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濕度觀測

土壤濕度觀測

土壤濕度是研究陸地水循環和能量循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變數。它不僅能夠影響淨輻射能量轉換為潛熱和感熱的分配比例,還能夠影響降水轉變為滲透、徑流以及蒸發的比例

觀測原因

土壤濕度觀測 土壤濕度觀測

隨著農業發展對科技需求的日益增多,氣象決策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尤其是土壤旱澇決策服務,其及時性、準確性是十分重要的,能夠適時了解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實時掌握各個地區土壤濕度的第一手資料,就能夠及時分析土壤旱澇狀況及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程度。土壤快速測墒儀是一種方便、快捷的儀器,能夠快速測定土壤含水量,通過計算得到土壤相對濕度,而土壤相對濕度恰好反映了農田的土壤旱澇狀況。將土壤快速測墒儀用於氣象決策服務中能夠快速獲得農田土壤旱澇狀況,從而為當地政府部門決策和指導農業生產提供快速、及時、科學的方案和準備。

觀測方法

①重量法。取土樣烘乾,稱量其乾土重和含水重加以計算。

②電阻法。使用電阻式土壤濕度測定儀測定。根據土壤溶液的電導性與土壤水分含量的關係測定土壤濕度。

③負壓計法。使用負壓計測定。當未飽和土壤吸水力與器內的負壓力平衡時,壓力表所示的負壓力即為土壤吸水力,再據以求算土壤含水量。

④中子法。使用中子探測器加以測定。中子源放出的快中子在土壤中的慢化能力與土壤含水量有關,藉助事先標定,便可求出土壤含水量。

⑤遙感法。通過對低空或衛星紅外遙感圖象的判讀,確定較大範圍內地表的土壤濕度。

相關研究

我國南部持續了20多天的50年一遇的暴風雪雖然已經過去,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更加準確的天氣預報特別是對極端天氣的預測能力亟待加強,而這需要對地觀測能力的提高。

近日,歐空局(ESA)提出了土壤濕度與海水鹽度(SMOS)對地觀測計畫。該計畫的主要目標是提供全球土壤濕度(SM)與海洋表層鹽度(SSS)的分布圖,以期在天氣預報、氣候監測及極端氣候預報中取得明顯進展。據悉,地球表面、大氣層邊界的水分和能量流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土壤濕度,通過對其及植物水分含量的了解可以建立水文動態模型,進而獲得對氣候的進一步理解。而海水鹽度是描述海洋循環的重要因子,與其它海洋因子不同的是,還沒有可能從空中對其進行測量。遙感衛星感測器有望提供50~100km精度持續的全球海洋表層鹽度分布,至少能解決季節—季度尺度上的鹽度變化。法國空間研究中心(CNES)和西班牙工業技術發展中心(CDTI)也參加了該計畫。其中CNES負責提供SMOS平台與衛星運營,而CDTI為有效負載艙和數據處理設施提供資金。ESA負責計畫的總體管理和有效負載艙的獲取。發射計畫預計將於2009年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