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吉奧·馬奇奧尼

塞爾吉奧·馬奇奧尼

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完成了對克萊斯勒資產的收購交易,組建了全球第六大汽車製造公司。試圖建造汽車帝國的塞爾吉奧馬奇奧尼正沿著著名的足跡前進…

基本信息

簡介

塞爾吉奧馬爾奇奧尼生於1952年6月17號,是一個擁有雙重國籍的加拿大和義大利的商人,素以“汽車世界的反叛男孩”形象聞名。Marchionne於2004年6月1日進入菲亞特公司,自此開始成為扭轉乾坤,將公司從失敗中拯救出來的領軍人物,2005年2月17日正式被任命為公司的CEO,成為公司核心管理層的總舵手。 他是SGS主席以及瑞銀董事會成員的董事。曾任瑞士化工集團LONZA董事長。
從1983年到1985年,他在德勤擔任會計和稅務專家。
1985年至1988年,他在勞森Mardon集團任集團財務總監。
1989年和1990年,他在Glenex產業擔任執行副總裁。
從1990年到1992年,他在Acklands有限公司擔任被財務副總裁和首席財政幹事,1994年,收購了Alusuisse龍沙 ( Algroup )。
1994年至2002年,他在Acklands有限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幹事後升至主席。
2002年2月,他成為SGS集團首席執行幹事。
2006年3月,他被任命為公司主席。
2008年,他被任命為瑞銀非執行副主席兼高級獨立董事。

菲亞特收購克萊斯勒

據《紐約時報》2009年6月10日署名為麥可?德拉莫西德和米什萊恩·梅納德的報導,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Fiat SpA)及其合作夥伴周三早上完成了對克萊斯勒資產的收購交易,組建了全球第六大汽車製造公司。

由菲亞特執行長賽吉奧?馬奇奧尼(Sergio Marchionne)擔任新公司的執行長,將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銷售,從而在當前經濟衰退的形勢下維持生存。

【2009年1月20日】菲亞特汽車或將收購克萊斯勒汽車35%股份
據稱,根據雙方的協定,菲亞特將在年中前持有這35%的股份,而且還有在未來將持股比例最高增持至55%的選擇權。知情人士表示,克萊斯勒的控股公司仍計畫保留一部分股份,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希望保留19.9%股份。

【2009年3月31日】美國政府考慮提供60億美元救助克萊斯勒的
白宮評估美國汽車工業的小組表示,美國政府考慮在30天的限期後,對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投資60億美元,以協助克賴斯勒與義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締結夥伴關係。

【2009年06月10日】菲亞特聯姻克萊斯勒生變
克萊斯勒原定於美國當地時間8日下午4時完成與菲亞特的聯姻並重獲新生,然而就在距宣布重組僅數分鐘時,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卻下令暫緩該項交易。

馬奇奧尼的“菲亞特人生”

塞爾吉奧馬爾奇奧尼生於1952年6月17號,是一個擁有雙重國籍的加拿大和義大利的商人,素以“汽車世界的反叛男孩”形象聞名。

Marchionne於2004年6月1日進入菲亞特公司,自此開始成為扭轉乾坤,將公司從失敗中拯救出來的領軍人物,2005年2月17日正式被任命為公司的CEO,成為公司核心管理層的總舵手。

【馬奇奧尼三叉方法裁減冗員 菲亞特起死回生】
三叉方法:清理那些在阿涅利晚期變得自滿的頂級高管和中層經理;打造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包括印度的塔塔——的有限合夥;尤其是回歸到製造經濟型汽車這一核心業務。

【目光高遠:提前緊盯經濟小車型平穩躲過金融危機】
菲亞特有實力讓其他國家信服他的重組計畫,也是基於菲亞特常年耕耘節能環保的緊湊型車有著直接的聯繫,在其他廠商為了追逐高利潤上馬豪華轎車的時候,沒有跟風,而是繼續專注小型車領域,最終在經濟危機中嘗到了甜頭。

【馬奇奧尼收購克萊斯勒的零成本運作】
他的“撈寶遊戲”是這樣運作的:如果美國政府願意清掉克萊斯勒的股東,出錢買下它的債券,削減工資和工作崗位,處理其退休負擔,提供擔保,那菲亞特願意一試身手。

菲亞特轉折“三部曲”

菲亞特計畫組建新的汽車業巨擘,囊括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通用歐洲業務,逐步成為全球性汽車業巨頭。

但一些分析師認為,菲亞特準備“一口吃天”的做法不一定能獲得成功。規模大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以往經歷表明,“大並不等同於成功”。他估計,如果收購計畫得以實施,菲亞特需要花費許多年才能消化、有效利用所收購資產。

