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平均匯率
簡介
歷年人民幣對主要外幣的年平均匯率是根據當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提供的每日匯價進行加權平均計算而得出的當年年平均匯價 。
美元匯率
1949年-1952年為浮動匯率,1953-1971年都是2.462。1972年2.245 。
1973年1.9891974年1.961
1975年1.859
1976年1.941
1977年1.858
1978年1.684
1979年1.555
1980年1.498
1981年1.705
1982年1.893
1983年1.976
1984年2.320
1985年2.9366
1986年3.4528
1987年3.7221
1988年3.7221
1989年3.7651
1990年4.7832
1991年5.3233
1992年5.5146
1993年5.7620
1994年8.6187
1995年8.3510
1996年8.3142
1997年8.2898
1998年8.2791
1999年8.2783
2000年8.2784
2001年8.2770
2002年8.2770
2003年8.2770
2004年8.2768
2005年8.1917
2006年7.9718
2007年7.6040
2008年6.9451
2009年6.8310
2010年6.7695
2011年6.4588
2012年6.3125
2013年6.1932
2014年6.2470
2015年 6.3493
2016年6.6808元
2017年6.7518
2018年6.6174
各國匯率
2015年10月9日匯率,1歐元對人民幣7.1640元,100日元對人民幣5.2935元,1港元對人民幣0.81926元,1英鎊對人民幣9.7498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4.6123元,1紐西蘭元對人民幣4.2324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5266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4.8843元,人民幣1元對0.65474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9.6592俄羅斯盧布 。
報價
人民幣匯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報價,即1人民幣或者100人民幣兌換成多少美元。人民幣升值相應的人民幣匯率升高了。
人民幣匯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匯率走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我國勞動生產率持續較快提升、國際收支保持順差格局、貨幣政策以穩健偏緊為主、外匯儲備總量高以及中外投資收益差和利差的存在,必將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不會大幅升值,中長期基本穩定、雙向波動、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較大。
國際清算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09.64,較10月份微升1.58%。11月份,人民幣中間價震盪走高,當月6.3017開盤,收於6.2892。
由於美元指數持續上升和去年年底國內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人民幣匯率新年開局疲軟。2015年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248,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8個基點,即期匯率創半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展望新的一年,在美元強勢回歸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將何去何從?影響人民幣走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綜合各方觀點來看,人民幣短期貶值壓力存在,但從經濟基本面和國際收支等方面看,人民幣匯率總體將保持穩定。
2016年11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度低開,八連跌之後越過6.83關口,創下近年來新低。新低不斷被刷新,一些普通民眾甚至考慮或者已經將手裡部分人民幣存款兌換成美元保值。
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一掃農曆新年後的相對疲軟走勢,2019年2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現1月多次出現的大幅升值景象。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以6.7341開盤,隨後升破6.73和6.72兩大關口,最高升至6.7182,刷新2月以來的最高點,較前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6.7675)升值近500點。
匯率法則
你想知道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多少嗎?毫無疑問,我們都知道人民幣會升值,但是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會是怎樣?這篇文章就是探討這個問題的。
2006年8月29日,《華爾街日報》在社論版上登出羅納德·麥金農(RonaldI.Mckinnon)教授的一篇文章(英文版,中文版)。他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人民幣匯率參考規則,我覺得非常有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
羅納德·麥金農是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美國貨幣問題權威之一。前一段日子,有傳聞他將進入聯邦儲備系統,擔任副主席。
首先,他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人民幣升值幅度與中美兩國之間的物價差別、利率差別幾乎相等。
中國2006年7月份的CPI僅比前一年同期增長了1%,而美國7月份的總體消費者價格較上年同期增長了約4.1%。中美兩國7月份的物價漲幅之差是3.1個百分點,與人民幣2006年來3.3%的升幅大體相當。…2006年5月,倫敦市場上1年期美元債券的收益率報5.7%,而中國央行所發行1年期債券的收益率僅為2.6%,二者之間的差額恰恰是3.1%。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6年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過去1年的升值幅度為3.28%,與上述收益率差大體相同!投資人民幣資產的人之所以願意接受比較低的回報率,那是因為他們預計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將略超過3%。只要投資者繼續預計人民幣每年將以這一幅度升值,按照上述要將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控制在低於美國水平的貨幣政策法則,人民幣和美元的利差仍將維持在3%左右。
