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

城市公交

泛指指城市範圍內定線運營的公共汽車及軌道交通等交通方式。但無論哪種解釋,公共運輸都是人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有收費提供公共運輸服務的運輸方式,也有極少數免費服務。公共運輸系統由通路、交通工具、站點設施等物理要素構成。

基本信息

緣起

城市公交城市公交
公共汽車的概念系由公共馬車(Omnibus)發展而來。雖然在1662年的法國巴黎,就有類似公共馬車(Omnibus)的運輸服務“五索爾馬車”出現,一度頗受大眾歡迎,然而由於巴黎議會頒布的法令不允許“士兵、隨從、僕人和其他勞動者”使用這項服務以及車資漲價,使得“五索爾馬車”在15年後便走入歷史。而公共馬車(Omnibus)變得普及則是1820年代的事。

1824年,英國道路收費站管理人JohnGreenwood,在曼徹斯特(Manchester)與彭德爾頓(Pendleton)經營公共馬車(Omnibus)服務,駕駛人應乘客請求隨時讓乘客上下車。

1826年,法國退休軍官StanislasBaudry在法國西北部的南特(Nantes)市郊開辦磨麵坊,將蒸汽機排出的熱水供人洗澡而興建公眾浴場,並提供南特市中心與公眾浴場之間的接駁馬車服務。當他發現有些市民利用他的接駁馬車作為移動手段,但並非前往他開設的公眾浴場,他開始將接駁馬車事業化,成立企業提供公共馬車(Omnibus)服務。

1829年7月4日,世界第一輛校車的製造商,英國人GeorgeShillibeer的公共馬車(Omnibus)出現於倫敦街頭,他開設了帕丁頓與英格蘭銀行之間的路線,並於沿線設新路(NewRoad)、薩默斯鎮(SomersTowns)與市路(CityRd)等停靠站,每日每個方向4班。不到十年,這一服務在法國、英國及美國東岸各大城市(如巴黎、里昂、倫敦、紐約)得到普及。

在公共馬車(Omnibus)普及化後,蒸氣式公共汽車(Steambuses)與無軌電車(Trolleybuses)陸續問世。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引擎(發動機)技術逐漸成熟,平治於1895年做出第一輛以內燃機驅動的公共汽車BenzOmnibus。

現在大部分公共汽車仍以汽油、柴油引擎為動力。近年有些國家開始研發使用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油電複合動力和純電力驅動的公共汽車。

發展

城市公共運輸是滿足人民民眾基本出行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是交通運輸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與城市運行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推進城市公共運輸行業健康發展,保證城市公共運輸平穩有序運行,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文明、保障廣大人民民眾基本出行權益至關重要。

2010年,全國擁有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42.05萬輛、45.82萬標台,比上年底分別增長2.1%和3.2%。擁有軌道交通運營車輛8285輛、21165標台,分別增長51.2%和55.8%。出租汽車運營車輛122.57萬輛,增長2.7%。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城鄉、區域一體化進程迅速推進,城鎮化和機動化進程逐步加快,將是我國城市公共運輸加快發展和迅速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實現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健康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城市公共運輸“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基本確立公共運輸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公共運輸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推進城市交通向更便捷、更清潔、更和諧的方向發展。其中,1000萬人口以上城市、300萬人口以上城市、100-300萬人口城市以及100萬人口以下城市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分別要達到40%以上、35%以上、25%以上以及達到15%以上。綜合來看,中國城市公交行業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

結構特點

世界各國城市公共運輸事業的發展進程,受本國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影響,差異較大,而且由於城市所在的地理環境和政治經濟地位不同,城市公共運輸結構也各具特色。在城市公共運輸結構中一般主要包括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快速有軌電車、地下鐵道和出租汽車等客運營業系統。隨著城市的發展,鐵路市郊旅客運輸亦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在一些有河湖流經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中還包括有輪渡。在山區城市中,索道和纜車的運輸也有所發展。磁懸浮客運交通以及無人駕駛的出租客車系統正處於試用階段。

中小城市中一般以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等為主要客運工具,其特點是靈活機動,成本相對較低,一般是城市公共運輸的主題。

快速大運量公交通系統、包括捷運、輕軌、高速鐵路,該系統可以快速的運載大批量乘客,出現雜我國一些特大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它運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並可促進城市土地開發及商業經濟帶的形成,但造價很高,一般作為城市公共運輸的骨架。

輔助公共運輸系統包括出租汽車、三輪車、機車、腳踏車,以滿足乘客不同的出行要求,在城市公共運輸中起著輔助和補充的作用。

特殊公共運輸系統包括輪渡、纜車等、該類共交通受到地理條件的約束,一般在特殊條件下使用。

在現代大城市中,快速有軌電車、地下鐵道等系統逐漸發展成為城市交通的骨幹。公共運輸工具有載量大,運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相對污染小和運輸成本低等優點。在交通幹線上這些優點尤其明顯。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有些機關團體的自備客車參與了本單位職工上下班的接送運輸,它在客觀上已經成為城市公共運輸中的一支輔助力量。

交通禮儀

公共運輸是大眾集中的一個地方,因此注重禮儀很重要。

候車時的文明禮儀

候車時要在站台或指定地點等候車輛,不要站在車道上候車。

排隊候車,按先後順序上車,不要擁擠。

上、下車的文明禮儀

等車輛停穩後,依序上下車,不要爭先恐後

遇太擁擠的車輛,不要上車,如強行攀立車門,容易發生危險。

上下車時,先下後上,不要爭搶;由前門上車,後門下車。禮讓婦女、老人和孩子先上車。

上下車要禮讓,不亂跑,不亂跳。

扶助老弱婦孺、殘障者先上車。

下車後,不要從車前或車後穿越道路,等車開走後,才可通過。

車內文明禮儀。

上車後儘量往裡走,不要站在車門口。

乘客乘車應文明禮貌,主動給老、弱、、殘、孕及抱嬰者讓座。

上車後應當注意乘車安全和妥善保管好所帶財物,不要把頭、手、胳膊伸出窗外。

乘客應遵守公共道德,不要在車輛內嬉戲、大聲喧譁,車廂內禁止吸菸,不得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雜物,不得兜售商品和散發廣告。

在車廂內不要和司機閒談及妨礙駕駛員正常操作。

不要為同伴預占座位

保持車廂和站點的環境衛生;雨雪天,妥善放置所攜雨具,以免影響他人。

行業標準

2019年2月21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行業標準《城市公共汽電車車輛專用安全設施技術要求》(簡稱《技術要求》),其中具體規定了城市公共汽電車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的技術要求。該標準將於2019年3月1日正式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