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詩

地名詩

地名詩是把行政單位名及山川勝跡名等嵌於詩中而成的詩作,可分為“狹義地名詩”和“廣義地名詩”。現存最早的地名詩是南朝宋謝莊的《自潯陽至都集道里名為詩》

定義分類

地名詩是將郡名、州名、縣名、道里名(行政單位名)以及山川勝跡名等,嵌於詩中,假借詞意成篇。如果沒有“假藉此意”,雖句句有地名,也只是純粹的嵌名詩

根據地名詩的作用可簡單分為兩類:第一類即“巧意地名詩”,巧意地名詩是指作者刻意將地名嵌於詩中,本質是一種文字遊戲;第二類為“自然地名詩”,這種地名詩是自然而然的用到地名或者詩中含有地名且地名在詩中含有一定作用的詩。

根據地名詩的取材範圍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狹義地名詩”,所謂狹義地名詩是指對某個地區的各個地方進行連綴成篇的詩;第二種為“廣義地名詩”,這種詩的範圍和空間距離都非常大,不局限於某個地區。

起源追溯

據考證,現存地名詩以南朝宋謝莊(421—466)的《自潯陽至都集道里名為詩》為最早,全文如下:

自潯陽至都集道里名為詩

謝莊

山經亟鏇覽,水牒倦敷尋。

稽榭誠淹留,煙臺信遐臨。(稽榭、煙臺)

翔州凝寒氣,秋浦結清陰。(翔州、秋浦)

眇眇高湖曠,遙遙南陵深。(高湖、南陵)

青溪如委黛,黃沙似舒金。(青溪、黃沙)

觀道雷池側,訪德茅堂陰。(雷池)

魯顯闕微跡,秦良滅芳音。(魯、秦)

訊遠博望崖,采賦梁山岑。(博望、梁山)

崇館非陳宇,茂苑豈舊林。(崇館)

賞析

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名詩,標題中的“都”指南朝宋都城金陵(今南京)。詩從遊覽山水的行前準備及計畫落筆,描寫沿途所見景色和對山川古蹟的探訪,寓涵著撫今嘆昔之感。篇中涉及從潯旭至金陵間的稽榭、煙臺、翔州、秋浦、高湖、南陵、青溪、黃沙、雷池、茅堂、魯顯、秦良、博望、梁山等十幾個地名、山水名。詩以全篇對仗的五言古體寫成,具有典型的南朝地名詩風格。統觀全詩,此詩在地名詩中看來屬於鳳毛麟角,但若以寫詩水平來看則稍遜一些。

謝莊之後,有南朝宋竟陵王蕭子良(460—494)的《郡縣名詩》,今已不存。但其同時代的王融、沈約、范雲等人的和作尚在。從中可以看出,南朝地名詩都是五古,喜用對仗,甚至有全篇對仗的。唐代地名詩始有律詩、絕句。

部分詩作

州名詩寄道士

作者:唐·權德輿

金蘭同道義,瓊簡復芝田。

平楚白雲合,幽崖丹桂連。

松峰明愛景,石竇納新泉。

冀永南山壽,歡隨萬福延。

奉和竟陵王郡縣名詩

作者:南朝梁·沈約

西都富軒冕,南宮溢才彥。

高闕連朱雉,方渠漸游殿。

廣川肆河濟,長岑繞崤千。

曲梁濟危渚,平皋騁悠眄。

清淵皎澄澈,曾山郁蔥菁。

陽泉濯春藻,陰丘聚寒霰。

西華不可留,東光促奔箭。

望都遊子懷,臨戎征馬倦。

既豫平台集,復齒南皮宴。

一窺長安城,羞言杜陵掾。

峨眉山月歌

作者: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者: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廣東省各府州縣集成詩句

(廣東府州縣名歌) 作者: 清·宋湘

廣府南番附省城,香山順德最聞名。

增城東莞由斯道,新會新安不共程。

清遠直隨三水過,龍門陸路必相經。

須知仁化連花縣,欲往新寧改路程。

惠州歸善為邑尊,聞道博羅勝景傳。

莫道連平州作縣,梅川經過問河源。

永安尋訪興寧友,先入和平說事端。

偶遇海豐知已者,同行又過陸豐船。

南雄群與保昌居,外縣始興可自如。

韶府曲江同廊住,翁源毗及乳源居。

欲尋英德歸何處,樂昌仁化是通衢。

梅嶺韶關分兩地,山清水秀號名區。

潮州城內有海阻,始屬饒平大埔堂。

澄海普寧兄弟邑,惠來均與共鄰疆。

揭陽舟到潮陽港,豐順同程不覺長。

一自韓文宣化後,河清海宴不波揚。

肇慶高要又一方,開平開建及陽江。

高明人唱陽春曲,曲韻新興四會揚。

德慶欲尋知已友,鶴山歌調亦為良。

封川路隔恩平遠,先到廣寧附客航。

高州署近茂名街,電白信宜各一方。

寄語化州人買桔,吳州錯認石城家。

諸君欲往雷州府,先到海康卻不差。

堪笑遂溪紅粉女,徐聞更鼓疊推花。

廉州土產實堪夸,東粵珍奇勝碧霞。

至重連城仍有價,珠還合浦總無差。

獨憐煙瘴欽州地,日午朦朧數萬家。

最是靈山邊塞遠,枕連西粵兩交牙。

瓊州城內即瓊山,澄邁岑安久不還。

樂東會同三五友,臨高陵水幾多艱。

海南瘴氣崖州萬,昌化文昌處處難。

幸得定安回首日,感恩高掛順風帆。

經過羅定是東安,遙隔西寧幾度關。

更問連州多少路?陽山過了又連山。

久聞嘉應及長樂,興寧首縣亦相兼。

平遠鎮平都走過,山清水秀出名賢。

註:當時海南、合浦、欽州等地還屬粵省管轄、而合浦縣屬廉州府管轄

作者簡介宋湘,字煥襄,號芷灣,清乾隆21年(1756)生於廣東嘉應州(今梅縣)白渡創賦鄉象湖村。宋湘於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慶4年已未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還鄉,主講惠州豐湖書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詞垣。12年丁卯,充四川鄉試正考官。13年戊辰,充貴州鄉試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雲南曲靖府,尋署廣南府,權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遷湖北督糧道,次年卒於任所。為官期間,關心民疾,積極用世,政績斐然,為當地百姓所稱頌。

周恩來總理所作地名詩

兩湖兩廣兩河山

(指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河南、河北、山西、山東)

五江雲貴福吉安

(指江蘇、浙江、江西、黑龍江、新疆(諧音)、雲南、貴州、福建、吉林、安徽)

四西二寧青甘陝

(指四川、西藏、寧夏、遼寧、青海、甘肅、陝西)

還有內台北上天

(指內蒙古、台灣、北京、上海、天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