麥金農教授進而提出了人民幣匯率二個可能的法則:
■法則一: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物價上漲幅度(%)-中國物價上漲幅度(%)
■法則二: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的利率(%)-中國的利率(%)
根據這兩個法則,我們可以做一些推算:
⑴先看物價。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估計是在2%~4%之間;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假定還是1%,那么人民幣升值可能也還是只有3%。這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會比較緩慢,幅度也不會大。如果美國的物價重新像20世紀頭幾年那樣穩定的話,那么人民幣將停止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國物價上漲加劇的話,那么人民幣可能也將停止升值。
⑵再看利率。
美國的利率已經穩定下來了,最新聯邦基金利率是5.5%,很多經濟學家估計就會減息。假定人民幣的利率保持在2%左右,那么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應該也是3%左右。
在這裡,麥金農教授對中國的貨幣當局提出了一個警告:不要讓人民幣匯率上升得過快。因為那樣的話,會使得中國的實際利率變得非常低。
另一方面,2014年8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加息,當時就有評論說,繼續加息的空間不大。因為那樣的話,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綜上所述,2007年人民幣的匯率可能為1美元兌7.50~7.70元人民幣。
法律制度
2005年7月21日19:00時,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匯率法律制度完成了一次歷史性地跨越,這是自1994年以來首次制度層面的重大改革。至此,我國的人民幣匯率法律制度由原來盯住美元匯率制轉變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具體來說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匯率法律制度變遷,直接決定了外匯管理法制改革的風雨歷程。
外匯管理法制為人民幣匯率最終完全市場化、國際化服務。同時也為外匯管理體制的最終目標——人民幣國際化服務。隨著新的人民幣匯率法律制度的確立,現行外匯管理法律制度的弊端也日漸暴露。為了理清新匯制下外匯管理當局要解決的問題,特攥寫此文。文章共分四部分,對人民幣匯率法律制度與外匯管理法律制度分別作以講解,並對現行人民幣匯率法律制度作多角度分析,得出其的先進性。
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來論述人民幣匯率法律制度的實施措施及遠近趨勢,並就外匯管理法律制度對匯率形成機制的阻礙,立足WTO原則兼顧IMF規則提出完善其的立法建議。全文得出結論:與匯改前的人民幣匯率法律制度相適應的外匯管理法律制度在匯改後已經不再適應,我們應儘快修改《外匯管理條例》,並出台一批與新匯制相適應的政策法規。
大事記
分析
利弊分析
從利的方面看
①一國貨幣能夠升值,一般說明該國經濟狀況良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只有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貨幣才有可能升值。這種由經濟狀況良好帶來的幣值的穩中有升,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極大的。
②中國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的經濟成長仍然是世界範圍內最有看點的風景,因此貨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③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
④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有效地冷卻過熱的巨觀經濟。由於人民幣匯率低估,國際上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引起經濟過熱、房地產泡沫擴大。而人民幣升值正可以比較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⑤人民幣升值也有利於產業升級和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改革,有利於產業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轉移,有利於服務業與非貿易產業的發展。
如果人民幣升值,也會產生許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幣升值的經濟效應就相當於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價格。其後果當然是抑制了出口,這顯然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②人民幣快速升值會削減外國直接投資。如果人民幣升值,那就意味著外國投資者就得多支付相應額度的美元,其後果就是外資減少。
③將導致失業增加。在中國,出口約占GDP的30%。如果本幣升值,出口企業必然虧損甚至倒閉,從而導致失業,進而增加社會不安定的隱患。
④將導致外債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將吸引大量資本流入中國資本市場,使中國的外債規模相應擴大。
⑤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資本市場上活躍的多為國際遊資,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是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的潛在因素。在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將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貶值分析
現階段最新的物價、進出口等數據都顯示中國經濟尚在惡化,且面對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大幅走高並不合適,應該通過適當貶值來刺激出口。
從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幣貶值,那么外幣的購買力就強,這樣一定量的外幣就可以購買更多本國產品,意味著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對便宜,從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幣貶值,外國商品價格就昂貴,這樣本國進口必然減少。所以,人民幣貶值的結果是擴大了出口,抑制了進口,增加了貿易順差,促進了經濟發展。
