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忠

夏明忠

夏明忠,男,生於1956年4月,教授,博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首批學術帶頭人,四川省勞動模範,中國“首屆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現任四川工商學院校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78.3-1982.7,西昌農專任教、擔任學校團委副書記,江蘇農學院讀書。

1982.8-1991.10,西昌農專任教,擔任學校團委副書記,學校農場場長,農學系副主任。

1991.11-1999.2,西昌農專任副教授、教授、校長助理、副校長。

1999.3-2003.12,西昌農專任教授、校長。

2004.1-2016.07,西昌學院任教授、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6.9-,被聘任為四川工商學院總督學 ,分管教學工作、專業評估工作、學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工作 。

主講課程

主講《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等課程。

主要作品

主編和主審西南地區高等農業院校《大豆和蠶豆栽培學》、《作物生產技術實踐》以及全國《農作物耕作栽培學》等8本教材(總計196.1萬字)。創立了“三層次實踐教學”,“4+1+1”人才培養,“3-4-5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等教學模式,並在同類院校推廣。主持省級教學研究課題5項,獲國家級和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8項;獲得兩門省級精品課程(《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並作為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特色專業的主持人。

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7項。編著或主編《攀西優勢作物種植》、《中國蠶豆學》、《蠶豆生理生態學研究》等20部專著(總計720.3萬字)。在《劍橋大學學報》、《德國作物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19篇,其中20餘篇被國際檢索刊物摘錄。6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宣讀論文。主持省(部)級重大(點)科研課題10餘項,培育並經省級審定 “涼胡5號”、“涼胡6號”等四個作物新品種,並在西南地區推廣套用,獲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物成就

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

1、普通本科院校農林學科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教改課題,2005-2007年,課題主持人,負責主持課題申報、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施。

2、實踐育人模式研究——四川省教育廳重點教改課題,2005-2007年,課題主持人,負責主持課題申報、實踐育人方案的制定、實施。

3、全員育人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四川省教育廳重點教改課題,2001-2005年,課題主持人,負責主持課題申報、方案的制定、實施及成果總結

4、民族地區高校學分制的探索與實踐——四川省教育廳重點教改課題,2001-2005年,課題主持人,負責主持課題申報、方案的制定、實施及成果總結。

5、民族地區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及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四川省教育廳重點教改課題,2004-2008年,課題主持人,負責主持課題申報、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方案的研究、制定、實施及成果總結。

編著教材情況

1、西南地區《作物栽培學》教材(大豆附綠豆栽培學,4.5萬字)——主編,貴州科技出版社,1993年。

2、西南地區《作物栽培學》教材(大豆附豌豆栽培學,3.5萬字)——主編,貴州科技出版社,1993年。

3、《作物栽培學實驗指導,28萬字》——主編,貴州科技出版社,1995年。

4、《作物生產實踐技術,22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年。

5、全國農業專科學校《農作物耕作栽培學,38萬字》——副主編,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96年。

6、四川農業高校作物栽培學《豆類作物,5.5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2002年。

7、技術工人考試教材《農藝工,47.4萬字》——副主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年。

8、技術工人考試教材《農業實驗工,47.2萬字》——主審,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年。

獲教學成果獎情況

1、確立三層次實踐教學模式,面向農村,全面提高農林專科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1996年,排名第一。

2、確立三層次實踐教學模式,面向農村,全面提高農林專科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排名第一。

3、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農林專科4-1-1人才培養模式——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排名第一。

4、高等農林專科人才素質和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排名第二。

5、民族地區高校面向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初探——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三等獎,2001年,排名第一。

6、“3-4-5”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創建與實踐——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排名第一。

7、專科學分制的探索與實踐——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排名第一。

8、專科全員育人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四川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排名第二。

