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王傳統祭祀文化

堯王傳統祭祀文化

遺產編號:Ⅹ-2 遺產類別:民俗 遺產級別: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 山西 · 臨汾
文化遺產名稱:堯王傳統祭祀文化
遺產編號:Ⅹ-2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臨汾市
遺產級別: 省

簡介

堯王為傳說中父系社會後期“陶唐氏”的部落聯盟領袖,名放勛,史稱唐堯,都於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西南)。堯是《尚書》開篇首載的仁君,被炎黃子孫尊為“三皇五帝”之一。
臨汾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被稱為“華夏第一都堯都”。堯是華夏民族的文明始祖,其仁如天,功德載物,不僅為司馬遷等歷史學家載錄於史卷,而且成為歷代人們頂禮膜拜的神靈,對中華民族的農業文明、封建國家的政治生活以及中華民族性格和價值觀念的形成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農耕文明民生富庶、社會和諧的象徵。關於帝堯的神話傳說不僅在古代典籍中有豐富的記載,而且時至今日在民間還流傳著大量口頭文本,主要有感生傳說、農業事功傳說、政治功績傳說三大類型,此外還盛行著延續久遠的祭堯儀式。
長期以來堯王作為五帝之一,他的賢明品格為歷代帝王所景仰和仿效,成為封建社會的官方正祀之神,民間祭祀也經久不衰。例如洪洞縣甘亭鎮羊獬村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堯王生日,都有大型的祭堯儀式。在清朝末年與民國時期,堯陵附近郭行、北喬二里管轄的郭行村、上村、岳壁村等負責管理堯陵祭奠與逢會的事情,每年清明節與農曆八月十五祭祀堯王成了民間集體性質的行為,場面盛大、熱鬧非凡。祭堯歷代都被列入國家祀典,規模盛大,場面隆重,祭品豐厚齊全。堯王祭祀儀式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停止和消失過一段時間,改革開放後,帝堯的崇拜與祭祀又再次得到地方社會的重視,並對祭祀活動進行了規範和引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