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官正

夏官正

官名。掌司四時之官。唐至清皆置,隸司天台(監)、太史院或欽天監。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宋史.職官志五》。

基本信息

官正
xià ɡuān zhènɡ
官名。掌司四時之官。唐至清皆置,隸司天台(監)、太史院或欽天監。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宋史.職官志五》。
華夏是一個農業發達最早的民族。早在遠古,對自然界的觀測就已達到十分精細的水平;對人與自然的密不可分的關係,最能體察入微。也正因此,才能產生天、地、人“三才一貫”的思想,“順天應人”與“則天而治”的思想,總之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古置官多以四時五行為名。太暤氏以龍名師官,黃帝以雲名師與官,少暤以鳥名官,周官以天地四季名官,唐宋以後司天官屬以四時分,如春官正夏官正。明太祖設四輔官以四季為名。古代國家大政,君王起居,人民生活,無不按不同月令不同天象行事。周易觀卦時間在八月酉,萬物成熟可觀,故象辭說:“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設教”。復卦時間在十一月子,故象辭說:“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以上這些完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繫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衣代表天,裳代表地,各繡六種圖案,象徵乾坤各六爻以代表十二月十二辰,這十分清楚地體現了“則天而治”的思想。
屬於五官正之一
唐司天台屬官有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秩正五品上,掌觀測天象以定四時。宋司天監(元豐改制制後為太史局)、遼司天監、元太史院與明、清欽天監均沿置。但清制設官略異分時憲科五官正及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共為六人。明、清五官正分別為正六品與從六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