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亞歷山大城

埃及亞歷山大城是埃及的主要港口和全國第二大城市,人口400萬。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亞歷山大城冬季涼爽潮濕,夏季受清新的地中海海風吹拂。

城市簡介

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時,建立了這座城市,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定為首都。後於公元前305至前30年轉成為埃及托勒密王朝首都。當時它是地中海和東方各國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著各地的商人、學者和詩人。城中有壯麗的公共廟壇王宮,宮殿占全城面積l/4以上,其中一部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博學園,它由藏書70萬卷的圖書館、動植物園、研究院幾部分組成。公元前48年,羅馬統帥凱撒率兵占領亞歷山大,燒毀了圖書館,珍藏的典籍付之一炬,造成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

發展變化

但是這座著名城市僅把很少古代的輝煌保存了下來。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後,亞歷山大城衰落了。19世紀早期穆罕默德?阿里著手重建亞歷山大城,優惠的貿易政策,特別是棉花,吸引了大批外國人。亞歷山大城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到黃金時代,朝氣蓬勃,與世界各地頻繁接觸,在勞倫斯?達雷爾的《亞歷山大四部曲》中對亞歷山大城溫室一樣的氣氛有生動的描述。
現在的亞歷山大已無任何古代的遺蹟,希臘和羅馬都已成為過去,但仍有值得一游的價值。往昔照亮港口的燈塔,曾遭回教軍破壞,又加上11世紀的地震造成崩落,現在已經全無蹤影了。燈塔所在的小島叫法羅斯島(Pharos),此後歐洲用Pharos一詞來表示燈塔和航標,可見這座燈塔是多么有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