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國士

塗國士

塗國士,藥物分析化學家。他提倡藥品檢驗的“全面質量觀點”,致力於適合中國國情的檢定方法研究。採用現代科技研究傳統中藥及成方的標準化,為發揚祖國醫藥做出了貢獻。主編中國藥典1988年英文版,為對外交流開拓了道路。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塗國士 塗國士

塗國士,藥物分析專家。四川江津人。1942年畢業於國立藥學專科學校。1945年赴英國留學。1947年畢業於諾丁漢大學藥學系,1949年畢業於該校化學系。1950年回國。歷任衛生部藥品檢驗所化學藥物科科長,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化學藥物室主任、研究員,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世界衛生組織藥品標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第四屆常務理事。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化學藥品檢定工作的開創者之一。對我國化學藥品的質量控制和傳統中藥的標準化工作作出了較大貢獻。

個人履歷

北京 北京

塗國士,1919年6月21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四川江津。幼年喪父後流離在外,30年代初期,在延吉讀書。“九一八”事變後,遷居青島。1936年,在膠濟鐵路中學畢業後,無力升學。“七七”事變後,生活更無著落,輾轉回川。1938年,考入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並取得“戰區學生貸金”得以完成學業。畢業後有志於教學工作,曾留校任教。工作中深感缺乏實踐經驗,即去化工廠工作,1945年,考取首屆英美獎學金赴英國諾丁漢大學藥學系學習。他想到將來從事藥物化學工作,應具有堅實的藥學和化學基礎,因此在藥學系畢業後又入化學系化學專業學習。畢業後在著名化學家皇家學會會員斯波林教授指導下,從事甾體化學的合成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塗國士懷著愛國之心,決定立即回國參加建設,但屢遭英當局無理阻撓,於1950年底才回到祖國。

回國後,適逢衛生部組建藥物食品檢驗所,應孟目的所長的邀請,於1951年初到該所工作,擔任調查研究課課長。塗國土在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培訓新人,添置儀器設備,建立規章制度和工作方法等,使檢驗工作逐漸開展起來。1954年,根據業務發展和工作需要,該所進行改組,塗國士任衛生部藥品檢驗所(1962年改名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化學藥物室主任,負責西藥及其製劑和食品的化學檢驗,同時,還兼任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面對繁重任務,他不斷總結經驗,把化學藥物檢驗操作歸納為36項基本操作,並多次開辦學習班培訓人員,組織流水作業的單元操作組合,提高了檢驗效率。

塗國士還積極推廣控制藥品質量的新方法,不僅在所內組織大家學習,而且委託有關藥學院開辦學習班,向全國推廣介紹。1980年以來,塗國士還培養了藥物分析專業碩士研究生,為提高藥檢隊伍的水平,作出了成績。

《藥物分析雜誌》 《藥物分析雜誌》

塗國士在總結長期工作經驗基礎上,提出藥品標準化研究和藥品檢驗的“全面質量觀點”,並在常用中藥及成方研究中探索質量標準的新路,受到了普遍的重視。他熱心對外學術交流,先後出國15次,在對外交流中為提高祖國醫藥科學的聲譽和促進先進技術在中國的推廣套用做出了貢獻。

塗國士除承擔繁重的藥檢工作外,還擔負大量的社會工作,曾先後任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兼藥物分析分科學會主任委員,《藥學學報》副主編、編委,《藥物分析雜誌》主編,農業部全國農業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74年起,擔任世界衛生組織藥物標準專家委員會委員。

