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弗里斯

塞弗里斯

塞弗里斯(又譯喬治·塞菲里斯George Seferis)(1900~1971)希臘著名詩人。生於小亞細亞的斯彌爾納城。1914年隨家遷居雅典。 喬治·塞菲里斯(英文名稱為George Seferis,1900-1971)希臘詩人。生於小亞細亞的斯彌爾納城,父親是雅典大學教授,國際法專家。

基本信息

生平

George SeferisGeorge Seferis

喬治·塞菲里斯(George Seferis,1900-1971)希臘詩人。生於小亞細亞的斯彌爾納城,父親是雅典大學教授,國際法專家。1918至1924年,塞菲里斯在巴黎求學,獲法學士學位。這幾年是未來詩人發展的決定性時期,他接觸了後期象徵主義詩人的作品,並在其啟發下開始創作。1922年,小亞細亞事件發生,詩人的故鄉斯彌爾納併入土耳其,使他大受震動,歷史闖入塞菲里斯的生命中。對希臘的愛,成為他後來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1926年,塞菲里斯進希臘外交部任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隨政府流亡國外,戰爭結束後,他回到雅典,供職於外交部,先後出任希臘駐敘利亞、約旦、伊拉克、英國大使,並三次訪問賽普勒斯。1962年他從外交部退休。1971年9月20日在希臘逝世。

成就

塞菲里斯是現代希臘文學的傑出代表,他的創作是從一開始便引入注目。他的第一本詩集《轉折點》 (1931)以內涵豐富的隱喻、簡練而凝重的手法,清新明快的語言,向當時沉悶萎靡的希臘詩壇提出挑戰。評論家認為,希臘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30年代”是以塞菲里斯的這本處女作為起點的。作為他創作成熟標誌的詩集《神話和歷史》(1935),受到批評家的普遍讚揚。這部由24首無題短詩組成的傑作,被認為是西方現代詩歌中現實與歷史交相輝映的成功典範之一。在《航海日誌》 (1940-1955)中,詩人的創作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將寫實、象徵、抒情、幻想糅為一體。表現自己對世界和人類命運的思考。此外,較出名的詩集還有《“畫眉鳥”號》(1947)。

30年代至60年代,是塞菲里斯在希臘詩壇獨領風騷的30年。他植根於希臘豐富悠久的民族傳統中,以歷史的眼光諷詠當代,在民族命運的背景中抒寫情懷。在藝術上,他作為一個象徵主義詩人,喜歡以暗示、烘托、聯想來抒寫內心意識的活動,寫哲理冥思,如生與死、變化與常在、歷史與現實等等。

1963年,由於“他出色的抒情作品,它們充滿著對古希臘文化遺產之深摯感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

1931年5月發表第一部詩集《轉折》,

此後又陸續發表了詩集《水罐》(1932)、《神話與歷史》(1935)、《習作》(1940)、《甲板日記》三部曲、《畫眉鳥號》(1946)和《神秘的三首詩》(1966)。他還發表了譯詩集《翻版》、兩卷本《詩歌評論集》和一部長篇小說《衛城六夜》。1971年3月,詩人寫下生命中最後一首詩《在荊棘中》,表達他對當時希臘獨裁政權的憤懣。

榮譽

1946年獲得希臘帕拉馬斯獎。1960年獲得劍橋大學榮譽博士稱號。196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巴爾幹半島諸國著名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