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地震學

基礎地震學(seismology),研究固體地球介質中地震的發生、地震波的傳播以及地震的巨觀後果等課題的綜合性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地質學和物理學的邊緣科學。

概述

基礎地震學(seismology),研究固體地球介質中地震的發生、地震波的傳播以及地震的巨觀後果等課題的綜合性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地質學和物理學的邊緣科學。

內容

 (1).地震災害研究
地震災害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實在是太可怕了,人類對地震的研究始於對它的恐懼。人們研究地震災害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地震調查
直接對地震區域各種地震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和評估。這是了解掌握地震發生全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特別是震中及極震區的調查。調查是綜合性的,目的有判斷地震的性質、成因,為了防震、抗震或地震的預報。
地震區劃
按一定標準劃出各個地震活動帶的活動情況和危險程度。地震區劃方法各異、通常以地震的地理分布、次數和強度為依據、即以統計的方法劃分地震帶。還可以用地震地質的方法,也就是根據地震地質條件結合統計結果,進行地震的地區劃分。也有根據地震能量和頻度分布情況來劃分的。
地震預防
專門研究地震對建築物,人造結構的影響和破壞規律。為了尋求最科學最合理的抗震設計,在地震發生時不致於受到嚴重破壞,是地震作用條件下的結構動力學及結構材料力學問題。
地震預報
地震學研究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目標就是儘可能準確的預報地震。為地震預報提供依據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有的是尋找與地震內在因素有關的現象和數據,如地形變、地應力、能量積累、斷層移動、大地構造因素等等;有的是尋找與地震發生的外部因素有關的現象和數據,如氣象條件、天文情況等等;有的則是依據地震前的許多前兆現象來預報。
地震控制
這還是地震學研究的一個相當遙遠的目標。用各種方法,改變地震發生的地點,改變發震的時間,改變地震釋放能量的過程,化大為小,化整為零,減少地震的破壞和損失。
地震物理
地震的發生過程基本上是一種物理過程。可以作為一種物理現象來研究,有以下幾個方面:
a.地震波理論
研究地震波在地球表面和內部的傳播過程,傳播規律,能量的傳遞過程。
b.地震機制
研究地震的成因,震源附近地區應力和應變情況,地震發生的力學過程。
c.地震現象的固體物理學
由地震發生過程中得到的全球性的各種數據,推斷地球內部物質的物理性質,如溫度、壓力、密度、剛性、彈性模量隨深度大小的變化規律,以及在特殊條件下地球深處高溫高壓下固體介質的各種特性和變化規律。
d.地震信息
地球的地殼、大洋、地殼內的地幔、地核都能傳遞地震信息,研究地震信息在地球本身傳遞的規律,有助於研究地球內部及地殼的構造。
(2).地震學的套用
利用地震學的基本原理探測地下資源,找油、找氣、找礦物,這就是地震勘探。還可以利用地震資料研究地球內部的構造及地殼構造。地震也給出地質活動的信息,有助於地質學的研究。研究地震發生的地質條件,由地質條件及地質活動的情報對地震作出估計和準確的預報是地震地質的重要目標。地下核爆炸與地震產生的衝擊模式是不一樣的,用測震學的方法可以探測到核爆炸,尤其是地下核爆炸。地震學的方法還用來研究礦山的塌陷、地球的脈動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