提倡藥檢

魚肝油 魚肝油

塗國士認為,藥品檢驗是質量控制的手段,對生產、流通、使用各環節的深入了解是科學地制定標準、控制藥品質量的必要過程。1964年,他為了解抗血吸蟲藥酒石酸銻鉀的毒副反應問題,對其工藝路線和中間體純度進行了分析,用高純度中間體製成成品作為對照,經臨床驗證,最後證明酒石酸銻鉀的副毒反應不是質量問題,而是銻劑本身固有的作用。60年代,他在對麻醉劑乙醚在臨床上發生不良反應進行了研究和調查,提出了改進質量標準和包裝的建議。70年代,曾發生過患者注射安乃近後導致局部潰爛甚至死亡的事故,針對這一情況塗國士對安乃近的原料純度、注射液處方篩選及穩定性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對其質量標準、處方組成和臨床使用方法等均作了改進,杜絕了事故的再度發生。甾體激素在臨床上套用較多,部分作為避孕藥,為健康人長期服用,其質量的好壞對計畫生育工作的開展有很大影響。早在60年代,塗國士就開始研究避孕藥的質量問題,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斷。1976年,又與科研生產單位組成協作組,建立了對避孕藥炔諾酮的雜質檢查方法,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保證了計畫生育用藥的安全性。1974年,塗國士首次採用矽膠薄層色譜法對32種甾體激素進行雜質檢查,提高了檢查雜質的靈敏度,從而提高了產品質量標準。塗國士提倡藥品檢驗的“全面質量觀點”系指藥品質量問題溯源於新藥研究、申請登記直至藥品上市後的長期觀察和監測,因此,藥品質量檢驗涉及:(1)新藥研究階段應考慮其質量因素;(2)新藥申請登記時應提供藥品質量的研究資料;(3)應考慮藥品生產工藝路線對藥品質量的影響;(4)藥品上市後在臨床套用中發現的藥品質量問題;(5)藥品在儲運銷環節中帶來的質量變化。綜合以上情況進行的藥品標準化工作,實質上是各部門、各環節對藥品質量共同作出的總體評價。對這一觀點,他曾在1979年中國藥學會年會上宣讀的“藥品質量檢定的回顧和展望”一文中予以闡述,1981年,在南京藥學院舉辦的“質量管理領導幹部培訓班”上,結合國外情況作了全面介紹,受到同行們的重視。

檢驗方法

在塗國士領導下,進行了大量藥物檢測方法的研究。其中有非水溶液滴定法、光譜法、色譜法等較先進的方法。這些檢測方法提高了藥物檢測的質量。為抵制國外偽劣藥品進口,他在工作中還十分注意確立質量標準的科學性。例如50年代進口的魚肝油,60年代進口的吐魯酯,70年代進口的山楂製劑,他認為原定的標準不能表明質量情況,均自行設計測試方法,經反覆核查,並與對照品或純品對比試驗,提出有力的論證和充分的數據,說明藥品存在質量問題。外商在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塗國士試驗結果的科學性而同意退賠。從而維護了國家的聲譽,並挽回了經濟損失。

中國廣大農村缺醫少藥,確保藥品質量十分重要。塗國士與有關藥檢部門協作,對農村常用藥的簡易檢驗方法進行過探索,取得一些積極成果,保證了藥品質量。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藥物基礎試驗,其方法簡便易行,便於推廣,且可用於現場檢驗,適用於中國廣大基層衛生單位,因而他積極配合,進行方法設計及覆核試驗,他的工作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好評。1984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主動提供藥品試劑及儀器設備的資助。1989年初,塗國士組織了原料藥檢查部分的《藥物的基礎測試》一書的翻譯,現該書已公開出版發行。藥物製劑部分的實驗工作,正在繼續進行中。這些工作將為中國廣大基層衛生單位開展藥品檢查,辨別真偽優劣,提供有意義的參考資料。

藥品的標準品是檢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在他的努力下,標準品從無到有,目前已可利用國產原料純化、標定、供應80種以上的標準品,滿足了國家藥典標準品的需要,其質量也逐步提高,部分品種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標準品的水平。中國藥典中收載的特殊品種也逐步採用國際通用原則進行測試,以保證其科學性和使用水平。1986年,塗國士參加在泰國召開的“東協國家藥品標準品會議”,並宣讀了他的論文《中國藥品標準品的建立、標定和分發》,受到與會者的歡迎和重視。