獲科技成果獎情況

1、蠶豆高產栽培生理及套用研究——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排名第一。

2、安寧河中游高產高效種植制度研究——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排名第一。

3、蠶豆高產栽培及其套用研究(套用推廣)——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排名第一。

4、攀西主要農作物持續增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排名第二。

5、蠶豆新品種“涼胡5號”和“涼胡6號”選育研究——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排名第一。

6、蕎麥新品種“西蕎1號”選育及套用的研究——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排名第二。

7、洋蔥新品種“西蔥1號”和“西蔥2號”的選育與雷射育種方法研究——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排名第二。

8、蠶豆高產栽培生理及其套用——涼山州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1989年,排名第一。

9、安寧河流域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研究——涼山州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排名第一。

10、安寧河流域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研究(套用推廣)——四川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排名第一。

11、蠶豆高產栽培技術套用研究——四川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排名第一。

12、攀西地區農業增產綜合技術研究——四川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排名第一。

13、攀西優勢作物高產高效綜合技術研究——涼山州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排名第一。

14、民族地區農科教結合扶貧對策研究——四川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排名第一。

獲榮譽獎情況

1、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政府,1985年。

2、科技興農先進個人——涼山州政府,1990年。

3、四川省作物學會先進工作者——四川省作物學會,1990年。

4、首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四川省科協,1991年。

5、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國務院,1992年。

6、涼山州有突出貢獻科技工作者——涼山州委、州政府,1992年。

7、首屆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業獎——四川省科委等,1995年。

8、涼山州有重大貢獻科技工作者——涼山州委、州政府,1995年。

9、四川省首批學術及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政府,1998年。

10、四川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四川省科技廳等,2001年。

11、中國首屆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中國科協,2002年。

12、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教科文衛工會,2004年。

獲得各類榮譽獎12項,其中省(部)級及其以上榮譽獎5項。1985年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 1991年被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並獲“首屆四川省青年科技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1994年先後被美國科學進步協會(AAAC)和美國紐約科學院(NYAS)聘為特邀研究員,美國《科學與工程名人錄》、《世界名人錄》收錄事跡。1995年獲“首屆四川省科技創業獎”;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為“首批四川省學術帶頭人”,2001年獲得“四川省農業先進工作者”稱號;2002年獲“首屆中國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2004年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

出版論著情況

1、《蠶豆栽培生理,23.5萬字》——獨著,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

2、《作物高產高效種植原理與技術,16.5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年。

3、《攀西優勢作物種植,33.6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3年。

4、《實用經濟作物栽培,28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年。

5、《攀西地區農業生產綜合技術研究,18萬字》——副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

6、《蠶豆生理生態研究,33萬字》——獨著,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年。

7、《涼山農業科普叢書,63.3萬字》——副主編,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8、《涼山農作物栽培與專用肥,12萬字》——主編,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9、《涼山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8.9萬字》——主編,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10、《中國蠶豆學,87萬字》——副主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3年。

11、《蠶豆生理生態學,32萬字》——編著,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12、《涼山農作物種植制度與技術,3萬字》——編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年。

13、《甘蔗栽培技術,2萬字》——獨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年。

14、《蠶豆栽培技術,1.5萬字》——編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年。

15、《洋蔥栽培技術,2萬字》——編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年。

16、《農業科技叢書,47.5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年。

17、《洋蔥栽培與育種,32.2萬字》——主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

18、《蠶豆菜用栽培及加工利用,7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年。

19、《新農村實用技術掌中寶叢書,179.7萬字》——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2006年。

20、《四川攀西種子作物,89.6萬字》——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發表論文

1、Interaction of molybdenum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n yield in Vicia fab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ombridge),1991年,117(2),署名第一。

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nitrogen ratio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bsciss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0(4),獨著。

3、Effects of faba bean leav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yield and photosynthetic compensation after defoliation,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3年,171(2),獨著。

4、Effects of soil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f faba bea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biomass productio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ombridge),1994年,122(2),獨著。

