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社會與信仰習俗

第一部分是總論,包括一篇致詞,兩篇理論綜述性論文,分別從哲學、宗教學和人類學三個不同學科的角度對宗教人類學的學科地位及意義進行了概括和評述。 第二部分包括13篇論文及田野調查報告,主要從儒教、基督教、天主教及伊斯蘭教等制度化宗教在不同地區及民族的信仰群體中發展、傳播並發揮作用的角度,分析說明了宗教信仰與地方社會的內在聯繫。 第三部分也包括13篇論文及田野調查報告,主要從不同地區及民族的生活習慣及文化傳承變遷的現實出發,分析和討論地方性宗教信仰體系的形成、形態及作用。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這部論集的正文共由“信仰與人類學研究”、“信仰與社會”和“信仰與民俗”等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總論,包括一篇致詞,兩篇理論綜述性論文,分別從哲學、宗教學和人類學三個不同學科的角度對宗教人類學的學科地位及意義進行了概括和評述。第二部分包括13篇論文及田野調查報告,主要從儒教、基督教、天主教及伊斯蘭教等制度化宗教在不同地區及民族的信仰群體中發展、傳播並發揮作用的角度,分析說明了宗教信仰與地方社會的內在聯繫。第三部分也包括13篇論文及田野調查報告,主要從不同地區及民族的生活習慣及文化傳承變遷的現實出發,分析和討論地方性宗教信仰體系的形成、形態及作用。
目錄: 序
信仰與人類學研究
在“田野中的宗教”研討會上的致辭
宗教學的“人學”走向
儒家思想與社會延續:家族化公民社會的基礎——人類學與儒學的對話
信仰與社會
儒威與仲威——青岩牌坊的宗教人類學透視
宗教音樂活動的展演與藝術人類學的視角——關於雲南苗族基督教唱詩研究的視角思考之
宗教規範與行為選擇——粵東天主教村落中地下六合彩的人類學考察
現在華北的民俗教派——真神教實態
城市基督教會及其文化差異性
廣州“先賢古寺”——大北門外清真寺考
都市穆斯林社區的文化適應及認同
臨潭縣伊斯蘭教派門宦的傳播與發展調查——歷史與現狀的民族志考察
四川天主教“孤島”現象的由來及研究價值
漢族的家庭結構與宗教傳承
中國伊斯蘭中的家族與門宦——靈明堂固原分堂的人類學研究
社會轉型與農村精神重建——河南李村基督教堂的個案研究
一脈三弦與和而不同——甘寧青地區伊斯蘭教“拱北”符號的人類學解讀
信仰與民俗
涼山彝族嫫尼(女巫)現狀調查
沖繩的姊妹神與火神信仰一
從宗教人類學視角談回族的飲食禁忌
香港新界鄉村建醮儀式中道教與民間神祗祭祀
空格人生活中的宗教現象
數術三論
藏族潔淨觀念的宗教社會原則與嬗變——以拉薩農民為中心的文化詮釋
排瑤宗教禮儀“旺歌堂”研究
廈門灣里的請王送王儀式
社會變遷中的“民間道教”——以嶺南地區道教與民間信仰的互動為中心
論歷史上北方遊牧民的山嶽崇拜
四大門——中國北方的一種民俗宗教
當代民間廟宇的形態及其合法性——冼太廟的多形態考察
索引

作品目錄


信仰與人類學研究
在“田野中的宗教”研討會上的致辭
宗教學的“人學”走向
儒家思想與社會延續:家族化公民社會的基礎——人類學與儒學的對話
信仰與社會
儒威與仲威——青岩牌坊的宗教人類學透視
宗教音樂活動的展演與藝術人類學的視角——關於雲南苗族基督教唱詩研究的視角思考之
宗教規範與行為選擇——粵東天主教村落中地下六合彩的人類學考察
現在華北的民俗教派——真神教實態
城市基督教會及其文化差異性
廣州“先賢古寺”——大北門外清真寺考
都市穆斯林社區的文化適應及認同
臨潭縣伊斯蘭教派門宦的傳播與發展調查——歷史與現狀的民族志考察
四川天主教“孤島”現象的由來及研究價值
漢族的家庭結構與宗教傳承
中國伊斯蘭中的家族與門宦——靈明堂固原分堂的人類學研究
社會轉型與農村精神重建——河南李村基督教堂的個案研究
一脈三弦與和而不同——甘寧青地區伊斯蘭教“拱北”符號的人類學解讀
信仰與民俗
涼山彝族嫫尼(女巫)現狀調查
沖繩的姊妹神與火神信仰一
從宗教人類學視角談回族的飲食禁忌
香港新界鄉村建醮儀式中道教與民間神祗祭祀
空格人生活中的宗教現象
數術三論
藏族潔淨觀念的宗教社會原則與嬗變——以拉薩農民為中心的文化詮釋
排瑤宗教禮儀“旺歌堂”研究
廈門灣里的請王送王儀式
社會變遷中的“民間道教”——以嶺南地區道教與民間信仰的互動為中心
論歷史上北方遊牧民的山嶽崇拜
四大門——中國北方的一種民俗宗教
當代民間廟宇的形態及其合法性——冼太廟的多形態考察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