中藥成方

麝香 麝香

早在50年代後期,塗國士就領導對麝香、牛黃等名貴稀缺中藥的成分研究,首次從麝香中分離出雄素酮和5β-雄素酮等,並在中國藥學會1962年年會論文集中摘要報導,而日本直至70年代中期才發表較詳細的論文。塗國士通過對牛黃成分的研究,結合藥理和臨床試驗,提出了牛黃的人工配方初步方案,它是現行人工牛黃處方的早期基礎。其後,結合工作需要和研究生培訓,他還曾進行連翹、酸棗仁、暴馬子、元胡、苦地丁、黨參以及生脈飲等多種常用中藥及成方的成分分離、純化、結構測定、分析方法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塗國士之所以要進行植物化學和藥物分析相結合的研究,其目的在於為中藥標準化提供基礎化學資料和數據。如對元胡塊莖,地上部分及其一些習用品種的研究,進行生物鹼的比較探討,發現其各成分的藥理作用不盡一致,而元胡中有的成分與苦地丁的成分相近,進而提出了其分類的化學證據,為其正確定名提出新論點。他還發現地道藥材和習用品種的成分和含量均有差異,表明對它們須區分同異,進行多指標篩選。在對黨參的研究中發現,黨參含有與人參相同的生物鹼,這對黨參是否就是人參的傳統歷史懸案提出值得注意的初步線索。對中藥傳統成方生脈飲的研究表明,複方中各種成分可產生協同或拮抗作用,其中有效成分人參皂甙的種類和含量有所改變。這些研究對中藥的正確分類定名,合理處方,充分發揮主治功能,對症使用、資源開發等均有重要意義。塗國士指導和組織科研人員及研究生從事上述傳統中藥化學成分的標準化研究,為發掘祖國醫藥遺產做出了貢獻。

學術交流

《中國藥理學通報》 《中國藥理學通報》

塗國士曾多次應邀出國,參加多方面的學術交流和考察活動。1973—1974年曾赴阿爾及利亞、埃及、坦尚尼亞考察傳統藥物。他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委員,曾參加1974年以來的歷次專家會議,交流經驗,參加各項協作活動。對國際藥典和一些協作實驗,他本著外為中用,以外促內的精神,結合中國實際,盡力承擔各項協作試驗,藉以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提高我們的工作水平。在參加國際學術活動中,他注意吸收別國長處。如他借鑑國外細菌內毒素鱟試劑檢查法,利用東方鱟製成鱟試劑,促進了中國資源開發,並為國內開展內毒素檢查創造了條件。特別應當指出的是,他向中國領導部門介紹過許多世界衛生組織推廣的先進經驗。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經他介紹被採納推廣,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又如,世界衛生組織採用基本藥物名錄(是指一批療效確切、毒副反應清楚、價格較廉、適合國情、臨床上必不可少的藥物名錄)的做法,他也向有關領導部門推薦並被採納。現中國已制訂出自己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並編寫了《國家基本藥物》一書。這一做法成為中國衛生主管部門有計畫地指導醫務人員合理用藥的有效措施之一。

塗國士在年事已高、健康不太好的情況下,還參加了衛生部在1981年組織的考察組,赴美國、日本等地考察新藥審批與藥政管理。出國前後,他翻譯整理了大量檔案資料,為中國擬定新藥審批管理辦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材料。

為使廣大外國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國藥品標準情況,在藥典委員會主持下,他主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8英文版》。此書於1988年對外出版發行。這是中國藥典第一次發行外文版,也是國家標準首次以英文形式對外介紹,受到國外藥學界的普遍歡迎。塗國士對該書的出版傾注了大量心血。

塗國士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1985年,以65歲高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多年的心愿。他現雖已年逾古稀,仍以滿腔熱情潛心科學技術研究,更加勤奮地工作,繼續負責主編中國藥典外文版。願他在為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中,寫下更加燦爛的新篇章。

人物年表

1919年6月21日 生於北京。

1938—1942年 在四川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學習。

1945—1947年 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藥學系學習,獲倫敦大學藥學士學位。

1947—1949年 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化學系學習,獲倫敦大學理學士(化學專業)學位。

1949—1950年 在英國格拉斯哥皇家技術學院化學系研究。

1951—1953年 任衛生部藥物食品檢驗所調查研究課課長。

1954年 任衛生部藥品檢驗所(1962年起改名衛生部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化學藥物室主任,1986年起任研究員。

1952—1990年 任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

1984—1988年任 第十七屆中國藥學會理事。

主要論著

《藥物分析雜誌》 《藥物分析雜誌》

1 嚴克東,顧民心,塗國士等.麝香中甾類雄性激素樣物質的分離鑑定.中國藥學會1962年年會學術論文集.