5、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ugar distribution in faba bean(Vicia Faba L),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Berlin),1995年,174(2),獨著。

6、Effect of shading on nodule growth and seed yield in faba been (Vicia Faba L),Trop.Agric. (Trinidad),1995年,72(3),獨著。

7、Soybean utilization in Sichuan,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獨著。

8、Moisture content and deterioration of soybeans in storage,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soybean Pr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1996年,獨著。

9、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election Principle of multistorey Planting in Hilly area,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獨著。

10、Crop Productive Potentilalities along the Anning River Valley and Measures to esploit them,Pap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nd Hill Areas,1996年,獨著。

11、Effect of drought during the generative development Phase on seed yield and nutrient uptake of faba bean(Vicia faba.L),Aust.J.Agric.Res.1997年,48(3),獨著。

12、Effect of flower removal on senescence and metabolism of faba bean(Vicia faba L). J. Xichang. Agric.College,1999年,13(1),獨著。

13、Effects of acclerated aging in storage on soybean quality and seedling growth,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oybean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onference (Ispuc-III),2000年,獨著。

14、微量元素對蠶豆的生理效應及產量的影響,植物生理學通訊,1984年,20(6),署名第一。

15、微肥對蠶豆產量的影響,四川農業科技,1984(4),署名第一。

16、蠶豆的生育特點及相應的高產栽培措施,四川農業科技,1985(4),署名第一。

17、蠶豆高產生長規律及其栽培技術的研究,四川作物,1985(2),署名第一。

18、鉬磷鉀協同提高蠶豆產量的生理學基礎初探,植物生理學通訊,1985年,21(5),署名第一。

19、改變源—庫比率對蠶豆花莢脫落的影響,植物生理學通訊,1986年,21(1),獨著。

20、蠶豆淨同化率(NAR)與種植密度的關係,耕作與栽培,1986(3),署名第一。

21、硬粒小麥種子萌發生理初報,種子,1986(4),獨著。

22、高產蠶豆主要生理指標與產量的關係,四川農業學報,1987年,2(4),獨著。

23、蠶豆象對蠶豆種子萌發、 幼苗抗寒及其產量的影響,種子,1987(1),獨著。

24、蠶豆不同層次葉片對產量的貢獻和去葉後的光合補償作用,植物生理學通訊,1987年,23(1),獨著。

25、不同光強對蠶豆固氮和糖分布的影響,植物生理學通訊,1987年,23(3),獨著。

26、高產蠶豆的生長特徵及其栽培技術的經濟評價,耕作與栽培,1987(6),獨著。

27、源—庫比率對蠶豆營養生長和衰老的影響,植物生理學通訊,1988年,24(2),獨著。

28、不同蠶豆品種對光照時間的反應,種子,1988(2),獨著。

29、蠶豆種植密度和種植方式的初步研究,耕作與栽培,1988(6),署名第一。

30、遮光對蠶豆花莢形成和脫落的影響,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1988年,13(2),獨著。

31、高產蠶豆營養特性和群體結構與光能的分布,四川省農作物青年科技優秀論文彙編,1988年,獨著。

32、不同光照強度下大豆產量和產量結構分析,大豆科學,19887(2),獨著。

33、蠶豆的生產和科研現狀,世界農業,1989(11),獨著。

34、模擬酸雨對菸草細胞透性和化學成分及產量的影響,農業環境保護,1989年,8(1),獨著。

35、安寧河中下游農田種植模式與資源利用分析,資源開發與保護,1989年,5(4),獨著。

36、淺談作物的最大生產力和實際生產力,植物生理學通訊,1989年,25(6),獨著。

37、世界蠶豆生產和研究概述,國外農學-雜糧作物,1990(2),獨著。

38、水分虧缺對蠶豆光合特性影響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1990年,14(3),獨著。

