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生命體徵

基本生命體徵,是指脈搏、呼吸、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SpO2)。主要是通過測定這五項來判定人的生命特徵。

生命四大體徵

生命四大體徵包括 呼吸、體溫、脈搏、血壓,醫學上稱為四大體徵。它們是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論哪項異常也會導致嚴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時某些疾病也可導致這四大體徵的變化或惡化。因此,如何判斷它們的正常和異常,已成為每個人的必備知識和技術。同時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的逐漸正常也代表著疾病的好轉,表示由危轉安。如心跳驟停時,出現意識喪失、無血壓等症狀,表示由安轉危,經搶救後,逐漸恢復正常,總之,院外急救人員對生命四大體徵認真觀察,做出正確判斷,有利於發現疾病的安危和採取針對性的搶救措施。大量實驗研究和臨床證實,心跳由各種傷病因素驟停後,呼吸也即終止,腦組織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心跳停止3秒鐘即發生頭暈;10~20秒鐘即發生錯厥,血壓下降;40秒鐘出現抽搐,摸不到脈搏;呼吸驟停60秒鐘後,大小便失禁,體溫下降,甚者生命終止等。可見呼吸、脈搏、體溫、血壓這四大生命體徵,在正常情況下,互相協調,互相配合,互為作用,來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維持生命;而在人體異常情況下,它們也會互相影響,互相抵毀,繼之發生危險症候群,甚者危及生命。所以說,呼吸、體溫、脈搏、血壓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礎。

spO2

血氧飽和度(SpO2) 測定是將探頭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為盛裝血紅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長660 nm的紅光和940 nm的近紅外光作為射入光源,測定通過組織床的光傳導強度,來計算血紅蛋白濃度及血氧飽和度。可用於各種病人的血氧監護。一般認為SpO2正常應不低於94%,在94%以下為供氧不足。有學者將SpO2<90%定為低氧血症的標準,並認為當SpO2高於70%時準確性可達±2%,SpO2低於70%時則可有誤差。臨床上我們曾對數例病人的SpO2數值,與動脈血氧飽和度數值進行對照,認為SpO2讀數可反映病人的呼吸功能,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動脈血氧的變化。胸外科術後病人除個別病例臨床症狀與數值不符需作血氣分析外,常規套用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可為臨床觀察病情變化提供有意義的指標,避免了病人反覆採血,也減少護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廣。

正常值

女性稍快。兒童平均90次/分,嬰幼兒可達130次/分,老年人平均55-60次/分。

呼吸與脈搏之比為1:4。正常男性和兒童的呼吸以膈肌運動為主,形成腹式呼吸;女性則以肋間肌運動為主,形成胸式呼吸

血壓:收縮壓為12-18.7Kpa(90-140mmHg),舒張壓為8-12Kpa(60-90mmHg)。脈壓為4-5.3Kpa(30-40mmHg),平均動脈壓:70~110mmHg

低熱(37.3-38℃)、中等高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spo2:>=95%

測量方法

1.測量體溫注意事項

(1)測量前清點體溫計數量,檢查體溫計有無破損,水銀柱是否都在35℃以下。

(2)測量前20—30分鐘應避免劇烈運動、進食、進冷熱飲料、做冷熱敷、洗澡、坐浴、灌腸等。

(3)嬰幼兒,昏迷、精神異常、口腔疾病、口鼻手術、張口呼吸者禁用口腔測量法。

(4)腹瀉、直腸或肛門手術,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腸測溫法。

(5)發現體溫與病情不相符合時,應在病床旁監測,必要時作對照複測。

2.測量脈搏的注意事項

(1)手術後,病情危重或接受特殊治療者需15—30min測量一次。

(2)偏癱患者應測健肢。

(3)不可用拇指診脈。

(4)異常脈搏、危重患者需測1min。

(5)脈搏弱難測時,用聽診器聽心率1min。

(6)脈搏出現短絀時,應由2人同時測量,記錄方法為“心率/脈率”。

3.測量呼吸的注意事項

(1)由於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識控制,所以測呼吸時不應讓患者察覺。

(2)小兒及呼吸異常者應測1min。

(3)呼吸微弱或危重患者,可用少許棉花置於鼻孔前,觀察棉花被吹動的次數,測1min。

4.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

(1)為有助於測量的準確性和對照的可比性,應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2)偏癱患者應選擇健肢測量。

(3)排除影響血壓值的外界因素。①袖帶太窄需要較高的壓力才能阻斷動脈血流,故測得血壓值偏高。②袖帶過寬使大段血管受壓,以致搏動音在達到袖帶下緣之前已消失,故測出血壓值偏低。③袖帶過松使橡膠袋充氣後呈球狀,以至有效的測量面積變窄,測得血壓偏高。④袖帶過緊使血管在未充氣前已受壓,故測出血壓偏低。

(4)如發現血壓聽不清或異常時,應重測。先驅淨袖帶內空氣,使汞柱降至“0”,稍休息片刻再行測量,必要時作對照複查。

(5)防止血壓計本身造成的誤差,如水銀不足、汞柱上端通氣小孔被阻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