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歸族

城歸族

城歸族,類似於“海歸”這個詞,就是從城裡返回鄉下的創業農民工群體。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農門”的農民工帶著新的見識、資金和夢想踏上返鄉路,成為新一代的“城歸族”。然而,資金短缺、缺乏人脈、經驗不足、市場壟斷等隱形屏障橫亘在他們面前,加之部分人自身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讓這些看似風光的“城歸族”陷入困境。

基本信息

背景

城歸族城歸族
20世紀80年代末,城市勞動力市場開始形成,外出務工曾經是許多農民改變生活條件的出路,一些農民工在城市開闊了眼界、掌握了技能、積累了財富,也具備了以更加積極主動和開創性的方式參與經濟建設的能力,隨著近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梯度轉移的趨勢日益凸顯,以及農村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這群農民工開始返鄉創業,成為一支推動勞務輸出地快速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開始,中國外出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外出農民工人數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個百分點。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人社部對10省500個行政村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自主創業人數同比增長3.1%,一些勞務輸出大省返鄉創業的人數更多,如貴州上半年返鄉創業人數同比增長58%。雖然基數小,但增長趨勢十分明顯。

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志明在相關會議上表示,目前(2015年10月)全國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已達200萬人左右。

創業項目

高效農業開發

廣東茂名高州市根子鎮高坑村80後青年張莨凡原本是一名快遞員,在工作中熟悉了生鮮快遞的物流流程後,他回到家鄉,和幾個同伴合夥創辦了微果水果農業合作社和微果網。據調查,一半以上高效農業開發項目是由外出回鄉的人先搞起來;鄉鎮貿工農一體化的特色農業,其龍頭不論是企業、協會還是合作社,帶頭人打過工的占60%以上。

鄉村旅遊

農村旅遊也是返鄉創業的一大“藍海”。鄉村旅遊可以帶動當地人居環境、醫療就業、公共設施跨越式發展,通過消費集聚、服務集聚等效應,擴大整個區域的經濟體量和綜合價值,‘集腋成裘’帶動消費增長。

政策鼓勵

城歸族城歸族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並將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畫綱要》,實現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意見指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減征企業所得稅、免徵增值稅、營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文化事業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稅費減免和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

除稅費減免外,《意見》還從降低創業門檻、加大財政支持和返鄉創業金融等方面提出了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意見》說,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應推動“一址多照”、集群註冊等住所登記制度改革,放寬經營範圍,鼓勵返鄉農民工等人員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和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同時,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辦的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此外,創業擔保貸款也將惠及農民工。《意見》提出要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最佳化貸款審批流程,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人員,可按規定給予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按規定安排貸款貼息所需資金。

面臨困境

儘管返鄉創業局面崢嶸初現,給經濟成長注入新活力,但要實現長遠發展,還需克服資金短缺、創業經驗不足等“路障”。

資金缺乏

城歸族城歸族
資金缺乏是返鄉創業面臨的首個“攔路虎”。在一些地區,創業者要獲得政府貼息創業貸款,須有本市戶籍的國家公職人員及其他具有穩定收入的個人提供擔保,這對沒有城市人脈的農家子弟來說是一道屏障。“創業初期是最需要補貼扶持的關鍵時期,可申請補貼存在投資額、經營規模等門檻,而且補貼之於創業只是杯水車薪。

經驗不足

創業經驗不足是返鄉農民工的另一苦惱。眾多遊客在節假期間蜂擁而至,凸顯了專業公司來打造和管理旅遊資源的需要,深度開發鄉村旅遊資源需要在最佳化景觀、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發力”,這少不了外來市場介入品牌建設和經營,當前村里也正與旅遊開發公司協商整體打造村莊旅遊資源的協定,但如何與旅遊開發公司進行利益協調、如何設定股本結構和決策機制等,單憑個人經驗很難準確把控。

