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田

註:“‘士’讀為‘仕’,仕者亦受田,所謂圭田也。 云:‘士田者,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也。 云:‘……王之士之子,有免農者,惟上士之子耳。

基本信息

詞語注音

shì tián ㄕㄧˋ ㄊㄧㄢˊ
士田

詞語釋義

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領有的田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 鄭玄 註:“‘士’讀為‘仕’,仕者亦受田,所謂圭田也。” 賈公彥 疏:“ 司農 云:‘士田者,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也。’ 後鄭 不從者,以此‘士’字言之,不得兼大夫。又《禮記》‘士之子不免農,大夫之子免農矣’,不得為大夫子得而耕之田。故 後鄭 破此‘士’為‘仕’,仕謂卿大夫以下仕宦得田,依《孟子》‘圭田’解之。” 孫詒讓 正義:“ 沉彤 云:‘……王之士之子,有免農者,惟上士之子耳。上士即元士,故元士之適子、眾子並學於諸樂官也。若中士、下士祿以遞薄,則子當業農以自食其力,故《載師》有士田,其家亦各受五十畝。’案 沉 說亦不破字,於義近是。竊謂此士田當兼二 鄭 及 沉 義乃備。蓋卿、大夫、命士之圭田、士之子及未仕之士家所受田,皆以五十畮為率;士餘子弟亦受田,則止二十畮。 漢 《食貨志》所謂士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是也。此數者通謂之士田。以卿大夫亦得稱士也。 後鄭 破‘士’為‘仕’,義轉偏隘,當依《王制》注,不破字為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