【崛起:二戰後義大利的經濟引擎】
菲亞特於1899年由富有的都靈地主喬瓦尼?阿涅利創建,在阿涅利乘噴氣客機到處旅遊的孫子吉亞尼?阿涅利的帶領下,菲亞特成為義大利戰後經濟繁榮的一個關鍵引擎,也成為國際公認的義大利風格之標誌。

【劫後重生:通用失足 菲亞特起死回生】
菲亞特相對良好的狀況,以及它可能幫忙救助克萊斯勒的希望,都可能源自其對底特律的上次襲擊。在頂級義大利銀行的幫助下,菲亞特避免了破產,之後菲亞特於2005年從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獲得一筆20億美元的現金。

【東山再起:馬奇奧尼欲打造菲亞特汽車帝國】
菲亞特與克萊斯勒(Chrysler)最新打造的聯盟,讓兩家規模以下汽車製造商走到了一起:與此同時,菲亞特與通用汽車歐洲業務部門司主要是歐寶的合併;Sergio Marchionne在策劃將菲亞特汽車從集團母公司分離的同時,還試圖把通用汽車的薩博收入囊中。

塞爾吉奧·馬奇奧尼的歷史

克萊斯勒(Chrysler)正努力擺脫破產的命運,其守護天使是菲亞特(Fiat)的塞爾吉奧·馬奇奧尼(Sergio Marchionne),後者已經準備冒自毀聲譽之危險,出任重組後公司的執行長。

馬奇奧尼將菲亞特的小型車技術與克萊斯勒的皮卡貨車和微型廂式車結合,希望藉此提升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的重量級,並使克萊斯勒獲得一線生機。

但馬奇奧尼的雄心不止於此。現在我們知道他正覬覦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歐寶(Opel),希望建立一個鐵三角。據報導馬奇奧尼表示:“它們是我們絕佳的合作夥伴。”(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此報導出自一份由菲亞特所有的義大利報紙。)

恩,我們讚許馬奇奧尼的雄心和投機主義。要想購買低價資產,沒有比汽車業觸底時更好的時機了。(注意,是“低價的”而非“低估的”。衰退初期顯得有價值的公司過後通常顯得不那么有價值。)

但假如馬奇奧尼回顧下歷史,他就會發現其它雄心勃勃的執行長們也曾走過這條路,但最後發現看來很好的想法一旦付諸實踐則吸引力大減。

克萊斯勒前執行長李·艾科卡(Lee Iacocca)過去曾幻想與大眾汽車(Volkswagen)【或者菲亞特(Fiat)或是雷諾(Renault)】結合。艾科卡與菲亞特董事長吉亞尼·阿涅利(Gianni Agnelli)的關係尤為密切,但他們的想法從未付諸實踐。單單使克萊斯勒保持穩定就已經令艾科卡忙得不可開交。

福特(Ford)前執行長賈克·納賽爾(Jac Nasser)在1999至2000年大肆收購。福特家族阻止了他出價購買日產(Nissan),但他成功收購了沃爾沃和路虎(Land Rover)。但在這些收購之後,納賽爾從未提出任何重要策略,福特已將路虎賣給了印度的塔塔(Tata),現在正試圖賣掉沃爾沃。

最近一位野心過大的汽車業高管是戴姆勒-賓士(Daimler-Benz)的約爾根·施倫普(Jurgen Schrempp)。在與克萊斯勒董事長鮑勃·伊頓(Bob Eaton)進行著名的17分鐘會面後,施倫普於1998年收購了克萊斯勒,隨後在2000年購買了三菱(Mitsubishi)33.4%的股份,併購入了韓國現代(Hyundai)公司較低比例的股份。

施倫普希望打造一個全球性企業,但他的四輪馬車有三個輪壞了,而他也在2006年被迫辭職。

馬奇奧尼會不會運氣更好一些?希望似乎不大。

首先,汽車公司是複雜、資本密集且生產周期長的企業。要獲得必要的規模經濟,可能需要花10年時間來使兩、三家公司的產品程式實現同步。

其次,歐寶並非真正的藍籌股。歐洲和美國汽車公司代表了舊秩序,而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歐寶都不處於最佳作戰狀態。汽車界的後起之秀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此外,儘管預測不盡相同,但要使西方的汽車銷量增長到幾年前的水平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最後就是不可避免的文化衝突問題。即便大家的動機都很好,但哪怕在最理想的情況下,義大利、德國和美國中西部底特律這樣的混合似乎不令人看好。

假如馬奇奧尼需要建議,他盡可以致電艾科卡、納賽爾或是施倫普。而且即便最後失敗了,他至少還有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