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爾金特

培爾金特

《培爾金特》是“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一生中最優秀的劇作之一,通過描繪紈絝子弟培爾金特放浪、歷險、輾轉的生命歷程,向人們展示了當時社會光怪陸離的生活風貌,也留下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人為什麼而活,應該怎樣生活?因為主人公多重的性格和複雜的經歷,一度成為最有爭議的一部劇作。

個人簡介

《培爾金特》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重要作品,它通過紈絝子弟培爾金特放浪、歷險、輾轉的生命歷程,探索了人應該怎樣生活等哲學命題。

在一場葬禮的空間交錯中,老年的培爾金特首先登台,他痛苦的回憶著自己的一生……慈愛而嘮叨的母親,美麗而單純的索爾維格。孫海英飾演的培爾金特放蕩不羈,壞事可謂做盡,他誘拐又拋棄他人新娘、與妖女私通、販賣奴隸大發不義之財,最後卻一無所有,最終在苦苦等待他的愛人索爾維格(呂麗萍飾)懷中找到了心靈的寧靜。

劇情介紹

鄉村破落戶子弟培爾·金特生性粗野,放浪不羈而又富於幻想。其行徑為眾人所不齒,惟少女索爾維格對他另眼相看,並產生愛情。一日,培爾在朋友的婚宴上劫持新娘英格麗特上山同居又拋棄了她。後無意闖入山妖的洞窟,因拒絕與妖女成婚,遭眾妖凌辱與折磨,差點喪命,幸而傳來黎明的鐘聲,妖魔星散而去,培爾才死裡逃生。

培爾回到林中小屋,與純真溫順的索爾維格相聚。不料,妖女抱著畸形兒追來,詐稱嬰兒系培爾所生,嚇得培爾逃回老母奧斯身邊。但培爾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險。奧斯終日盼兒歸來,積思成疾。在她彌留之際,培爾趕到家中。奧斯聽著兒子送自己去天堂赴宴的奇談,溘然長逝。

在母親去世後他流浪海外成為資本家、先知、學者,進過瘋人院,經過了離奇古怪的生活。培爾遠渡重洋,在非洲發財致富被搶劫一空。培爾混入阿拉伯人部落,謊稱是他們的先知,騙得眾人的尊敬和信賴,並與酋長之女阿尼特拉相愛。以後,培爾輾轉來到美洲,在加利福尼亞淘金成為百萬富翁。經歷了種種冒險之後,陪爾漂洋過海回國,途遇風暴,船隻沉沒,他又變得一貧如洗。

晚年回到家鄉,家鄉人全不認識他只留下一串關於培爾的傳說。這時一鑄鈕扣的人找到培爾告訴他,他的一生已完結並將鑄成鈕扣,因為他一生都未保持真面目。培爾盡力逃避這個結局,惶恐走投無路時遇索爾維格,在她的歌聲中培爾得到寧靜,同時鑄鈕扣人也在叫他“在下一個十字路口見”。

最後,培爾循著索爾維格的歌聲,來到林中小屋,在忠貞的戀人索爾維格懷中找到的真正的歸宿。

《培爾·金特》是易卜生離開挪威三年後各種情感堆積的一次總爆發。在這部戲中,他饒恕了他的母親(奧斯),表達了對其妹的思戀之情(索爾薇格),發泄了對其父的憤懣和蔑視(約翰·金特),也抒發了自己多年來對祖國挪威的愛恨交加的複雜情感,更表現了對自己近40年人生歷程的審視和思索:“生活就是同心靈中的各種妖魔鬼怪爭戰,寫作就是對自我進行審判。”

2

在十九世紀初葉,培爾金特是個農村青年,他生性粗野、放浪形骸,富於幻想、愛信口開河地撒謊,同時也很窮。有一天,他在一個婚禮上,把新娘拐走了。但他並沒有與那姑娘白頭偕老,而是拋棄了她,逃入深山。他闖進妖宮,幾乎要埋沒人性。他與山妖為伍,還與山妖的女兒有了私生子。他在老人院裡為母親送葬,然後他開始滿世界地流浪,闖蕩天下。他流落到阿拉伯,混入阿拉伯人部落,謊稱是他們的先知,騙得眾人的尊敬和信賴,並與酋長之女阿尼特拉相愛。以後,靠走私黑奴和珠寶成為富翁,又在一次沉船中失去了一切。他關在開羅瘋人院裡,卻被瘋子們擁戴為王。老年培爾回到家鄉,故人相見不相識,只得悵煞離去。魔鬼這時指出因他從未實現自己的誓言——保持自己的真正面目,要把他扔進熔爐。培爾年輕時代的情人,多年來一直忠誠於他的索爾維格來迎接他,當他筋疲力盡地把臉貼在索爾維格的膝蓋上,終於找到了安息之處。”

一個白人做夢的窮小子,一個扯皮打謊的二流子,一個聲名狼藉的浪蕩子,一個胡作非為的壞兒子,這就是培爾金特,一個可愛的、讓你恨不起來的混小子。走進培爾金特奇異的生命歷程,看看培爾金特式的自我,培爾金特式的母子之情,培爾金特式的愛情,培爾金特式的人生選擇。用中國式極致浪漫主義情調的形式,全新演繹了西方式極致浪漫主義色彩的命運之歌,給我們帶來一個極致感官衝擊和心靈震撼的不眠之夜。

易卜生簡介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挪威人,他從一個考不上大學的藥房學徒工,歷經磨難,奮鬥不息,永不言棄,最終成長為一個名貫歐洲甚至世界的戲劇大師。

易卜生研究者李兵曾這樣評價他:易卜生首先是一個戲劇之魂,他為戲劇而生,為戲劇而活;他從一個為生命大唱激情讚歌的精靈,最終轉變為一個專注地觀察內心,並凝神聆聽內心那“細小的聲音”的心理現實主義戲劇大師;作為戲劇家的易卜生的成長變化過程,其實也是歷史與環境使然,只不過作為一個戲劇之魂和藝術精靈,他更能超越塵世的羈絆,時時立足於“那高處”;而給他力量和靈感的卻是他一生渴求並最終發現的“愛”。因而,他在劇作中所描述的一切人和事,在今天仍然“屬實”,仍然具有“參照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易卜生又不僅是一個戲劇大師、藝術精靈和心理學家,他還是一位先知。

易卜生著作的特點:

(1)一切以人物內心為依歸;

(2)複雜性與神秘性,即它在詮釋上的多重性

(3)啟示性與釋放性;

(4)強烈的個人化色彩,即它的個人主義激情和個人經歷的底色等等。

易卜生名言:

1、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

2、如果你懷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點確實不穩固了。

3、社會猶如一條船,每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4、偉大的事業,需要決心,能力,組織和責任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