如果人民幣貶值,也會產生許多不利因素
①本幣貶值對外會引起貿易摩擦,極不利於國家經濟的穩定。
②貶值不會解決外部需求放緩問題,貶值雖然會幫助出口企業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來,但卻很難以持久。特別是中國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產業,貶值只會延遲產業退出時間。
有升有貶
總體相對穩定的匯率除了人民幣匯率單方向升值和貶值的選擇以外,保持相對穩定,也是匯率變動的一種選擇,很可能也是在當前動盪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人民幣匯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這種觀點其實在本質上和匯改以來一直所強調的並無二致。但無論站在升值或貶值哪一方,還是高舉維穩旗幟,各方都有著各自的理由和邏輯。
而2009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究竟將如何演繹,下一步我們將結合一些經濟學的理論,目前國內的貨幣政策及現階段的國內國外的經濟形勢進行重點的分析。
發展
歷史發展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畫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鈎,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
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
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鈎,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範圍內浮動。
發展態勢
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鈎。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人民幣匯率一籃子機制就是綜合考慮在中國對外貿易、外債(付息)、外商直接投資(分紅)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並分別賦予其在籃子中相應的權重。具體來說,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自然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
此外,由於新加坡、英國、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加拿大等國與中國的貿易比重也較大,它們的貨幣對人民幣匯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通知,擴大了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
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銀行開展做市商服務,包括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交行、中信、招商、興業4家股份制銀行以及花旗、渣打、滙豐、荷銀以及蒙特婁5家外資行在內的總共13家銀行獲得了首批人民幣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幣做市商開始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
2006年1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第1號)規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以下簡稱OTC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檯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有交易員認為,人民幣匯價大跌,主要是由於隔夜美元大漲,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浮動所致。美元指數11日強勢反彈,上漲1.94%。在美聯儲承認經濟復甦狀況不佳之後,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美國貿易赤字意外擴大及亞洲經濟出現增速放緩跡象,加重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狀況的擔心情緒,避險資金再度青睞美元。
2007年6月19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連續升值將近2%。9月21日,人民幣匯率上升0.1%至一美元兌6.7079人民幣,創造了1993年匯改以來的最高值。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國際美元走強,除投資者對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憂慮外,歐元區各種利好因素釋放殆盡後的投資者回補美元頭寸也是美元走強原因之一。
而12日人民幣中間價低開,體現了人民幣匯率更多參考一籃子貨幣,雙向波動的特徵,體現了央行重啟匯改的意圖。 2010年,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於當地時間9月15日開始舉行為期兩天的聽證會,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企圖對人民幣升值施壓。
聽證會今天將出結果,外界普遍關注國會會否通過迫使人民幣升值法案。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在聽證會上發言時表示,人民幣依然被低估,不排除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的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2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990元,1歐元對人民幣9.6348元,100日元對人民幣7.9718元,1港元對人民幣0.83639元,1英鎊對人民幣10.8130元,1人民幣對林吉特0.45655林吉特,1人民幣對盧布4.2311盧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6.5。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991,首次突破6.40整數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而單日漲幅亦擴大至176個基點,再度刷新9個月來的單日漲幅紀錄。
2014年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北京指出,今後人民幣匯率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匯率雙向浮動將成為常態;存款利率改革是今明兩年金融改革的重點。
