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五會穴

地五會穴

地五會穴,中醫學術語,主治頭痛,目赤痛,耳鳴,耳聾,胸滿,脅痛,腋腫,乳癰,跗腫。

地五會穴地五會穴
地五會穴Dìwǔhuì(GB42)

〖取穴方法〗地五會穴位於人體的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趾關節)的後方,第4、5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四跖背側動、脈;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
〖主治疾病〗頭痛,目赤痛,耳鳴耳聾,胸滿,脅痛,腋腫,乳癰,跗腫。
〖人體穴位配伍〗配耳門穴、足三里穴治耳鳴、腰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別名〗地五。
〖穴義〗天、地二部的寒濕水氣在此交會。
〖名解〗地,地部也。五,五臟六腑也。會,交會也。該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濕水氣在此交會。本穴所處為足背外側陷者中,膽經上部經脈足臨泣穴傳來的氣血又為天部的寒濕風氣及地部的寒冷水濕,穴外天部的飄散陽氣至此後因本穴氣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內,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匯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臟六腑的氣血匯合而成,且氣血為地部經水,故名。五會名意與地五會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循膽經下傳俠溪穴
〖功能作用〗收降水液。
〖治法〗寒則通之或點刺出血,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注〗經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經脈氣血中的陰濁,今若灸之則陰濁不降,穴內物質灸則熱脹,脹而生,陰濁之物隨風氣亂行於人體各部,為氣亂,故不可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