅲ型變態反應:在已致敏個體再次接觸抗原後,發病皮內注射抗原後可發生Arthus反應並在反應部位的皮膚標本中發現IgG和補體的沉澱物多數患者血清中可找到相應抗原的沉澱抗體(屬IgG)套用抗原作支氣管激發試驗,可出現與臨床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相同的肺功能改變故本病與補體介導Ⅲ型變態反應有關免疫複合物具有重要意義。

(二)T淋巴細胞介導的Ⅳ型變態反應:注意到Ⅳ型變態反應在本病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患者肺組織病理學有乾酪性肉芽腫形成淋巴細胞在體外遇到相應抗原,能產生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F)動物實驗發現將致敏T淋巴細胞植入實驗動物體內再吸入抗原進行激發,引起與人類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很相似的肺部損傷在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亦發現淋巴因子的增高以上發現均支持Ⅳ型變態反應在本病發病中的作用。

(三)局部巨噬細胞的作用:用霉變枯草和微小多孢子菌可直接刺激肺泡巨噬細胞而引起蛋白水解酶釋放裂解C而釋放Cb後者與巨噬細胞表面的補體受體結合進步激活巨噬細胞繼而產生包括肉芽腫形成在內的肺組織病變。

傾向於認為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最初由Ⅲ型變態反應介導爾,後轉向Ⅳ型變態反應為主而巨噬細胞激活及由此產生的炎症反應則又可以通過非免疫途徑共同引起肺損傷但許多細節尚不清楚。

病理生理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儀器下觀察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
本病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農民肺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沉澱抗體,抗體屬IgG,能與補體相結合,屬Ⅲ型變態反應。對農民肺和養鴿肺患者經纖支鏡肺活檢發信肺組織有多量肉芽腫脹形成。巨噬細胞抑制因子陽性以及淋巴細胞轉化率降低等,亦符合Ⅳ型變態反應。部分患者系如抗原後立即引起哮喘樣發作,屬I型變態反應,皮膚抗原試驗陽性,血清IgE升高。
病理變化在急性期以肺泡炎和間質性肺炎為特徵。肺泡壁有淋巴細胞、多形核白細胞、漿細胞核巨噬細胞浸潤,肺泡腔有蛋白滲出。在亞急性期的特徵為肉芽腫的形成,非乾酪性肉芽腫分散於肺實質中;慢性期呈瀰漫性間質纖維化,嚴重者出現“蜂窩肺”。

診斷檢查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肺泡
本病診斷主要依靠病史、症狀及典型X線胸片表現,血清特異抗體陽性。便應原激發試驗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要謹慎套用,纖支鏡活檢有一定價值。根據該患者的特點:急性起病、症狀間斷性出現、症狀出現和影像學表現出現快、消失快,且似與家庭環境有關;發病時無其他系統表現,無杵狀指。病原體抗體檢查陰性,血沉、CRP正常,嗜酸細胞正常,考慮環境吸入可能性大。進一步檢查血清IgE升高,鴿糞特異性抗原陽性,結合患兒症狀和影像學表現的規律特點(兩次住院脫離家庭環境後很快好轉,而回家後不久即再現)確診為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為反覆吸入具有抗原性的某種動物性或植物性有機粉塵所引起的肺泡壁(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過敏性炎症,具有特殊的臨床表現和肉芽腫性病變,並伴有纖維組織增生的過敏性肺疾病。從事農業、種植蘑菇、製造麥芽、飼養家禽等,以及室內安裝濕化器或空調,吸入抗原易得此病。依抗原不同可稱為農民肺、蘑菇肺、飼鴿者肺等。認為本病發病機制主要為Ⅲ型變態反應,即抗原-抗體複合物沉著於肺泡壁致肺泡炎症。此外,遺傳因素及非免疫性炎症,也可能有關係。病理急性期表現為非乾酪樣肉芽腫性間質性肺炎,由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和不同程度的纖維化組成,

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
臨床急性型發病急驟,病人常在吸入抗原4到12小時後出現發熱不適、呼吸短促、乾咳、紫紺,常伴有竇性心動過速,兩肺有細羅音,哮鳴音少有。白細胞輕度增加,一般在脫離接觸後數日至1周,症狀消失。慢性型多因反覆或持續接觸抗原引起,起病隱襲,呼吸困難進行性加劇,嚴重者在靜息時就有呼吸困難,紫紺明顯,體重減輕,兩肺可聞及瀰漫性細羅音。晚期常並發呼吸衰竭或肺心病。

影像學改變:急性期中下肺野有瀰漫性、細小、邊緣模糊的結節狀陰影,混有線狀或片狀間質性浸潤,胸腔積液和胸膜增厚少見,肺門淋巴結不大。病變在脫離接觸後數周可逆轉;慢性期呈瀰漫性間質性肺纖維化,索條狀和網狀結構的陰影增多,伴多發性小囊性透明區,呈蜂窩狀。有些患者X線胸片為陰性表現,因此凡有接觸史和臨床症狀者,即使X線胸片表現正常,亦不能排除活動性病變的可能。

肺功能檢查:病人呈限制性通氣障礙和彌散功能障礙;慢性期時病變累及小氣道,FEV1/FVG和最大呼氣中流速降低,肺間質纖維增生;肺活量、肺總量、一氧化碳彌散量均減低,肺功能多已不能逆轉。有症狀的飼鴿者肺泡炎的血清全部有沉澱抗體;無症狀者,40%有沉澱素。抗體為IgG類尚有亞類IgG1、IgG2、IgG3。特異性IgM、IgA能查到。

治療方案

離開工作環境、脫離過敏原、同時套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潑尼松30-60mg/d,用藥1-2周),是終止急性發作的最好方法。對於慢性已形成纖維化的病例,糖皮質激素療效較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