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邊

在江邊

這部影片真實的反映了碼頭工人的生活、覺醒和鬥爭,是對美國工會組織內部的腐敗墮落和暴虐現象的激情控訴,從中可以窺見美國社會風貌的一角。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在江邊在江邊
在江邊在江邊

導演Director:

伊利亞·卡贊EliaKazan

編劇Writer:

MalcolmJohnson

巴德·斯楚伯格BuddSchulberg

演員Actor:

馬龍·白蘭度MarlonBrando

卡爾·莫爾登KarlMalden

愛娃·瑪麗·森特EvaMarieSaint

羅德·斯泰格爾RodSteiger

馬丁·鮑爾薩姆MartinBalsam

李·科布LeeJ.Cobb

在江邊在江邊

托馬斯·漢德利ThomasHandley

製作人Producedby:

SamSpiegel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

攝影Cinematography:

鮑里斯·考夫曼BorisKaufman

剪輯FilmEditing:

GeneMilford

美術設計ArtDirectionby:

理察·戴RichardDay

副導演/助理導演AssistantDirector:

CharlesH.Maguire

劇情簡介

在江邊在江邊

昔日曾經是職業拳擊家的特里·馬洛伊,血氣方剛,現在紐約港當碼頭裝卸工,並為工會頭目約翰尼·佛蘭特跑腿。特里的哥哥查利奉約翰尼·佛蘭特之命殺死了特里的朋友喬伊。

不久,特里結識了喬伊的妹妹——大學生伊蒂。伊蒂親眼目睹碼頭工人的悲慘生活,尤其看到自己的親兄弟為工人說了幾句話就慘遭殺害,決心和教區牧師巴里神父一起,為碼頭工人伸張正義。特里十分同情伊蒂,在和伊蒂的接觸中,他告訴伊蒂他的人生哲學是“在別人能動手之前,自己該先動手”,伊蒂指責他缺乏理想和感情的火花,甚至沒有絲毫人類的仁愛。特里深深地被觸動了。他感到了伊蒂是那么純淨和富有感情。

相處過程中,兩人漸漸產生了愛情。可是因為對黑幫的忠誠和黑幫的幫規,特里還在猶疑不定。“犯罪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喬伊之死,碼頭工人諾蘭因願

意作證而被害。同時,查利又奉約翰尼·佛蘭特之命要殺死特里,查里出於手足之情向特里吐露了實情,使特里逃脫了追殺,自己卻被黑幫殺害。這一幕幕迫使特里走上了法庭的證人座,去揭發查利和約翰尼的罪行,結果在碼頭上被約翰尼的打手打得死去活來,倒地不起。正在這時,神父和伊蒂趕來了,碼頭工人們圍上來了,在血的事實前,工人們完全覺醒了。

特里最後終於獲得了碼頭工人的支持。這部影片真實的反映了碼頭工人的生活、覺醒和鬥爭,是對美國工會組織內部的腐敗墮落和暴虐現象的激情控訴,從中可以窺見美國社會風貌的一角。

花絮

在江邊在江邊

這是一部反映50年代初期紐約碼頭各種勢力互相鬥爭的影片,由白蘭度扮演船員,與邪惡勢力展開搏鬥。影片的戲劇衝突處理得極為精彩。影片根據紐約《太陽報》撰寫的有關碼頭的報導文章改編而成,藝術風格具有半紀錄片特色,外景全部實地拍攝,幾乎所有的場面都呈灰暗調子,淒涼陰冷,與主題十分吻合。本片榮獲第2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故事劇本、最佳男主角等8項大獎。

演員介紹

馬龍·白蘭度美國演員,當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性格桀驁不馴,被軍校退學後赴紐約學藝。1944年開始登上百老匯舞台,三年後以《欲望號街車》的爆炸性演出成為劇壇巨星。40年代後期,他加入大導演伊利亞·卡贊領導的“演員工作室”成為最早的成員之一。1950年以《男兒本色》躍進銀幕,接著拍電影版《欲望號街車》令他成為好萊塢巨星。1954年,他以《岸上風雲》獲得奧斯卡、紐約影評人協會及坎城電影節影帝三項大獎。1967年後退隱,1973年復出主演的《教父》再度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在歐洲拍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則引起極大爭議。之後的《超人》、《現代啟示錄》和《血染的季節》等片,也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其中,《血染的季節》又一次讓他獲得奧斯卡獎的提名。進入90年代後,年邁的白蘭度依然演出了頗具水準的影片《唐璜德馬科》和《人魔島》,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馮小剛的《大腕》曾計畫邀請他出演,但因身體狀況未能參與。2004年7月1日,這位一生頗富傳奇色彩的好萊塢“教父”與世長辭,享年八十歲。

上映時期

香港

HongKong1955年3月17日

日本

Japan1954年6月24日

美國

USA1954年7月28日......(NewYorkCity,NewYork)

美國

USA1954年8月6日......(LosAngeles,California)(premiere)

義大利

Italy1954年9月......(VeniceFilmFestival)

丹麥

Denmark1954年10月8日

挪威

Norway1954年10月21日

西德

WestGermany1954年11月5日

芬蘭

Finland1954年11月19日

比利時

Belgium1954年12月3日

瑞典

Sweden1954年12月27日

希臘

Greece1955年1月6日

葡萄牙

Portugal1955年1月7日

法國

France1955年1月14日

義大利

Italy1955年1月28日

奧地利

Austria1955年4月15日

芬蘭

Finland1969年8月29日......(re-release)

