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殼

地理殼

地球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形成的統一整體。一般認為其範圍上至大氣對流層頂(約8~18千米),下到沉積岩所及深度(0~10千米)。

簡介

地理殼:

地球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形成的統一整體。一般認為其範圍上至大氣對流層頂(約8~18千米),下到沉積岩所及深度(0~10千米)。

構成

地理殼由地質地貌(岩石圈)、氣象氣候(大氣圈)、水文(水圈)等無機成分和土壤、植物、動物(生物圈)等有機成分構成。地質地貌和氣象氣候是地理殼的原生組成成分,水文是前兩種成分共同作用派生的,有機成分則是前3種成分共同作用派生的。原生成分對派生成分從小範圍到大範圍都有影響,而派生成分一般只對小範圍的原生成分產生影響。地理殼按地域分異規律,可以分為一系列等級高低不同的自然綜合體。自然綜合體又稱自然地域綜合體,是指在地球表層由彼此有密切聯繫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規律地組合而成的統一整體,包括自然區劃和土地類型的各級單位。這些自然綜合體由低級單位逐級合併,其水平範圍和垂直厚度也逐級擴大。地理殼可以視為自然地理學所研究的最高一級自然綜合體。

特點

地理殼具有下列特點:①太陽輻射能被大量吸收和轉化,並在地理殼的發展演化中,起著重要作用;②物質的三相(氣體、液體、固體)同時存在,而地球其他地方基本上只存在一相;③存在著自身發展的形成物,包括生物、風化殼、土壤、地貌、沉積岩、粘土礦物等;④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在此處相互作用,相互滲透,進行著複雜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和循環,其變化速度和強度較地球其他地方都快和強;⑤具有複雜的內部分化,內部各處差別變化大,除水平差別外還有垂直方向的差別;⑥是生命活動的場所,也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又可稱為地理環境。

類似術語

地理圈(д.л.阿爾曼德)、景觀殼(C.B.卡列斯尼克)、景觀圈(ю.к.葉夫列魯夫)、表成地圈(А.Г.伊薩欽科)、生物發生圈(И.М.查別林)、地球表層(л.И.布羅烏諾夫)、自然地裡面(牛文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