規劃不科學

各地創業孵化器、加速器等野蠻增長,部分地區創業園區遇冷。以四川省為例,據《工人日報》報導,四川省建有返鄉農民工創業園17個,但大多處於入駐率低、空置率高的尷尬狀態,其中宜賓、瀘州、自貢、樂山和成都的8家創業園入駐企業均未達設計容量的20%;位於成都市金堂縣竹篙鎮的創業園入駐企業從最初的42家減少至38家;四川省自貢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裡的商戶經營情況不樂觀,計畫帶動的1.5萬崗位未實現一半。分析人士認為,孵化器越來越多,創業者卻不夠用了,這說明部分地方創業孵化體系布局與當地實際情況不吻合,規劃不科學。

隱性障礙

返鄉創業存在隱形障礙,由於起步較晚,一些地方已被當地幾家撐臉面的壟斷性企業控制,市場飽和度較高,返鄉創業者在交易、融資中與大企業缺乏平等談判地位,難以與“巨頭”競爭,只能劍走偏鋒,在夾縫中求新求異。

值得關注的是,返鄉創業火爆的背後還須謹防泡沫。一位創業者表示,創業初期加了很多創業的微信和qq群,希望能夠互相學習,但後來發現,群里不少創業者過於浮躁,很不理性,沒有想好商業發展模式就盲目找投資,砸錢做廣告,在“打雞血”般的迅速擴張後陷入困境,其中不乏一些沒有經驗的在校學生,顯得過於急功近利。創業還是要腳踏實地,考量風險,不能盲目跟風。

應對措施

2015年以來,中國出台《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等多項檔案,對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加以支持。對此,業內專家認為,未來應落實完善相關政策,細化激勵措施,通過抓好培訓、完善融資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等,真正讓農民工回得來、留得住、創得成。

創業培訓

城歸族城歸族
在激勵返鄉創業的機制方面,有基層幹部表示,可鼓勵一批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進入農業職業教育院校學習,畢業後國家補貼一部分創業資金或利用項目幫扶,支持其回鄉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從“上學、創業、富農”進行立體培育。同時強化返鄉創業的輿論引導,如開展評選表彰返鄉創業有貢獻人員、成功創業者經驗分享會等活動,用榜樣的力量激勵更多農民工返鄉創業。

還有創業者建議,建立多層次的培訓機制,一方面整合社會職業教育和專業培訓機構等各種培訓資源,對具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人員開展就業技能等系列培訓服務,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返鄉創辦企業所需人員的培訓,提供勞務保障,避免返鄉創業遭遇“招工難”。

配套設施

除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電商、旅遊等返鄉創業項目亟須完善的道路、物流、產業配套等硬體支撐。在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方面,返鄉創業者必須突破交通運輸、配套設施等方面的掣肘,改善鄉鎮創業的“硬體”。

金融支持

不少創業者提出,農業創業風險高、利潤低,當務之急要破解融資的基層“梗阻”,建議政府撥款設立專項基金用於返鄉創業人員的貸款擔保,引導銀行對合乎要求的返鄉創業者從貸款額度、還款時間上放寬限制,消除金融機構的顧慮。

政府引導

返鄉創業園的科學規劃對返鄉創業也十分關鍵。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教授都陽表示,在建立和支持返鄉創業園時,要堅持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合理使用土地等稀缺資源,讓鄉村的經濟活動也能發揮集聚效應。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鄧於君也認為,應結合當地既有資源和實際情況進行創業園區定位,實現區內創業項目互補發展,謹防產業“孤島”或同質化競爭,同時引進園區創業導師,導師可指導農民工創業計畫、推薦創業項目等。

專家認為,有關部門引導鄉鎮找準自身定位,制定返鄉創業的產業規劃和投資指引,搭建沿海省份與內地的產業梯度轉移對接合作平台,能更快吸引到具有輻射能力的龍頭企業在鄉鎮發展壯大,並打造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鄉鎮產業名片,由此實現產業要素集聚,培育出規模化、鏈條化的優勢產業集群。這不僅能降低返鄉創業者單打獨鬥的市場風險,創業者之間也得以資源循環共享、經驗共享,形成“抱團”優勢,從而推動返鄉創業集聚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