2 楊景勛,梁文藻,塗國士等.白消安的合成.藥檢工作通訊,1980,10:18.

3 朱霽虹,梁文藻,塗國士等.酒石酸銻鉀的質量研究1.酒石酸銻及其中間體的純度檢查.藥物分析雜誌,1982,2:79.

4 朱霽虹,梁文藻,塗國士等.酒石酸銻鉀的質量研究2.純品製備和臨床觀察.藥物分析雜誌,1982,2:278.

5 梁文藻,朱霽虹,塗國士等.酒石酸銻鉀的質量研究3.光學異構體及穩定常數.藥物分析雜誌,1982,2:261.

6 梁文藻,董慧,塗國士.連翹成分分析I.連翹式和連翹脂素的分離鑑定和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5,5:1.

7 梁文藻,周金國,塗國士.連翹成分分析2.蘆丁的分離鑑定和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5,5:79.

8 梁文藻,董慧,塗國士.連翹成分分析3.熊果酸的分離鑑定和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5,5:67.

9 梁文藻,塗國士.連翹成分分析4.連翹酯甙的分離鑑定和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6,6:263.

10 梁文藻,凌大奎,田頌九,塗國士.暴馬子有效成分研究2.暴馬醛酸甲酯的分離與結構鑑定.藥學學報,1986,21:906.

11 傅小勇,梁文藻,塗國士.元胡生物鹼的化學研究2.東陽元胡地上部分的生物鹼.藥物分析雜誌,1986,6:6.

12 傅小勇,梁文藻,塗國士.元胡生物鹼的化學研究4.元胡地上部分生物鹼的薄層光密度法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6,6:66.

13 傅小勇,梁文藻,塗國士.元胡生物鹼的化學研究5.元胡季胺生物鹼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6,6:195.

14 傅小勇,梁文藻,塗國士.元胡生物鹼的化學研究1.東陽元胡塊莖中的生物鹼的化學研究.藥學學報,1986,21:447.

15 傅小勇,梁文藻,塗國士.元胡生物鹼的化學研究6.元胡叔胺生物鹼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藥學學報,1986,21:527.

16 朱永新,嚴克東,塗國士.麥冬中高異黃酮的分離與鑑定.藥學學報,1987,22:679.

17 曾偉光,梁文藻,塗國士.苦地丁生物鹼的薄層光密度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7,7:323.

18 俞波,郭希聖,塗國士.麝香雄甾烷化合物的高效薄層定量方法的研究.藥物分析雜誌,1988,8:337.

19 朱永新,嚴克東,塗國士.生脈散複方製劑的化學研究1.生脈散中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薄層光密度法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8,8:71.

20 塗國士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8年英文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

21 傅小勇,賀正全,梁文藻,塗國士.延胡索分類的化學證據.雲南植物研究,1989,11:193.

22 劉敬,梁文藻,塗國士.黨參中蒲公英萜醇及其乙酸酯、木栓酮和豆甾醇的薄層光密度法測定.藥物分析雜誌,1989,9:227.

人物評價

塗國士是一位德高望重、正直、勤勞的愛國科學家。為了從事研究,他獻出了許多業餘時間及節假日。他為人樸實,謙虛謹慎,講求實效,不謀私利。他從不以長者自居,非常平易近人,遇到疑難問題向他請教,他總是誨人不倦,盡心竭力,既放手發揮下級人員的積極性,又勇於為下級承擔責任。他勤儉節約,嚴守紀律,每次出國參加學術活動均將節約的外匯上交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