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熱島現象

由於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交通擁塞,大氣污染嚴重,且城市中的建築大多為石頭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熱傳導率和熱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築物本身對風的阻擋或減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可高2攝氏度,甚至更多,在溫度的空間分布上,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從而形成城市熱島效應。

簡介

晴朗無風的夏日海島上的地面氣溫,高於周圍海上氣溫,並因此形成海風環流以及海島上空的積雲對流,這是海洋熱島效應的表現。近年來,由於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交通擁塞,大氣污染嚴重,且城市中的建築大多為石頭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熱傳導率和熱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築物本身對風的阻擋或減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可高2攝氏度,甚至更多,在溫度的空間分布上,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從而形成城市熱島效應。熱島效應是由於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在冬季最為明顯,夜間也比白天明顯,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氣候條件是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熱島形成的內因。一般認為熱島成因有三:一是城市與郊區地表面性質不同,熱力性質差異較大。城區反射率小,吸收熱量多,蒸發耗熱少,熱量傳導較快,而輻射散失熱量較慢,郊區恰相反;二是城區排放的人為熱量比郊區大;三是城區大氣污染拖物濃度大,氣溶膠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溫作用。
大氣污染在城市熱島效應中起著相當複雜特殊的作用。來自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氣污染物在城區濃度特別大,它像一張厚厚的毯子覆蓋在城市上宛,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陽直接輻射,城區升溫減緩,有時可在城市產生“冷島”效應。夜間它將大大減少城區地表有效長波輻射所造成的熱量損耗,起到保溫作用,使城市比郊區“冷卻”得慢,形成夜間熱島現象。

從城市氣象規劃設計出發應考慮:

(1)要保護並增大城區的綠地、水體面積。因為城區的水體、綠地對減弱夏季城市熱島效應起著十分可觀的作用。
(2)城市熱島強度隨著城市發展而加強,因此在控制城市發展的同時,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築物密度。因為人口高密度區也是建築物高密度區和能量高消耗區,常形成氣溫的高值區。
(3)如北京市位於平原中部,三面環山。由於山谷風的影響,盛行南、北轉換的風向。夜間多偏北風,白天多偏南風。因此,在擴建新市區或改建舊城區時,應適當拓寬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加強城市通風,減小城市熱島強度。
(4)減少人為熱的釋放,儘量將民用煤改為液化氣、天然氣並擴大供熱面積也是根本對策。
城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在近地面溫度圖上,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則是一個高溫區,就象突出海面的島嶼,由於這種島嶼代表高溫的城市區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高出1°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區的氣溫有時甚至比郊區高出6°C以上。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築物阻礙氣流通行,使城市風速減小。由於城市熱島效應,城市與郊區形成了一個晝夜相反的熱力環流。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熱島效應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城市熱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受城市下墊面特性的影響。城市內有大量的人工構築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種建築牆面等,改變了下墊面的熱力屬性,這些人工構築物吸熱快而熱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它們比自然下墊面(綠地、水面等)升溫快,因而其表面溫度明顯高於自然下墊面。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工熱源的影響。工廠生產、交通運輸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燒各種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熱量。
此外,城市裡中綠地、林木和水體的減少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築、廣場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綠地、水體等卻相應減少,緩解熱島效應的能力被削弱。
當然,城市中的大氣污染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機動車、工業生產以及居民生活,產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塵等排放物。這些物質會吸收下墊面熱輻射,產生溫室效應,從而引起大氣進一步升溫。
原則上,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城市熱島效應。但是,對居民生活和消費構成影響的主要是夏季高溫天氣下的熱島效應。為了降低室內氣溫和使室內空氣流通,人們使用空調、電扇等電器,而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如目前美國1/6的電力消費用於降溫目的,為此每年需付電費400億美元。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也有不利影響。有關研究表明,環境溫度高於28°C時,人們就會有不適感;溫度再高還容易導致煩躁、中暑、精神紊亂等症狀;氣溫持續高於34°C,還可導致一系列疾病,特別是使心臟、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上升,死亡率明顯增加。此外,氣溫升高還會加快光化學反應速度,使近地面大氣中臭氧濃度增加,影響人體健康。
城市熱島效應是城市氣候典型的特徵之一。它是城市氣溫比郊區氣溫高的現象。城市熱島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現代化大城市中,人們的日常生活所發出的熱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築群密集,瀝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可吸收更多的熱量),而反射率小,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儲存太陽能比郊區多,夜晚城市降溫緩慢仍比郊區氣溫高。城市熱島是以市中心為熱島中心,有一股較強的暖氣流在此上升,而郊外上空為相對冷的空氣下沉,這樣便形成了城郊環流,空氣中的各種污染物在這種局地環流的作用下,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沒有很強的冷空氣,城市空氣污染將加重,人類生存的環境被破壞,導致人類發生各種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