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園村

坑園村

坑園村位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東石鎮,古稱坑源、康國、庚源,1984年屬東石鎮坑園村委會,村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830畝。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坑園村位於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東石鎮政府駐地東南5公里處,東鄰清透,西接大房,北臨曾厝,西連張塘,公路連線東石至塔頭公路。 轄坑園自然村。村委會設坑園。總人口572戶, 2152人。村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830畝。農作物有甘薯、大小麥、花生。村有製衣廠。有國小。

地名含義

坑園古稱坑源、康國、庚源。現在墓碑仍書“庚源”。康國,意為康莊家園。

歷史沿革

明、清屬十都。民國33年(1944年)屬東石鎮梅峰保;建國後,1956年屬東石蓬山鄉;1961年屬東石公社坑園大隊;1984年屬東石鎮坑園村委會。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3畝(旱地83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00畝,荒山荒地15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2.5%。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37.5 %;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62.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6頭,肉羊100頭); 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8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6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通過籌資籌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生產產品數量和質量,向商品化市場邁進,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全村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18.7%和18.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奮鬥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田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田壩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18.7 %。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7戶,全村人口2250人,其中男性1175人,女性1075人。其中農業人口2150人,勞動力1215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95(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到本村的毓華國小就讀,絕大多數的中學生就讀到晉江市潘徑中學。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7人,其中小學生33人,中學生3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6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70個(勞均0.5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發展芒果產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