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癰

垂癰是指小兒初生五七日間,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如懸癰。摻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於舌下者為重舌,生於頰里及上者為重,生齒斷者名重齒,皆刺敷如前。

概述

垂癰又名「紫舌脹」,由心經火盛血壅所致。是指小兒初生五七日間.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如懸癰.以綿裹長針.留鋒粟許.刺出青赤黃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後用鹽湯洗之.摻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於舌下者為重舌.生於頰里及上 者為重 .生齒斷者名重齒.皆刺敷如前.

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風毒邪熱搏於血氣,故治宜清心涼血,消腫解毒,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外敷生蒲黃末,或以桑白皮汁塗乳上吮服。

症狀

醫書論症

以綿裹長針.留鋒粟許.刺出青赤黃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後用鹽湯洗之.
出《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系指舌紫腫脹,疼痛強硬不語,心中煩悶的病證。《醫宗金鑒》卷六十六:“紫色脹屬心經火,熱甚血雍腫硬疼,舌腫滿口宜針刺,血色紫重色紅輕”。

診見

舌質紫暗,舌體腫脹,舌尖伸出齒外1cm,活動不靈,舌面乾燥,邊有齒痕,舌體灼痛,舌體無結節,苔黃;張口自如,發音含糊,口乾口渴,心煩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平素乾燥。

治療

藥方

1.一字散 治垂癰、重舌、重 、重齒.
2.硃砂 硼砂(各五分) 朴硝 冰片(各一字)
3.上為末.用蜜少許.調刷口內.
4.金朱散 治胎驚壯熱.傷寒伏熱.上焦虛熱.及重舌赤眼.口鼻生瘡等症.
5.天竺黃 馬牙硝 甘草(炙各五錢) 鬱金(五錢水煮) 蟬蛻(十四個洗去土) 硃砂(五分) 麝香(少許)
6.上為末.每服三五分.蜜湯調下。

中醫理論

方歌,紫舌脹屬心經火,熱盛血壅腫硬疼,舌腫滿口宜針刺,血色紫重色紅輕。此證由心經火盛血壅,以致舌腫滿口,堅硬疼痛。宜用衣針扎箸頭上,露鋒分許,當舌刺數十刺,令血出,紅色者輕,紫色者重。隨以溫水漱口,搽冰硼散,內用涼膈散去朴硝、大黃,加牛蒡子、荊芥,倍用梔子,服之甚效。 方劑:冰硼散 涼膈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