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龍紋玉觽

夔龍紋玉觽

夔龍紋玉觽長8.0、厚2.8—4厘米。上圖玉觽:雙面片雕,狀若蛹形。其頭部上下出脊,以斜刀減地的淺浮雕手法琢飾回首龍頭,龍之須、眉及鬃毛修長。龍身以綯紋飾邊,前端飾一組雙勾陰刻三角形折線紋,余飾一組大小相隨的龍首紋,局部作斜刀減地處理。

文物鑑賞

上圖玉觽:

下圖玉觽:長8.3、厚0.3厘米。下圖玉觽:雙面片雕。其頭部上下出脊,以斜刀減地的淺浮雕手法琢飾回首龍頭,龍之須、眉及鬃毛修長;龍身以綯紋飾邊,前端飾一組雙勾陰刻三角形折線紋,余飾兩面不一,在孔小的一面飾一組大小相隨的龍首紋,而在孔大的一面卻僅飾一全身之龍,皆作局部斜刀減地處理。該器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其尾端平齊,在下角處鑽有一孔,與前端中部的鑽孔遙相呼應,似為其下掛飾其他附屬檔案設計的。

文物注釋

夔龍(kuí lóng):想像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

觽:古代一種解結的錐子。 用骨、玉等製成。也用作佩飾:“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