2014年5月12日,網易、中搜等媒體報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延續前兩個交易日的跌勢,當日下跌44個基點,報6.1625,這也是近8個月來的最低點。受中間價下跌影響,當日的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近100個基點,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也出現小幅貶值。
2014年21日-2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創下年內新低。自2014年2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一改連續近10年的上升趨勢,出現急速貶值。截至目前,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貶值3.4%,而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是2.91%,回吐了去年全年的漲幅 。
2015年10月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3493元。
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盤面數據顯示,2015年11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累計下跌1200餘基點,跌幅已達1.9%,而自11月底加入SDR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累計下跌426基點,跌幅為0.67%。離岸人民幣貶值更明顯。截至12月10日18:3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自11月初以來累計下跌超過2000基點,跌幅超過3.3%;其自11月底以來累計下跌逾880基點,累計跌幅超過1.3%。
2015年12月14日,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設於6.4495元,較前一交易日大跌137個基點,為連續第六天下調,創2011年7月25日以來新低。
2015年12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設於6.4757元,較前一交易日再跌131基點,為連續第九日下調。兩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繼續走弱,其中在岸人民幣跌逾100點,並跌破6.48元,收報6.4837元,迎8年來首個十連跌,再創2011年6月以來新低。
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爭議事件
自2005年中國央行匯率重啟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幅逾20%。周四,人民幣中間價報6.4536,再度刷新匯改以來新高。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不滿足,繼西方國家施壓之後,IMF再度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放手允許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不過,IMF的無理舉動招致中國的強烈炮轟。
2011年7月20日,IMF稍晚發布的聲明指出,IMF的24位執行董事廣泛同意,從中期來看,強勢人民幣是提振內需、重新平衡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IMF這次立場與以往不同,代表187個成員國的IMF執行董事對於人民幣低估與否看法呈現分歧,不過這次似乎全部贊同。
報告顯示,IMF經濟學家發現,中國人民幣仍顯著低於符合中期基本面的水平。報告還補充,以某種標準來衡量的話,人民幣過去一年“不升值反而貶值”。IMF中國事務官員NigelChalk在記者會上表示,“對人民幣的看法有更多的一致性。人民幣匯率是廣泛經濟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面對外界越來越一致的批評浪潮,中國對IMF的報告相當反感。中國官員表示,中國轉型消費主導經濟委靡不振,是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
中國貨幣主管部門對IMF評估結果強烈反對。中國政府罕見地授權中國駐IMF代理髮布一份長達6頁的聲明,猛烈炮轟IMF人民幣匯率評估報告。
中國駐IMF代表何建雄在聲明中稱,“全球危機與經濟不景氣對新興市場經濟的財政表現與支出結構造成負面影響。外部危機嚴重阻礙中國改革,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改革方面”。
何健雄指出,IMF官員對匯率的評估報告忽略了“匯率波動趨勢”,以及中期有望落實的各項重新平衡經濟措施。
美干涉人民幣匯率
受美國參院通過涉人民幣匯率法案的訊息影響,2014年10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598元,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美國會參議院11日以63票贊成、3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
懲罰性關稅。外界普遍認為,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該法案在得到參議院批准後,還需要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並由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後才能成為法律。
這項帶有明顯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法案在美國國內引起各界許多人士的反對。美國總統歐巴馬6日表示,他擔心這項法案可能“不符合國際條約和義務”,而無法得到世界貿易組織的支持。美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表示不贊成這項法案,認為那將是“危險的”舉動。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10日曾表示,美參議院的議案既不反映中美經貿關係的現實,還會對兩國經貿關係今後的發展帶來有害因素。
商務部12日就美參院通過匯率改革法案發表談話,認為此舉嚴重違反國際規則,威脅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12日稱,對美參院通過匯率改革法案表示堅決反對。
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改善有一定促進作用。由於我國很多出口產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低,主要以價格低廉贏得國際市場。人民幣升值迫使出口企業必須積極地參與國際合作和分工,以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而不是僅依靠價格和資源優勢;迫使企業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升級,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1、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開拓國際市場。我國大力鼓勵本國企業"走出去",許多大企業也開始實施國際化的經營戰略,人民幣升值使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國外的資源,使人民幣海外購買力增強,降低了海外併購的成本。