39、開花、結莢期水份協迫對蠶豆的生理效應,植物生理學通訊,1990年,26(1),獨著。

40、赤黴素和其他生長劑對蠶豆產量的協同效應,植物生理學通訊,1990年,26(4),獨著。

41、蠶豆病害研究簡介,國外農學- 雜糧作物,1990(3),獨著。

42、德昌糧菜四熟模式效益和能量分析,資源開發與保護,1990年,6(2),獨著。

43、間作大豆的競爭性分析,大豆科學,1990年,9(1),獨著。

44、安寧河中下游區蔗田間作經濟和生態效益初步研究,四川甘蔗,1990(1),獨著。

45、土壤水份脅迫對蠶豆養分吸收的影響,土壤肥料,1991(1),獨著。

46、模糊隸屬法在蠶豆生理生態抗旱鑑定中的作用,乾旱地區農業研究,1991(2),獨著。

47、安寧河流域的光溫水資源及其生產力潛力分析,資源開發與保護,1991年,7(1),獨著。

48、高原梗稻光合生理生態的梯度變化,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1996年,15(1),獨著。

49、高原梗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植物生理學通訊,1991年,27(3),獨著。

50、安寧河中下游甘蔗葉面積與光能分布動態,四川甘蔗,1991(2),獨著。

51、蠶豆的遺傳變異與育種,中國科協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四川衛星會議論文集,1995年,獨著。

52、環境因素變化對蠶豆籽粒充實特性的影響,西南農業學報,1994年,7(2),獨著。

53、論提高蠶豆產量的生態生理基礎,第一屆全國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學術論文集,1993年,獨著。

54、蠶豆碳氮含量變化與幼蕾、 花莢脫落的關係,植物生理學通訊,1993年,28(2),獨著。

55、秋作的資源及效益分析,資源開發與保護,1993年,8(4),獨著。

656、蠶豆育種目標和育種方法的選擇,作物育種探索論文集,1992年,獨著。

57、蠶豆莖桿和莢果對籽粒產量的貢獻,植物生理學通訊,1992年,29(11),獨著。

58、高原梗稻溫光生態特性的梯度變化,雲南農業大學學報,1993年,8(4),獨著。

59、作物高產高效種植的功能目標技術調整,資源開發與保護,1993年,9(2),獨著。

60、安寧河流域稻田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及資源利用,資源開發與保護,1993年,9(2),獨著。

61、不同部位花朵對蠶豆花脫落和產量的影響,植物生理學通訊,1994年,30(3),獨著。

62、植物激素在蠶豆上的研究與套用,國外農學- 雜糧作物,1994(3),獨著。

63、提高勞動者素質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全國第二屆青年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1995年,獨著。

64、攀西地區農業資源優勢及開發對策,1995國際資源環境與經濟成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獨著。

65、安寧河區作物生產潛力及其挖掘措施,四川省山地丘陵立體農業發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5年,獨著。

66、中低產地玉米專用肥增產增收效益分析,耕作與栽培,1995(6),獨著。

6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業必須實行保護和支持,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10(1),獨著。

68、山地立體農業的種植技術調控機制與技術選擇,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10(2),獨著。

69、確立三層次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10(3),獨著。

70、遮陰對蠶豆產量及根瘤生長的影響,西南農業學報,1997年,10(1),獨著。

71、間作大豆高產栽培農藝措施數學模型初探,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年,11(4),獨著。

72、作物逆境和抗逆性與套用,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12(1),獨著。

73、攀西地區野生番石榴資源的開發利用,資源開發與利用,1999年,15(5),署名第二。

74、攀西野生番石榴自然繁殖特性研究,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3(1),署名第二。

75、雷射輻射洋蔥種子的生物學效應初探,雷射生物學報,1999年,8(1),署名第四。

76、洋蔥性狀的回歸分析,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3(3),署名第二。

77、蠶豆新品種涼胡5號選育研究,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3(2),獨著。

78、作物逆境和抗逆性,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2(1),獨著。

79、玉米畝產超1000kg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13(4),署名第二。

80、貯藏期間加速老化對大豆品質和個體發育的影響,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14(1),獨著。