日本

Japan1973年10月6日......(re-release)

法國

France1988年9月......(DeauvilleFilmFestival)

德國

Germany1996年2月......(Berli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法國

France2004年4月14日......(re-release)

英國

UK2004年10月23日......(LondonFilmFestival)

義大利

Italy2006年10月18日......(RomeFilmFestival)

製作與發行

製作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美國]

HorizonPictures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1954)(USA)(theatrical)

LK-TELVídeo[巴西](Brazil)(video)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美國](1994)(USA)(video)(laserdisc)/(2002)(USA)(DVD)

SonyVideo[美國](2004)(USA)(DVD)

RCA/ColumbiaPicturesHomeVideo[美國](????)(USA)(video)(laserdisc)

其他公司:

Sunset-GowersStudios[美國]soundstages

影評

本片描寫的是關於碼頭工人的故事,所以中文譯名叫《碼頭風雲》。本片中一直為虎作倀的男主角TerryMalloy終於因為愛情的感召以及哥哥的被殺而站出來指證在碼頭收取保護費的工會大佬不可一世的JohnnyFriendly(很諷刺的名字),儘管Johnny在法庭上就揚言要給他點顏色瞧瞧但他仍然執意要回碼頭,他認為得到一份工作是他應有的權利,工會的人當然不會給他工作,於是他去工會頭子們聚集的小屋叫罵,Johnny無法忍受他話糙理不糙的挑釁於是倆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大打出手,所有的人都袖手旁觀,所有那些被工會榨取保護費的人都明哲保身的看著,眼睜睜的看著,一點兒善良都沒有,更別提義憤填膺了,Johhny終究打不過曾經是拳擊手的Terry於是一幫爪牙走狗上前助陣才把Terry打趴下踩得他滿口是血,人群終於開始有點兒騷動了……

儘管在場的所有工人都有著可以理解的理由,但是為他們的利益而反抗鬥爭的Terry卻落得一個無人搭理的禮遇,儘管他的指控是出於他遇上了他生命中第一件美好的事情(跟EvaMarieSaint的愛情)、出於那會把人搞瘋了的良心(與神父的對話)、出於對他兄弟慘死的回擊,但他無疑應該受到工人們更好的對待,作為少數幾個敢於站出來說出真相的人(一共有三個,前兩個都被工會的人搞死了)他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他們的英雄——但是他得到的只是他為之鬥爭的那

在江邊在江邊

幫人的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不屑一顧,甚至有一個工人認為他和工會頭子的廝打只不過是窩裡鬥(這也許是他袖手旁觀的拙劣藉口),總之他反對的人將他視為眼中釘愈除之而後快,他的階級兄弟們因為他的過去(其實還是因為屈於工會淫威太久而不敢反抗)而對他毫無同情,於是正義在受害者們的圍觀下被邪惡打翻在地口吐鮮血遍體鱗傷——英雄是死於敵人之手的嗎?沉默真的是金么?那些血是為誰而流的?究竟什麼值得我們去拋頭顱灑熱血?這些犬儒的懦弱的麻木的冷漠的人們究竟要怎樣才會覺醒過來?

同樣是基於可以理解理由,在影片的最後民眾們最終還是覺醒了,典型的好萊塢式覺醒。片中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安排得極有意味,就是在法庭的那段戲中間切入了一小段,一個看上去大肥腦袋被對著鏡頭在看法庭的直播,眼看著工會大勢將去所以他關掉了電視,並吩咐手下說如果Johnny打電話來的話就說自己不在,手下問以後呢,他說以後也不在——幕後的主腦只是少了一小塊斂財的地盤,遠未傷筋動骨,權利和腐敗依然如孿生子一般將長存下去!

本片是導演EliaKazan跟MarlonBrando繼AStreetcarNamedDesire之後的又一次合作,此外還有長得酷似CameronDiaz但比她恬靜許多的EvaMarieSaint(但後者卻只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

在江邊在江邊

角獎),KarlMalden以及日後非常囂張的RodSteiger出演,在表演上理所當然是無懈可擊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Kazan在片中大量的運用了演員的特寫和近景鏡頭,即使是對黑白片來說裡面的特寫也實在不少,尤其在拍攝兩人對話的時候簡直到了有恃無恐的地步!片中最精彩的片段當屬MarlonBrando跟EvaMarieSaint在酒吧里的那段和MarlonBrando跟RodSteiger在車裡的那段,前一段使這部頗為陽剛也頗為黑色的電影有了一些溫柔和溫暖的氣質,而後一段則揭示了Terry更多的生平,同時也使Terry後來的轉變顯得真實可信!本片最終於1954年獲得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在內的八項大獎!

其實這是一部無法不跟麥卡錫主義联系在一起的電影,影片開拍恰逢麥卡錫主義猖獗跋扈之時,不知道EliaKazan們是故意頂風作案還是無心插柳之故,但是片中的種種情形在放大之後都是對麥卡錫主義的一種影射(民眾的集體失語客觀上放縱了惡勢力的肆無忌憚),在此佩服一下Kazan等人作為一個藝術家的良知和勇氣,FrankCapra在這方面簡直讓人不得不鄙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