2、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企業技術提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出口企業要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對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需求將不斷擴大。
人民幣升值,使企業能用更少的資金購買先進技術設備,直接降低企業技術研發成本,間接促使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管理水平,改進產品檔次,增強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3、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發展。人民幣升值可以最有效率地對出口企業進行洗牌,把製造業中那些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出局,有利於改變過去資源過度向製造業集中的局面,引導更多資源轉向服務業,從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良性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促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快速發展,最終實現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共同協調發展,提高整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
4,對內升值有利於壓低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控制通貨膨脹,調控房地產價格,促進股市制度性下跌,降低股市圈錢功能,使優質上市公司受到損失,損害本國實體經濟,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加大經濟衰退風險。
5,對外升值有利於推高本國外向型製造業企業出口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因自主科技水平不足,又失去一定價格優勢,而競爭力大幅下降,使國家出口減少,經濟成長乏力。同時,降低進口產品價格,令外國企業在具有技術優勢的同時,又獲得了成本優勢,而加大對中國的出口,通過對中國的貿易,使本國經濟獲得復甦。
6,降低本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有利於留學生定居國外,到外國學習先進理念,和舒適生活,促進中國人才的全球擴散,傳播中國文化。
7,有利於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對即將破產企業或業務進行收購,促進中國的對外投資,幫助世界各國經濟復甦,體現了中國的良好風範。
學者觀點
經濟學家宋清輝:人民幣匯率暴跌有大機遇
2015年1月底的這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罕見大跌,創下自2014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這次人民幣匯率暴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瑞郎脫鉤歐元、歐元區量化寬鬆政策和希臘大選局勢等多重因素加速資金流入傳統避險貨幣當中,從而引發了新興市場貨幣匯率波動所致。當前人民幣的下行風險可控,這種震盪走跌的局面反而對出口企業而言是難得的歷史機遇。
1月29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報收6.2469,相比較6.1335的中間價跌幅達1.85%,盤中最低報價的6.2542跌幅更是高達1.97%(數據來源:WIND資訊),直逼2%的跌停水平。這已經是人民幣匯率繼本周一、周三後第三天盤中逼近跌停線。
對於人民幣匯率,在1月23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歐央行新版QE政策加上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走強,從而可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
宋清輝:2015年貶值幅度最大在4%~5%。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人民幣暴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瑞郎脫鉤歐元、歐元區量化寬鬆政策和希臘大選局勢等多重因素加速資金流入傳統避險貨幣當中,從而引發了新興市場貨幣匯率的波動。
對於未來人民幣的走勢,市場皆認為未來繼續貶值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幅度可能有限。
宋清輝指出,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加上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可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一定的下行壓力。但是由於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因此貶值幅度不會太大,未來人民幣匯率也不會出現趨勢性下跌,2015年人民幣匯率最大貶值幅度至多4%~5%左右。
2015年10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連漲6個交易日,10月9日報於6.3493,自8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調以來,再度邁入“6.34”時代,創下新高。
李克強: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
李克強認為,近期我們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是順應國際金融市場走勢的合理舉措,也是寓調整於改革之中。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能夠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貨幣術語
薩繆爾森在其名著《經濟學》有關貨幣的章節中,引用了金·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萬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貨問題,而我們每天都碰到它。”由此看來,貨幣貌似簡單,實際上卻極其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