81、高梁高產配套技術試驗研究,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14(2),署名第三。

82、蠶豆新品種“涼胡6號”的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14(3),獨著。

83、環境因素對蠶豆花莢形成和脫落的影響,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1年,19(4),獨著。

84、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面向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高等農業教育,2002(12),署名第一。

85、應對入世挑戰尋求對策措施,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16(2),獨著。

86、中國大豆食療的歷史發展和療效特點,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7(1),獨著。

87、民族地區高等農業專科學校實施學分制方案初探,高等農業教育,2003(8),署名第一。

88、攀西黃皮洋蔥品種的篩選初報,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7(3),署名第二。

89、葛藤的繁殖方法及栽培技術,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7(4),署名第二。

90、中國葛藤種質資源及在園林綠化中的套用,林業科技,2004年,29(4),署名第二。

91、攀西野生葛藤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國林副特產,2004(6),署名第二。

92、葛藤的飼用價值及其在攀西地區畜牧業中的套用,資源開發與市場,2004年,21(1),署名第二。

93、更新觀念,明確任務,真抓實幹,把西昌學院建成知名的本科院校,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7(1),獨著。

94、人類活動與生存環境,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19(1),獨著。

95、蠶豆抗營養因子研究,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19(2),獨著。

96、抓住機遇,求真務實,迎接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7(2),獨著。

97、Co-v射線輻照劑量對蠶豆誘變效應的研究,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5年,23(4),署名第二。

98、漆樹的生物學特性及繁殖栽培要點,中國林副產品,2005(5),署名第二。

99、番石榴的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前景,中國林副產品,2005(6),署名第二。

100、美國和加拿大大學管理特點、挑戰及啟示,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19(3),獨著。

101、番石榴變異類型在攀西地區的發現及其意義,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19(3),署名第二。

102、不同生態區蠶豆品種的光合特性研究,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署名第一。

103、西昌學院“十一·五”事業發展規劃編制的背景和特色,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20(1),獨著。

104、光照、溫度和水分對野生蕎麥光合速率的影響,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20(2),署名第一。

105、試論立體農業的能量利用和物質循環,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20(4),獨著。

106、小豆新品系“XH995”多點試驗產量穩定性分析,雜糧作物,2006年,26(3),署名第三。

107、四川省涼山州野生蕎麥資源的特徵和地理分布研究,作物雜誌,2006年,(5),署名第二。

108、芸豆花莢期不同層次葉片對產量的貢獻,西北農業學報,2006年,15(5),署名第二。

109、正確理解和諧社會的內涵,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8(4),獨著。

110、試論立體生態農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1),獨著。

111、審時度勢,把握機遇,確保本科教學質量,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9(2),獨著。

112、管理無小事,細節是成功,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2),獨著。

113、中國四川蕎麥屬(蓼科)新種—花葉野蕎麥,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2),署名第一。

114、關鍵在於抓落實,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3),獨著。

115、不同生態區蠶豆品種的光合特性研究,《攀西地區增糧增收關鍵技術研究》,2007,署名第一。

116、涼山野生蕎麥資源的特性與地理分布研究,成都大學學報,2007,27(2),署名第二。

117、四川涼山地區野生蕎麥資源的原生境和主要分布中心研究,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2),署名第二。

118、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s of There New Species of the Fagopyrum (Polygonaceae) in Panxi Area of Sichuan.China. Advances in Buckwheat Research,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二。

119、Variet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Buckwheat Cultivars in Canada and Japan in the Long-day Condition before Flowering Followed by the Short-day Cond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uckwheat.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WAFU),2007,署名第三。

120、攀枝花市野生蕎麥種質資源考察研究,現代農業科技,2007,(9),署名第二。

任免信息

2016年7月,免去夏明忠的西昌學院院長職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