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寧漢

坎寧漢

坎寧漢是名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有《圖騰祖先》《七人舞》《夏日晴空》《V號變奏》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堪寧漢堪寧漢

其代表作有《圖騰祖先》《七人舞》《夏日晴空》《V號變奏》等。堪寧漢多年來一直和作曲家約翰·凱奇合作。他們富於革命性地將音樂和舞蹈剝離開來,提倡這兩種藝術的獨立性

美國現代舞編舞大師默斯·堪寧漢2009年7月26日去世,享年90歲。堪寧漢舞蹈基金會27日發表聲明,堪寧漢是在家中自然死亡。之前國家大劇院正在協商堪寧漢和他的舞蹈團明年首次訪華演出的行程,雖然堪寧漢去世,國家大劇院表示仍將努力促成默斯·堪寧漢舞蹈團來京。

舞蹈藝術

堪寧漢堪寧漢

與堪寧漢有過多次交往的歐建平回憶說,堪寧漢是個非常優秀的舞蹈演員,爆發力尤其好:“有個評價的方法,一次躍入空中,他的腹肌能抽搐六次,彈性非常好,70歲時還能登台。”

國家一級演員、中央芭蕾舞團著名舞蹈家徐剛講述了他接觸堪寧漢舞蹈訓練體系的感受,“我在英國上學時,最喜歡堪寧漢的課,動作比較連貫,很多動作接近古典芭蕾,其作品怎么理解都可以,表達的是種情緒。”徐剛還說堪寧漢的作品對舞者要求很高,“訓練時腿抬多高、外開度,都有嚴格的規範和標準。”

堪寧漢的舞蹈思想曾深受中國《易經》的啟發。《易經》中的“易”就是“變”的意思,它說的是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堪寧漢由此獲得靈感,他的舞蹈設計成為自然界變化的直觀表現。在他看來,觀眾欣賞舞蹈完全像看一幅風景畫或者是街頭場景那樣,可以看到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物。堪寧漢由此創造了“機遇編舞法”——以抽籤的方式(後改用計算機)決定舞蹈的演出順序,使舞蹈呈現為一種連貫卻非線性、不受邏輯制約的舞台活動。

職業歷程

1951年,音樂家克里斯琴.沃爾夫給了堪寧漢其及合作者,現代音樂家約翰、凱奇一本英譯本的《易經》。堪寧漢人《易經》中頓悟,“易者,變也。天地萬物之情見”。成了令他創作歷久彌新的舞蹈思想。作為連線古典現代舞與後現代舞的形式主義者,堪寧漢以某種民主藝術的思想回歸 到純舞的王國之中。生活化,自然的動作出現在舞台上,動作的連線聽任某種偶然性,超越了“起承轉合”的限定;視覺空間的民主化,舞台空間會出現多個舞動的興奮視點,不存在誰是主角,每個舞者每段動作都是獨立的。這種嘗試激活了單調、規整的視覺習慣,觀念有權利自己選擇觀看的焦點,正如舞蹈史學家們和美學家們認為的“西方劇場舞蹈史 直到堪寧漢的時代,即本世紀未50-60年代,才算真正回歸了以動作為本的舞蹈自律 美學的範疇。” 堪寧漢與約翰.凱奇,現代派美術家羅伯特.勞生伯等人合作,對劇場的燈光、布景、聲音等進行了廣泛的實驗和改革。

《冬枝》中射向觀眾席的強光,《V變 奏》中,舞者在五根帶有電磁波感測器的柱體間運動,影響電磁場而改變了原有的電子 樂。幻燈和電影機在舞台上的投影,創造出立體、全景的空間。《怎樣無場,踢腿,倒地 和奔跑》加上了幽默、輕鬆、詼諧的朗讀,《熱帶雨林》中由各種噪音的喧鬧後,製造出片 刻的寧靜。這一切都和他在設有任何徵兆下突然變化的動作一樣,偶然帶來了戲劇性,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擺脫了以情感主線牽制的創作方式,渲染著頑童式的心態,卻帶著嚴肅的表情。富於色彩變化,隨機應變的動作流程代替了觀前知後的審美陳規。

評價

中國舞協副主席馮雙白也表示,“他的體系剛傳到中國時,中國的舞蹈編導感到不可思議。我們都有固定的邏輯、固定的動作順序,而堪寧漢的動作順序是隨機的,甚至要靠擲色子來決定下一個動作,有很多的未知。我們仔細研究過他的編排方式,我們的舞蹈動作一般是大跳,然後落地、翻滾;他大跳後會停留在某個空間,表演上有很大的難度。”

對堪寧漢的作品一直沒能引進的原因,馮雙白認為,堪寧漢純動作的舞蹈中,還有很多哲學的東西,比如關於生命、時間的流逝、存在的可能性的探討,普通觀眾難弄明白,演出商不敢引進來。

國家大劇院原計畫2010年春天邀請堪寧漢和他的舞團首次訪華,堪寧漢的去世給該計畫增添了變數。大劇院方面昨天表示,如舞蹈團運作不受影響,仍將邀請該團明年來華演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